-
吕德文:“人地钱”本身不是问题,要警惕以土地为中心的乡村振兴
观察者网:确实您提到宅基地的问题,比如在浙江,因为土地附加产值高了,所以值钱,才有流动的前提条件,但中西部并非如此。再比如,前几年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的一些农村已经动迁过,允许搬迁后造两三层楼的农民房,但这几年开始试图推动“农民上楼”,就非常艰难。如果是农民房,即使自己家里不种田不做家庭手工业,也可以出租,每年租金算是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但高层公寓就没有这种“红利”。所以无论宅基地值钱与否,真正要流动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吕德文:浙江真正推动“三改一拆”的时候,有些地方也推不下去。我去一些地方调研过,有些地方补偿标准很高的,当地财政也受不了。浙江有些地方要价高,是因为客观上就值那么多钱,很简单的道理。因此,当地的政策,大多是以“拆违”的方法开展,是不补偿的,或者补偿很少。
观察者网:那是否可以这样讲,无论当地发展如何,这些做法涉及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而要推动这一改革,成本、风险很大?
吕德文:并不是成本问题,而是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土地制度本身不是问题,但现在所有人都聚焦到这个问题上。我说土地制度根本不是问题,就是指没有必要在土地上动脑筋。土地就是一项自然资源,在城市用来盖房子发展产业,在农村用来种粮食,土地的产出都是依靠劳动,想不劳而获,对国家来说是不可能的,对个人也是不道德的。
现在很多人的逻辑就是不劳而获的逻辑,老百姓也是如此,宅基地一流动就可以拿到多少补偿,导致陷入一个莫名其妙的集体幻想中,都以为土地很值钱。但其实土地之所以能够值钱,是因为你在土地上投入生产。
所以,我觉得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一个热点,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动的脑筋是把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被别人卡脖子,要想尽办法把产业搞上去,我们和全世界做生意,大家有活干有钱赚,赚了钱再来建设乡村。目前,农村的主要功能还是一个压舱石的作用,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让弱势农民有退路、为应对不可测的风险储存空间,而压舱石作用的发挥,恰恰要避免折腾土地。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观察者网:您这几年写了不少文章谈乡村根基被破坏,有一个疑问是文中的乡村根基指什么?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民间都在倡导城乡融合,究竟怎么融合、什么才算融合,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过程,那么根基破坏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城乡关系的一种重塑?
吕德文:这里面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城乡正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但还没有完全融合。从学理和历史规律来讲,现代性能使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是现代化的过程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也正在面临这个悖论。现在整个国家机器在快速运转,官僚体系非常激进,地方政府不断加压,仿佛所有的目标都要在短期内实现。
很麻烦的是,社会也在发生巨变,并且是质变不是量变,全社会所有人以及人的行为逻辑都会发生改变。
举个例子,过去,我们的生活习惯是量入为出。赚得少,花得就少,尽可能储蓄多一些,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有了这种稳定性、安全感,人们的行为就不会那么激进。但如今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有保障,并没有多大的风险意识。社会上已经制造出来的生活方式,哪怕条件不够,也得过上。某种意义上,超前消费已经不是个人选择,而是生活必需品。
比如,现在农村为什么结婚有高价彩礼?高价彩礼的背后其实就是父代把金钱通过彩礼的方式转移给子代。年轻夫妇要过上一种高品质、不同于上一代人的生活,要房子、车子,高消费。但两个年轻人可能什么积蓄都没有,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有问题。
过去有个说法,叫“成家立业”,成了家,就要“立门户”,基本上就可以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了。现如今,部分年轻人成家了,也无法真正“立门户”,还得啃老。所以,高价彩礼更本质的其实是代际关系问题,是生活方式转型问题;嫁妆和彩礼,都是财富转移机制,高价彩礼是用来支撑这种虚幻的、实际上自己并没有能力过的现代生活。
城市年轻白领也是如此。在上海,大部分年轻人月收入一两万块,租房子几千块,也剩不了多少钱,这些预留用来过一下大上海的洋气生活,就没了。我跟上海的朋友聊起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生活方式,觉得很有意思。过去,上海也有很多大排档,年龄大一点的人,夜生活吃大排档就蛮好。如今,多数年轻人的夜生活是逛酒吧。大排档和酒吧,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是不同的消费理念。当下社会在宣扬消费主义,制造某类生活方式,不这样生活似乎就不会过日子了。
钱不够了,怎么办?那就贷款。所以网贷、互联网金融会如此发达。我最近看到某电商广告很有趣,以前家里小孩过生日有钱就买个蛋糕,没钱就炒两个鸡蛋,我小时候过生日,我妈就说多吃一碗饭,连鸡蛋都没有。但现在的网贷广告告诉你,一定要给小孩买一个蛋糕,这才像一个父亲;一定要让你的母亲坐上头等舱,才是尽孝;一定要给太太买礼物,才是爱她。
借贷广告视频截图
在过去的生活逻辑中,我们整个国家都有乡土性,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形态中,这些都是你有能力再去获得的东西,不是必需品,不涉及生存问题,而是消遣性物品。但在消费主义逻辑之下,这些消遣就是每个人的必需品。年轻人非得有车,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里的,打工还是无业,没有车,好像就抬不起头,觉得浑身不自在。我回老家就骑个摩托车,很自在,但要是让我的侄子辈骑辆摩托车,他们就觉得不对劲。这和经济条件没关系,是生活方式、行为逻辑、价值理念发生改变。
我们要警惕,一个透支的社会正在来临。政府透支未来的税收,就像对待土地一样,其实只能值这点钱,但先把它抵押掉,再加杠杆,先变成现金花了再说。人也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还不起就破产,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断裂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但你没法支持他,因为他可能生活得比你还好。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信任关系也就变得不正常了,这是我们在社会巨变时代遇到的危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549.87万户!全国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如期完成
2021-06-01 07:33 扶贫攻坚战 -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10例
2021-06-01 07:23 -
今日起,广东佛山部分区域内人员需居家隔离
2021-06-01 07: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关于三孩政策,国家卫健委最新回应
2021-06-01 06:58 观察者头条 -
澳新总理见面后发表涉华声明 外交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坚决反对
2021-05-31 23:05 -
上海全市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600万剂
2021-05-31 22: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为何不是全面放开?专家解读
2021-05-31 22:22 观察者头条 -
外交部:中方正依法调查处理王靖渝有关案件
2021-05-31 21:05 捍卫英雄 -
给你更好的爱
2021-05-31 20:16 -
习近平:祝全国小朋友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2021-05-31 20:14 -
麦当劳回应汉堡发现大量活虫:正常情况下不会有
2021-05-31 20:11 食品安全 -
为青少年献上“有滋有味的党史学习精神食粮”,“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今天启动
2021-05-31 20:09 -
“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启动
2021-05-31 20:05 -
广州将暂缓新冠疫苗个人预约
2021-05-31 20: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央视评三孩政策:不是单纯一“放”了之,还提出配套支持措施
2021-05-31 19:57 -
习近平:祝全国小朋友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2021-05-31 19:54 -
两教师性侵9名未成年女性,校长未报案被追刑责
2021-05-31 19:45 依法治国 -
“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2021-05-31 19:40 -
万钢连任中国科协主席,陈薇当选副主席
2021-05-31 19:13 -
管涛解读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
2021-05-31 19:10 金融圈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