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它曾成功“谋杀”了德国、日本、四小龙,现在想要劝中国“经济自杀”
最后更新: 2023-03-31 08:00:20【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思义】
中国不仅制定了2023年疫情后的经济增速短期目标,同时还有着清晰的2035年战略经济目标。二十大报告将这一目标定位为“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稍早之前,2020年召开的十九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讨论得出结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两个目标本质上是相同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2035之前中国GDP年均增长至少4.6%。
但最近,西方流行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23年编制的《2022年中国第四条款磋商工作人员报告》中预测,2028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3.4%, 2031年将放缓至3.1%。[1]贝莱德则发表报告称:“到本世纪20年代末,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会降至3%左右。”[2]
一份数据严谨、结论荒谬的报告:“优等生”中国必须向“差等生”看齐
如果真如预测所言,这种放缓的影响显而易见——中国将无法实现2035年目标。类似诸多分析均宣称,中国将停留在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因此,英国《金融时报》在题为《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后果》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现在发现自己陷入了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说法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用来描述新兴经济体实际上无法真正持续高速发展的现象。”[3]
对这一针对中国的观点,高盛的一份报告给出了更为全方位的分析,该报告的标题一目了然——《中央王国:中等收入》,即中国将无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仍将位列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说法的依据源自高盛的报告:“2027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3.5%,2032年将放缓至2.5%——十年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4%”[4]
高盛作为一家投资银行,面向全球提供金融咨询服务
尽管高盛的报告包含一些极为错误的结论,但它有一个优点,是其他类似说法没有的。高盛的报告并非立足于西方的一些道听途说,而是试图为其说法与其所谓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严谨的数据依据。但如下文分析所示,高盛的报告预测,是用西方庸俗经济学的错误经济理论得出结论——中国将走向经济自杀!如果这种错误理论在中国被奉为真理,将极具危险性。
首先,高盛的报告采用了最典型的扭曲形式。也就是说,它采用虚实结合、真伪并存的手法,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比如,高盛100多页的报告,占用了数十页的篇幅阐述“中国将遏制增长和创新”[5]:“ ‘政策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创新’[6]……‘中国人口多半没有受过教育’[7]”。甚至得出结论:“我们认为,中国仍将位列中等收入经济体,不仅是因为其增长疲软,还因为其在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指标上的排名较低,甚至低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8]
驳斥这些具体的指控很容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高科技产业竞争方面与美国旗鼓相当的经济体,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高于所有主要经济体。至于劳动生产率,中国的GDP增速高于所有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时,自2015年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略有下降,这反映为该国总工作时长有所下降,所有产出增长的部分都源自劳动生产率生长等因素。
简单反驳这些错误实际上并不是重点,因为高盛自己的报告数据表明,事实上,即便所有这些指控都是真实的(当然不是),它们也决定不了什么。高盛报告被迫将一些真实的数据包括在内,否则这项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就不够严谨。根据高盛自己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他们所说水平的压倒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预计投资占中国经济比重将有所下降——这是导致GDP增长下降92%的原因。
确切地说,根据高盛的报告计算,中国GDP年均增速将下降2.6%——从2013-2022年的6.0%降至2023-2032年的3.4%。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唯一原因是受到了资本投资所占GDP增长下降了2.4%的压倒性影响——从 4.8%降至2.4%。[9]高盛报告预测,由于92%的GDP增长下降源自资本投资下降,仅8%的GDP增长下降或者0.2%的GDP增长源自投资下降以外的因素。高盛报告数据显示,如果投资未有下降,中国GDP年均增速只会从6.0%降至5.8%——这一水平很容易让中国超额完成2035年目标。
简言之,高盛的报告花费了大量笔墨在不实的指控上,然而高盛自己的数据显示,即便这些指控属实,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有投资下降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这份高盛报告的大部分内容只是“欲盖弥彰”——列出一大堆事情,又用自己的数据证明这些事无关紧要。
高盛的报告在谈到资本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这是因为“投资占GDP比重预计将从2022年的42%降至2032年的35%”。[10]如下文分析所示,毫无疑问,10年间投资占GDP比重下降7%将导致中国增长率大幅下降。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中国为什么要通过大规模地削减投资来进行经济自杀?
报告认为,中国之所以会以这种经济自杀的方式削减投资,从而令中国无法实现2035年目标,是因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投资占GDP比重平均为34%”(见图1)。
图1
但是,首先,这个逻辑很奇怪。中国的表现远远优于其他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那么它为什么要放弃最成功的道路,而走不太成功的道路呢?相反,其他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效仿中国才合乎逻辑。
但显然,高盛的报告认为,优等生(中国)应该照抄差等生(其他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作业。想象一下,如果高盛将这一点应用到他们对客户的建议中,呼吁最成功的公司放弃其战略,向不太成功的公司学习,相信它几乎很快就会失去所有客户。但就国家而言,它却提出这种奇怪的逻辑,即优等生(中国)应该向差等生(其他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看齐。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紧跟福特,特斯拉寻求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建厂
2023-03-31 07:48 新能源汽车 -
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准备,意味着什么?
2023-03-31 07:29 -
李强同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最确定的自己
2023-03-30 20:17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给富人的补贴,远超对穷人的补助”
2023-03-30 18:16 美国经济 -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
2023-03-30 18:15 -
马英九参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
2023-03-30 16:42 -
货拉拉赴港股上市,去年大幅压缩营销开支
2023-03-30 16:08 观网财经-金融 -
硅谷银行与国内中小银行危机有何区别?朱民回应
2023-03-30 11:55 博鳌论坛 -
浙江一学区房卖270万只有铁架子?房产中介:还比较实惠
2023-03-30 09:35 观网财经-房产 -
华为钱包可借款?公司回应:不参与实际金融环节
2023-03-30 07:56 观网财经-消费 -
“我一个普通推销员,签哪门子竞业协议”
2023-03-30 07:29 -
利润暴降43%,泡泡玛特的“泡泡”吹不动了?
2023-03-29 23:14 观网财经-消费 -
快手去年营收大超预期,国内业务已接近盈利
2023-03-29 18:1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首航新能将创业板IPO上会,“宁王”子公司低价突击入股
2023-03-29 15:39 观网财经-金融 -
马斯克等千人呼吁暂停训练高级AI
2023-03-29 15:28 观网财经-海外 -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将海康威视五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2023-03-29 15:09 观网财经-科创 -
被湖南省“拉黑”?渤海银行回应
2023-03-29 14:46 金融圈 -
“美国既不能把中国打趴下,反倒把自己拖入落后赛道”
2023-03-28 19:13 博鳌论坛 -
阿里宣布“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盘前涨超6%
2023-03-28 18:1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先正达取消IPO上会,拟募资额创A股近12年纪录
2023-03-28 18:10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05“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50“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66“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49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210最新闻 Hot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
美国特使到底想说啥?半天之后180度转变
-
12306就“五一抢票崩了”致歉
-
李成钢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
美官员挑拨:匈牙利,要小心中国
-
加税前奏?特朗普下令启动调查
-
法国农业部向广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员替代混血演员
-
刘满仓被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