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婷:战争愈演愈烈,以色列经济还撑得住吗?
为什么以色列撑得住
但即便如此,以色列经济距离崩溃还有很长距离,且经济压力在中短期内,也很难成为以色列政府结束战争的关键,原因有二:以色列丰厚的外汇存底,以及特殊的对外关系。
战争当然造成以色列的经济损失,也让预算压力上升不少。根据以色列央行2023年11月数据,战争才刚开始一个月,以色列每周的经济成本就高达6亿美元,约占每周GDP的6%。其中包括教育机构完全关闭导致工人缺勤和生产力下降的成本(3.25亿美元)、受战争影响地区14.4万疏散居民的缺勤成本(1.54亿美元)、动员36万名预备役军人的相关费用(1.3亿美元)。
显然,这一统计还未列入巴勒斯坦工人、外籍移工缺勤所造成的损失,也未反映战争期间需求和消费下降对于劳动市场和经济造成的整体损害。不过央行也同时预测,如果战争持续到2025年,以色列的战争花费将超过530亿美元,这是基于税收减少的背景下,国防和其他支出持续增加所进行的估算。
基本上从持续的时间与强度来看,以色列已经多年未有这么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前次2014年针对加沙的“保护边缘行动”(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虽只持续一个月,却已让以色列损失19.6 亿美元,这当中还不包括预备役军人工资或各种军备的费用,且当时的以色列政府还为此从国防部以外的各部削减5.59亿美元的预算,来使财政恢复正常。可想而知,与2014年相较,这次的战争负担非比寻常,不过以色列也不是毫无应对办法。
去年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央行在公开市场出售至多价值300亿美元的外汇,以维持以色列货币谢克尔的稳定。由于冲突爆发,谢克尔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近八年低点。
首先就是丰厚的外汇存底。根据以色列央行数据,过去20年间以国的外汇存底成长不少,从2005年的270亿美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2046亿美元。在这一基础上同时观察2023年其他数据:预估外债为1596亿美元、外债占GDP比率为31.1%、外债占出口比率为91.5%、债负比率为11.2%、外汇存底支付进口能力为18.6个月。
虽说2024年尚未结束,但以色列央行已经预测2024年、2025年的外汇存底及相关数据:外汇存底分别为2161亿美元、2291亿美元,外债分别为1641亿美元及1674亿美元,外债占GDP比率分别为29.9%及28%,外债占出口比率分别为89.3%及85.5%,债负比率分别为10.9%及10.6%,外汇存底支付进口能力皆为18.7个月。整体来说,如果事实与前述数据差异不大,那么以色列的外汇存底还是高于外债金额,外部流动性尚佳。
且外汇存底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这些资产不仅为国家带来投资回报,也让央行有能力在外汇市场上捍卫本国货币。例如2023年底,由于以色列央行迅速出售外汇支撑新谢克尔(New Israeli Shekel,NIS),汇率的贬值趋势已有所缓解。不过近几个月来,以色列的通胀率有所提升,最新数据显示以国的年通胀率为3.2%,已经超出1%-3%的目标区间,为此以色列央行副行长也在8月表示,自己怀疑年底前是否还具备货币宽松的条件。这一变数恐怕有待观察。
另外以色列也积极发售债券,基本上这就是以国一直以来的战争传统: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债券的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色列遭伊拉克发射导弹,销售额又超过10亿美元。
这次当然也上演了类似场景。一直到2024年5月,以色列政府已经出售价值180亿美元的债券,这些购买者如果不是本国与海外的爱国人士与资本,基本上就是欧美各国,这里便会牵引出以色列经济之所以屹立不倒的关键:特殊的对外关系,尤其是跟美国。
2024年8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特拉维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晤。X@IsraeliPM图片
以债券为例,从1951年开始,以色列发展公司(DCI)就在美国市场发行债券,并以美元计价。长期以来,这些用于支持预算的债务工具,在以色列外债中固定占比12%-15%,由此成为国家信贷和硬通货的重要来源。2023年10月7日以来,DCI更是大幅扩大以色列债券的销售规模,并与美国立法交流委员会(ALEC)达成合作,后者因此大力动员官员与相关部门推广以色列债券,效果当然也相当惊人:根据英国《卫报》2023年11月报道,光是战争的第一个月,美国各州就已购买3亿美元的以色列债券,以此向以方提供财政支持。6个月后,这个金额来到了17亿美元,之后当然继续增加。
但美国对以色列的债券采购,仅是美以特殊关系的一环,其他场域如军事援助,美国的角色同样吃重。从奥巴马(Barack Obama)时期开始,美国每年对外军事融资计画中,就有33亿美元固定拨向以色列,涵盖了后者15%的国防开支,同时还额外提供500万美元用于导弹防御。2024年4月美国通过“2024年国安紧急补充拨款法案”后,再向以色列提供130亿美元的新预算授权,其中有60亿美元流向以色列国防部:40亿美元用于补充铁穹、大卫投石索等防御系统,12亿美元用于采购铁梁,8亿美元则供陆军采购弹药。
可以这么说,面对这场等于屠杀的战争,美国为了以色列实在鞠躬尽瘁:不仅大力采购债券、提供军援,甚至还在媒体与政治场域,一路为以色列保驾护航。
当然,欧盟也没有“袖手旁观”。除了同样采购债券外,欧盟对以色列的最大支持,就是没有中断商品与服务交流,这点就与应对俄乌战争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各国即便涌现同情巴勒斯坦的校园学潮,其政府还是没有对以进行经济制裁。当然随著加沙伤亡攀升、舆论批评增加,有极少数欧洲国家开始了对以色列的军火禁运,例如英国工党政府就在9月宣布停止对以运送30项军事装备,但英国对以军售项目多达350项,这类做法只能说是“走个过场”。
而作为以色列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土耳其,虽从4月开始对以色列实施54种不同商品的出口限制,并且在5月停止了与以色列的所有进出口贸易,但这一政策还提供3个月的缓冲期,同时允许企业通过第三国履行现有订单,不会立即产生严重冲击,并且因为土以在水泥与汽车产业的深厚联系,外界也预估两国可能会循“第三国转运”方式,继续重要商品的隐形贸易,以色列经济也不至于因此伤筋动骨。
2023年10月28日,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冲突持续,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堡声援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集会上发表讲话。Reuters
综上所述,战争确实冲击以色列经济,但因以国本身家底殷实、而且“不是俄罗斯”,所以经济问题暂时不会成为以色列的停战考量,除非美欧未来改变既有政策,否则以色列短期之内都将继续这场屠杀,不因经济损失而却步。
当然,“撑得住”与“体质健全”还是两件事,战争成本的持续增长,必然会让以色列财政产生某种畸形。在2024年7月的预测中,以色列央行就将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预测从今年稍早的2.8%下调至1.5%,且因加沙战事毫无平息迹象,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又不断加剧,以色列央行也将时至2025年的战争成本上调到670亿美元、而非一开始的530亿美元。
而以色列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也促使大型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该国评级,例如惠誉就在8月将以色列的信用评分从A+下调至A,理由是军费支出增加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至2024年已占GDP的7.8%,高于前一年的4.1%。以上种种意味著,以色列将面临更多预算分配的艰难选择,例如牺牲社会福利、教育等领域的支出,或是承担更多债务。
另外某些经济损失也可能产生深远影响:2024年4月,三星电子旗下创投部门 Samsung Next宣布,由于以色列商业状况不断恶化,该公司将关闭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办公室、转往海外,而过去十年间,Samsung Next在作为区域科技中心的特拉维夫扎根,已投资了70多家公司和以色列新创企业;7月,由于胡塞武装从2023年10月起持续袭击红海水道,导致部分航线运量骤减,例如埃拉特港(Port of Eilat)就在挣扎8个月后宣布破产。这些成本都有待以色列的未来处理与吸收。
整体来说,以色列作为屠夫,在化加沙为废墟上实在毫不手软,但也正如刀刃劈砍必遭损耗,以色列也难免因为大开杀戒而浑身浴血,留下伤痕。但比现实更现实的是,这些伤痕虽会痛痒,却还是难阻屠夫大开杀戒。
- 原标题:战争将满一年,以色列经济撑得住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巴方已掌握重要线索,对爆炸详情存在分歧”
2024-10-08 11:42 巴铁 -
“伊朗准备了至少10个报复方案”
2024-10-08 11:00 伊朗局势 -
开战一周年,以军公布伤亡数据
2024-10-08 10:20 巴以恩仇录 -
这家航司也来:中国可以,我们不可以,不公平
2024-10-08 09:55 -
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24-10-08 09:45 -
英国拒绝,“我们跟你不一样”
2024-10-08 09:43 -
“在这个问题上,中俄相互理解”
2024-10-08 08:23 俄罗斯之声 -
联合国通过《未来契约》,中方:安理会有必要进行合理改革
2024-10-08 07:24 -
美方不择手段,超百名华裔科学家职业生涯被毁
2024-10-08 07:20 美国政治 -
以军袭击黎真主党情报总部,黎真主党袭击以军基地
2024-10-08 06:46 -
“绝不允许破坏巴中铁杆友谊的邪恶图谋得逞”
2024-10-08 06:40 -
-
抓住任期尾巴访问非洲,拜登打的什么算盘?
2024-10-07 22:58 中美关系 -
塔耶·阿茨克-塞拉西就任埃塞俄比亚总统
2024-10-07 22:46 非洲之窗 -
乌军对克里米亚港口油库发动袭击
2024-10-07 21:52 乌克兰之殇 -
戴琪挨批:专挑软柿子捏,只知道指责中国
2024-10-07 21:25 美国政治 -
又是“对抗中国”?韩总统时隔13年访菲,提到南海
2024-10-07 21:06 南海局势 -
巴以冲突升级一周年,以色列驻丹麦使馆附近发生爆炸
2024-10-07 21:00 巴以恩仇录 -
外交部回应“巴基斯坦电站中方车辆遭恐袭”
2024-10-07 19:31 巴铁 -
俄驻美大使回国,莫斯科:未降低两国外交关系
2024-10-07 19:22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406伤 评论 2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22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1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88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