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婷:战争愈演愈烈,以色列经济还撑得住吗?
【文/刘燕婷】
从2023年10月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以来,加沙战争已延烧一年。
在这一年内,巴勒斯坦经济严重倒退。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23年11月报告,战斗才刚开始一个月,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贫困人口就已增加近20%,并且分别减少了61%和24%的就业机会,“人类发展”指标也出现11至16年的倒退。当时UNDP就已示警,如果战斗持续到第二个月,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加34%(50万人),巴勒斯坦经济则将遭受19年的发展倒退。
不幸的是,战争并没有停下来,巴勒斯坦的苦难也持续加重。
西岸经济主要受到以色列三大政策冲击。第一,在10月闪击发生不久后,西岸的15万巴勒斯坦劳工便被禁止进入以色列工作;第二,以色列也在西岸发起军事扫荡与宵禁,加上以方定居者的暴力袭击,部分巴勒斯坦人因此无法正常工作;第三,以色列财政部扣留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税收,后者因此无法支付部分公务员薪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2月数据,光是战争前两个月,西岸就失去了32%的就业机会,即27.6万个工作岗位。
8月22日,在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图勒凯尔姆,以军车辆停在路上。新华社发(艾曼·诺巴尼摄)
加沙则被悲惨的人道浩劫席卷。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数据,早在战争爆发前,加沙的贫困状况就已相当严重:在这片进出皆受管制的“露天监狱”中,大约61%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以下;2023年战争爆发后,情况更是每况愈下:2024年2月的世界银行报告揭露,加沙GDP已暴跌80%以上,从第三季度的6.7亿美元降至第四季度的9,000万美元,“几乎每个加沙居民都将生活在贫困中”。
今年5月的联合国报告也示警,加沙的生产基础已被破坏,各部门损失超过90%,2024年的加沙GDP则可能下降51%,且加沙至少有37万套住房遭到破坏,其中7.9万套完全被毁,就算以每年992套的速度重建,也要到2040年才能完成,且整体重建费用约在400亿到500亿美元间,破坏规模是二战以来首见。然而浩劫仍在继续:2024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表示加沙失业率已达80%;8月,巴勒斯坦主要银行协会表示,加沙各地的银行都已停止运营,现金危机正在蔓延。
整体来说,战争不仅重创加沙,也波及西岸。反观作为战争另一方的以色列,虽也承受相关成本,却没有太受经济情况掣肘,背后原因除了丰厚的外汇存底,也与以色列特殊的对外关系有关。
战争如何冲击以色列经济
首先观察以色列的战时经济表现。毫无疑问,这场历时一年的战争,是以色列近年的最大经济挑战。
根据以色列2024年2月官方数据,该国的2023年第四季度GDP萎缩将近20%,远大于各界原本预估的10%,下跌幅度主要来自私部门的消费萎缩(26.9%),以及固定投资的大幅下降(68%)。与此同时,进出口也分别下降了42%、18.3%,虽说政府支出因为战争增加88.1%,可以抵消部分前述损失,但2023年的以色列GDP成长最后只剩2%,低于2022年的6.5%。
可以发现,战争确实削弱以色列经济,原因也不难想像:各行各业都受两大因素掣肘,一是投资减少,二是劳动市场混乱,作为以色列经济引擎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明显。
3月27日,以色列安全人员在以色列北部城市谢莫纳检查一处遭火箭弹袭击的建筑。新华社发(阿亚尔·马戈林摄/基尼图片社)
首先是投资减少。根据以色列创新局(IIA)2024年4月发布的年度报告,以色列经济在过去20年受到高科技产业的大力牵引:1995年,高科技产业贡献了当年GDP的6.2%;2023年则来到20%,且占出口总额的53%(735亿美元)。报告特别指出,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经济的角色,就像石油与天然气之于俄罗斯。但即便如此,以色列政府的研发投资比例还是低于美国、英国、韩国等其他全球科技大国,虽说以色列的研发支出在GDP占比位居世界第一(6%),但这背后的主要推手还是私部门与外国资本投资,例如以色列高科技新创业,就有高达80%的创投来自外国资金。
如此一来,战争的影响便难以避免。以色列智库RISE Israel的4月报告便揭露,2023年第四季度流向以色列科技业的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则为16亿美元,与 10月7日战争爆发前的两个季度相比,投资额下降了31%,与2022年最后一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也下降34%。在战争爆发后6个月,活跃在以色列的外国投资实体数比前6个月减少了23%,本地活跃的投资实体数下降幅度更大,达到了30%。
再来是剩余投资很大程度流向了本土科技巨头,而非大小企业雨露均霑。以2024年第一季度为例,16亿美元中约有50%流向六家公司,每家公司都吸引到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额,如果没有他们,第一季度的投资额将仅剩8.64亿美元。RISE Israel的报告同时指出,进行战时融资的以色列科技公司中,有20%无法吸引到本土或外国创投基金参与,只能依赖私人投资者、科技孵化器和其他公司给予支持。
以色列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在以色列中部里雄莱锡安市的停车场,向排队民众分发食物袋。法新社
再来是劳动市场混乱。如前所述,10月闪击发生后,西岸的15万名巴勒斯坦劳工便被禁止进入以色列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外籍移工选择离开,农业、建筑等领域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对此以色列政府虽积极要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招募移工,却还是无法迅速填补缺口。
更重要的是,战争开始后,以色列便迅速动员36万名预备役军人参战,这是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规模动员,当然也会影响国内经济运作。根据IIA报告数据,2023年的以国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成长2.6%,达39.6万人,几乎占全国劳动力的12%,但2024年进行调查时,却有科技公司表示“受战争影响,必须减少招聘”,可想而知后续项目的推进也受到影响。
整体来说,因为筹集资金发生困难、员工改穿军装奔赴战场,以色列的科技业被迫经历困顿,新创公司的处境尤其艰难。当然早在战争爆发前,以色列科技业便已出现衰退,其原因主要来自全球经济放缓,但战争的爆发无疑是在这个趋势上,再给了一记当头棒喝。
而科技业的挫折,基本上也是以色列其他产业的缩影。根据Kan-Tor & Acco的2024年1月数据,因为禁止西岸巴勒斯坦工人入境,以色列建筑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缺工危机,即便政府已从印度、斯里兰卡招募工人,但截至调查时,新募工人尚未正式部署,以色列的劳动赤字高达14万人,营运工地的生产力仅剩30%,全国有将近50%的工地被迫关闭。
2024年9月2日,以色列国内爆发抗议活动,并伴随罢工,乘客在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等候航班。法新社
农业也同样受到影响。缺工问题自不待言,战争爆发后,不仅西岸巴勒斯坦劳工无法入境,长期支撑以色列农业的大量泰国、尼泊尔、坦尚尼亚移工,同样因为战火被迫离去,加沙周遭、以色列黎巴嫩边境的农业带,则因为不定期的炮弹波及,而被迫大量减产。例如加沙周边的各个基布兹(Kibbutz,传统上是指以色列的集体农场社区),其农作物产量便占以色列全国的25%,某些农产的权重甚至更大:60%的马铃薯、57%的大麦、47%的番茄和38%的卷心菜。当然由于农业整体产值仅占以色列GDP的2%,所以这些损失还不至于动摇经济,以色列也能通过其他方式进口粮食与蔬果,不会因此粮食短缺,但前述冲击还是会导致国内食品价格短暂上涨,以及以愤怒农民要求政府编列预算进行纾困。
情况类似的还有旅游业:其虽然不在以色列经济扮演关键角色,但相关群体的损失相当严重,政府同样要挤出预算进行纾困。根据以色列酒店协会(IHA)2024年7月数据,2024年上半的游客过夜住宿量约为96.9万人次,年减81%,与2019年同期(COVID-19之前)相比下降84%,以色列约有10%酒店面临倒闭,还有大量酒店处于财务崩溃边缘,其中耶路撒冷、拿撒勒和特拉维夫等旅游业盛行的地区尤其明显。以色列观光局同样表示,2024年1月至6月约有50万名游客访问以色列,但去年同期约有200万人次。
整体来说,以色列各行各业都受战争影响。根据商业资讯公司CofaceBDI数据,截至2024年7月,以色列已有46,000家企业因为战争被迫关闭,如果战争持续到年底,倒闭的企业数可能突破6万。
- 原标题:战争将满一年,以色列经济撑得住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巴方已掌握重要线索,对爆炸详情存在分歧”
2024-10-08 11:42 巴铁 -
“伊朗准备了至少10个报复方案”
2024-10-08 11:00 伊朗局势 -
开战一周年,以军公布伤亡数据
2024-10-08 10:20 巴以恩仇录 -
这家航司也来:中国可以,我们不可以,不公平
2024-10-08 09:55 -
中国将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2024-10-08 09:45 -
英国拒绝,“我们跟你不一样”
2024-10-08 09:43 -
“在这个问题上,中俄相互理解”
2024-10-08 08:23 俄罗斯之声 -
联合国通过《未来契约》,中方:安理会有必要进行合理改革
2024-10-08 07:24 -
美方不择手段,超百名华裔科学家职业生涯被毁
2024-10-08 07:20 美国政治 -
以军袭击黎真主党情报总部,黎真主党袭击以军基地
2024-10-08 06:46 -
“绝不允许破坏巴中铁杆友谊的邪恶图谋得逞”
2024-10-08 06:40 -
-
抓住任期尾巴访问非洲,拜登打的什么算盘?
2024-10-07 22:58 中美关系 -
塔耶·阿茨克-塞拉西就任埃塞俄比亚总统
2024-10-07 22:46 非洲之窗 -
乌军对克里米亚港口油库发动袭击
2024-10-07 21:52 乌克兰之殇 -
戴琪挨批:专挑软柿子捏,只知道指责中国
2024-10-07 21:25 美国政治 -
又是“对抗中国”?韩总统时隔13年访菲,提到南海
2024-10-07 21:06 南海局势 -
巴以冲突升级一周年,以色列驻丹麦使馆附近发生爆炸
2024-10-07 21:00 巴以恩仇录 -
外交部回应“巴基斯坦电站中方车辆遭恐袭”
2024-10-07 19:31 巴铁 -
俄驻美大使回国,莫斯科:未降低两国外交关系
2024-10-07 19:22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