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婷:加沙战争一周年之际,一场中东大战正在逼近?
战争的可能情境与影响
尽管伊朗此举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威慑,并非真要决战以色列与美军,但在目前以色列已经杀红了眼、美国又被亲以民意与犹太资本胁持的背景下,还是可能将中东局势推向大战爆发的危险边缘。关键就在于,以色列是连美国都无法彻底压制的最失控变量。
回顾历史,以色列对于任何针对本国领土的军事行动,往往倾向作出迅速且强烈的回应,差别只在于“强烈”的程度。虽说在美国的长期军援下,以色列拥有各式防御系统,能有效拦截来自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导弹威胁,但这并不意味以色列只会安于防守,而是刚好相反:以色列长年的战略文化都是强调以压倒性武力回应威胁、打击威胁源头,以达震慑目的。
因此这次伊朗的导弹袭击,还是会有极高机率引发以色列的军事报复,只是报复的范围与力道无法确定,例如是选择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在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在也门的胡塞武装,还是打击伊朗本土的军事设备、乃至核设施,或是对伊朗军政高层进行斩首行动。
而美国在撤出中东转向印太的背景下,自然不愿被卷入以色列与伊朗的军事冲突,也不想在大选前除了俄乌、加沙外,再多出一个新战场。问题是自去年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一向大杀四方的美国,就宛如废物般被以色列一路胁持至今,先是劝阻以军不要进攻加沙未果,又无法阻止以色列在既定的三阶段停火框架上不断新增门槛与条件,也不能停下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铁蹄,而是只能口头表态反对后,再亦步亦趋协助善后、开脱护航。
因此,如果这次以色列选择继续升高态势、强悍回击伊朗,美国恐怕还是只能重演类似剧本,那就是嘴上呼吁克制,身体反应却相当诚实:继续提供军援、购买以色列债券,并且把战争爆发的责任全部归咎于伊朗,同时增兵中东,来威慑伊朗与其他可能参与方。
美国总统拜登与副总统哈里斯听取简报白宫
当然,中东大战会否爆发还是未定之天,因为就算以色列这次强悍回应,伊朗还是可能选择再度隐忍,之后等到相关事件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像这次导弹袭击一样“一并发作”,以避免双方直接滑进战争情境。不过从现在的局势来推演战争爆发的可能情境与影响,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
首先从目前局势来看,最可能的战争触发情境,就是以色列对伊朗这波导弹袭击展开强力反击。相关行动可能有以下两个方式。
第一,空袭伊朗军事设施。以色列拥有高超的空军实力,可以对伊朗境内的核设施、导弹发射基地以及军事指挥中心进行精确打击。这样的行动不仅是对伊朗的直接反击,也能削弱伊朗的战略威胁,尤其是在伊朗的弹道导弹技术和核开发构成长期威胁的背景下。
第二,对伊朗的“抵抗轴心”进行打击,也就是既对黎巴嫩真主党进行地面攻势,又同时攻击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民兵,以及也门的胡塞武装。
当地时间10月2日凌晨,以色列军方正在袭击“真主党目标”,贝鲁特火光四起。美联社视频截图
而在重建威慑的考量下,以色列的强力打击可能迫使伊朗做出更大规模的军事反应。方式可能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持续的导弹攻击。伊朗可能在以色列强悍打击后,选择进一步扩大对以色列本土的导弹袭击,目标可能从军事基地扩大到民用设施,尤其锁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等重要大城。
第二,升高对“抵抗轴心”的动员,除了真主党可能对以色列发射大量火箭外,伊拉克、叙利亚、也门胡塞也可能一起对以色列本土进行打击,即便以色列的防空体系相当完备,如果一次面临多方向的饱和式袭击,还是会有漏网之鱼。
而如此一来二去,就可能导致以色列与伊朗的互相袭击,让冲突迅速演变为涉及多国的中东大战,而已经被以色列绑架的美国可能也不得不下场参与。
内塔尼亚胡发布视频讲话推文截图
其中最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倒霉的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与也门。黎巴嫩自不待言,已经被迫成为以色列打击真主党的战场;叙利亚刚结束内战阴影努力重建,可能会遭遇以色列更多打击;伊拉克目前还有美军驻扎,如果华盛顿愿意为了以色列更改撤军期程,将有机会增强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压制伊朗;也门虽然相对边缘,却也可能承受以色列与美国联军的密集空袭。
再来是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的角色。当然,这些国家必然不愿涉入冲突,但以沙特为例,其与伊朗复交还是这一两年的新发展,在此之前“伊朗威胁论”曾是海湾国家流行多年的主要叙事,如果伊朗与以色列、乃至美国的战火波及海湾地区,导致美国在沙特等国的军事基地受到伊朗、胡塞武装袭击,或是伊朗进一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阻断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供应,影响沙特等产油国的利益,其结果可能就是伊朗与海湾国家的再摩擦,导致曾经的“沙伊复交”和解进程被迫逆转。
接着就是土耳其、俄罗斯、中国等相关大国。土耳其的对外战略向来带有很强的机会主义色彩,并在叙利亚、伊拉克和东地中海地区拥有显著的军事影响力,这也导致其与伊朗形成既合作、又在叙利亚与伊拉克争夺影响力的特殊关系。如果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战争,土耳其可能会扮演平衡者,尝试在两国间找到外交解决方案,但如果战火扩大至叙利亚,土耳其就可能趁机强化在叙部署,进一步挤压伊朗的原有空间。
再来是俄罗斯。莫斯科虽在叙利亚战场与伊朗合作,却也与以色列保持特殊互动,因此俄罗斯应会避免直接涉入伊朗与以色列的军事冲突。不过如果战火波及叙利亚、导致阿萨德政权有不稳风险,为了稳定自己在中东的最重要支点,俄罗斯恐怕要设法在兼顾乌克兰前线之余,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以巩固自己的多年投入与经营。
接着是中国。众所周知,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板块,尤其是沙特等海湾国家,近年在能源、基础建设、科技投资等领域与中国保持了密切联系与互动,因此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不过一旦以色列与伊朗爆发战争,中国其实不太可能直接参战,而是更可能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来设法降低冲突。
整体来说,这轮以巴冲突发展至今,已让中东局势来到极度危险的大战边缘。一旦全面战争爆发,其结果将不仅是“抵抗轴心”等势力范围的消长,更可能会改写域内域外大国的地缘布局与利益,并对全球经济与能源安全造成冲击。
而这背后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伊朗、以色列、美国安全困境的持续升温,如果这种紧张态势无从缓解,那么这段“极限拉扯”的下一个危险境地,恐怕就不只是加沙战争的周年,而是新一场中东大战的起点。
- 原标题:飞向以色列的伊朗导弹:加沙战争周年临近,中东大战的起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防止中东爆发全面战争,中国代表提出四个“必须”
2024-10-03 07:22 巴以恩仇录 -
“若以色列实施报复性打击,伊朗将给予更强烈回应”
2024-10-03 07:13 巴以恩仇录 -
以色列“不欢迎”古特雷斯,多国代表:愤慨!反对!一派胡言!
2024-10-03 07:13 巴以恩仇录 -
中国代表呼吁立即实现持久停火
2024-10-03 07:11 巴以恩仇录 -
美印拒绝后,日本防相、外相:现在没有在推进
2024-10-02 23:26 日本 -
联合国安理会就黎以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2024-10-02 22:54 巴以恩仇录 -
以军证实:7名士兵死亡
2024-10-02 22:54 巴以恩仇录 -
俄军已控制乌东一重要城镇,是“乌军防御支柱之一”
2024-10-02 22:39 乌克兰之殇 -
“昨晚战况非常激烈,能安全撤离让人感到心安”
2024-10-02 21:15 -
美副总统辩论聚焦国内政策,涉华议题成少数“例外”
2024-10-02 20:07 美国政治 -
以色列:已禁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入境
2024-10-02 18:36 -
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回应
2024-10-02 18:07 巴以恩仇录 -
韩检方:无犯罪嫌疑,不予起诉
2024-10-02 17:53 三八线之南 -
中方敦促北约:停止插手!
2024-10-02 16:34 中国外交 -
瞄准石油设施?“将对伊朗发动重大报复”
2024-10-02 16:18 伊朗局势 -
“外资重返中国,对冲基金创纪录涌入甚至都不选股”
2024-10-02 15:01 中国经济 -
以军与真主党在黎南部边境激烈交火
2024-10-02 14:34 -
上任当天,她被20多名美议员集体警告,事关中国
2024-10-02 14:28 美国政治 -
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110个
2024-10-02 14:26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罗思义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4-10-02 13:35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他遭到“心怀不满的员工”攻击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