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婷:加沙战争一周年之际,一场中东大战正在逼近?
【文/刘燕婷】
7月底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遇刺后,伊朗的“誓言报复”一直未有踪影。接着以色列引爆黎巴嫩大量传呼机、对包括纳斯鲁拉在内的真主党高层发起斩首行动,伊朗也始终维持克制姿态。
不过,9月30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伊朗似乎终于“忍无可忍”,在10月1日对以色列本土发起了打击,并称此举是对以色列击杀哈尼亚、纳斯鲁拉、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准将阿巴斯·尼尔福鲁山的报复行动。
10月1日,伊朗发射的导弹从耶路撒冷上空飞过。新华社发(贾马尔·阿瓦德摄)
据以色列国防军统计,伊朗在这次攻击中发射约200枚导弹,发射场包括大不里士、卡尚与德黑兰郊区,以色列方面当然也进行了拦截,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上空因此发生爆炸,一名西岸巴勒斯坦人被火箭弹片杀害,火箭碎片落在杰里科也造成数人受伤。
基本上,这是今年4月以色列空袭伊朗领事馆导致报复后,伊朗第二次从本国领土攻击以色列。前次伊朗共发射约170架无人机、30多枚巡航导弹和120多枚弹道导弹,并且事前通过秘密管道向美国发出警告,使得99%导弹在抵达以色列领空前就已被摧毁,美国、英国、法国和约旦也在过程中协助拦截。
而这次美国虽也协助拦截部分伊朗导弹,却是在攻击发生前两个小时左右,才公开示警“有迹象显示,伊朗将对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五角大厦发言人莱德表示,“自己不知道伊朗有提前向华盛顿发出攻击通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同样确认,“美国没有收到伊朗政府关于这起攻击的预先警告”,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更称,“攻击前未向美国发出预先警告”。
不论前述说词是否为真,这些说法都提高了伊朗袭击的“意外性”与“威慑感”;但可想而知,以色列也誓言要让伊朗付出代价。
有鉴于中东目前的复杂情势,伊朗这次攻击当然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却也可能引发以色列更强硬的回击,导致这轮以巴冲突爆发后中东各方就竭力要避免的大战,在冲突一周年时被迫引爆。
伊朗为何突然报复
首先观察伊朗选择报复的战略考量。
最直接的近因,当然就是对以色列北伐黎巴嫩、打击真主党的反应。众所周知,伊朗与以色列的长期紧张既有宗教、民族与意识形态的根源,也源于两国在中东的地缘对峙。从2000年代起,伊朗便逐步通过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加沙哈马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也门胡塞武装,将影响力延伸到以色列边境,最终形成名为“抵抗轴心”多层次的包围框架。
而以色列此次入侵黎巴嫩,无疑是在击杀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后,再一步动摇伊朗的战略利益。毕竟真主党作为伊朗在黎巴嫩的重要代理人,不仅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更是协调叙利亚、黎巴嫩、加沙等其他抵抗轴心的重要板块。以色列入侵黎南虽容易陷入军事泥淖,却也必然削弱真主党的军事实力,从而间接弱化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
从这个脉络来看,伊朗这次导弹攻势可以视作对于真主党的“隔空支持”,毕竟德黑兰眼下似乎无意派兵黎巴嫩、助战真主党,但通过这波导弹打击,伊朗还是有机会建立威慑,并向以色列乃至美国传递以下信号:伊朗拥有大量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其技术水平足以对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构成威胁,且正因以色列吃定了伊朗不敢升级,所以伊朗更要动手,来展现任何针对自己或盟友的行动都将遭到强硬回击,同时表明伊朗不仅会通过代理人参与战争,还会直接介入。
伊朗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要决战以色列、美国,否则就不会仅仅发射200枚导弹,还让以色列与美国拦截了大部分,最终也没有造成大量死伤与损害。在伊朗的盘算内,或许是认为这种动作有机会迫使以色列重新考量:是否要继续推进在黎巴嫩的地面战。当然,以色列会如何理解就是另一件事了。
再来就是对于整个“抵抗轴心”的士气提升。借由发射导弹、展现对于真主党的隔空支持,伊朗可以证明自己在“抵抗轴心”遭受攻击时,并不是完全作壁上观、无事一身轻,而是无惧情势升级也要挺身而出,不会让真主党孤立无援、成为弃子。
其实自以黎局势升温以来,德黑兰应该也心知肚明,不论以军的地面攻势要进行多久、最终是否撤出黎南,从纳斯鲁拉被击杀开始,伊朗在黎巴嫩的影响力就无可避免的要遭遇打击。从这个脉络来看,伊朗此次对于以色列的导弹袭击,也有维系自己在黎巴嫩真主党社群威望的考量,目的就是避免某些干部因为埋怨伊朗“怕事”“不敢介入”,而降低了组织整体对德黑兰的忠诚,导致真主党还未被以军彻底歼灭,伊朗就已丧失黎巴嫩代理人的尴尬场面。
同理,真主党作为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板块,德黑兰不派兵助战已经引发不少埋怨,如果又对以色列入侵黎南毫无反应,恐怕会让叙利亚、伊拉克民兵乃至胡塞武装质疑,自己为伊朗卖命究竟有何意义
这个角度来看,伊朗此举当然有巩固“抵抗轴心”战略联盟的具体考量。此外,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便一直是中东的反美反以代表,这些政治话语又跟什叶派的烈士叙事相结合,成为伊朗“输出革命”对外路线的论述基础;伊朗此次的导弹袭击,也有在长远意义上稳定国家论述的用意。
空袭后,伊朗德黑兰、马什哈德等城市举行庆祝活动 IRNAIRNA
最后就是对于内部强硬派、保守派势力与民意的回应。如前所述,在1979年革命后,反美反以就成为伊朗的国家象征,也是构成政权合法性的部分基础。即便近年伊朗存在不少崇拜西方的民意、尤其是年轻世代,但反美与反以的舆论族群仍有其基础。而在这个结构上,伊朗政坛的强硬派与保守派,往往会以捍卫伊斯兰革命成果、抵抗外部压力为立场,争取相关民意支持,进而巩固自身权力,同时延续与改革派不同的发展路线。
从这个视角来看,伊朗对以色列发射导弹就不仅是对外的战略行动,更是对于内部民意的政治回应,表明政权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不会轻易妥协,所以也能看到伊朗祭出打击后,国内有不少民众上街欢庆的场景。
当然,这个动作搭配伊朗承受制裁重担、经济凋敝的现况,或许也有转移不满、将民众情绪引向外部敌人,用反美反以的民族主义激情来加强国内团结的考量。
但对以色列发射导弹毕竟还是相当高风险的一手,否则伊朗也不会考虑再三后才勉强进行。而这一动作或许也表明,强硬派与保守派最终还是在这个议题上压制了出身改革派的总统佩泽希齐扬,及其背后的鲁哈尼、哈塔米集团,因为后者必然在相关议题上反对报复,并且希望政府“顾全大局”,不要彻底恶化与美国、西方的互动,最终不仅核协议谈判再度无望,还会让伊朗卷入决战美军的危局。
只是保守派与强硬派最终胜出的理由,或许除了支援真主党、鼓舞“抵抗轴心”等上述战略考量外,还有一个无奈现实:就算伊朗这次隐忍不报复,在现在美伊关系依旧对峙的大环境下,核协议到底有多少复苏可能?且如果美国总统大选最后是特朗普胜出,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恐怕只会更强,那么伊朗如今的“顾全大局”究竟意义何在?
说到底,从2023年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以来,围绕伊朗的就是一个致命的灵魂拷问:究竟是要加码投入、还是降低对“抵抗轴心”的经营?而这背后的对立,就是面对以色列与美国时,选择维持威慑还是降低大战风险。而只要加沙战火一日不停,为此动员“抵抗轴心”的伊朗就必须在这个灵魂拷问中反覆打转。
此前笔者曾预测,如果美国、伊朗、以色列三方“极限拉扯”的僵局持续难解甚至恶化,那么这段极尽拉扯的危险尽头,恐怕就是伊朗“落实报复”。而从目前发展来看,伊朗似乎也是选择了这条路。
- 原标题:飞向以色列的伊朗导弹:加沙战争周年临近,中东大战的起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防止中东爆发全面战争,中国代表提出四个“必须”
2024-10-03 07:22 巴以恩仇录 -
“若以色列实施报复性打击,伊朗将给予更强烈回应”
2024-10-03 07:13 巴以恩仇录 -
以色列“不欢迎”古特雷斯,多国代表:愤慨!反对!一派胡言!
2024-10-03 07:13 巴以恩仇录 -
中国代表呼吁立即实现持久停火
2024-10-03 07:11 巴以恩仇录 -
美印拒绝后,日本防相、外相:现在没有在推进
2024-10-02 23:26 日本 -
联合国安理会就黎以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2024-10-02 22:54 巴以恩仇录 -
以军证实:7名士兵死亡
2024-10-02 22:54 巴以恩仇录 -
俄军已控制乌东一重要城镇,是“乌军防御支柱之一”
2024-10-02 22:39 乌克兰之殇 -
“昨晚战况非常激烈,能安全撤离让人感到心安”
2024-10-02 21:15 -
美副总统辩论聚焦国内政策,涉华议题成少数“例外”
2024-10-02 20:07 美国政治 -
以色列:已禁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入境
2024-10-02 18:36 -
伊朗对以色列本土进行军事打击,中方回应
2024-10-02 18:07 巴以恩仇录 -
韩检方:无犯罪嫌疑,不予起诉
2024-10-02 17:53 三八线之南 -
中方敦促北约:停止插手!
2024-10-02 16:34 中国外交 -
瞄准石油设施?“将对伊朗发动重大报复”
2024-10-02 16:18 伊朗局势 -
“外资重返中国,对冲基金创纪录涌入甚至都不选股”
2024-10-02 15:01 中国经济 -
以军与真主党在黎南部边境激烈交火
2024-10-02 14:34 -
上任当天,她被20多名美议员集体警告,事关中国
2024-10-02 14:28 美国政治 -
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110个
2024-10-02 14:26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罗思义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4-10-02 13:35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9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31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67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0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