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通缩也能高增长”不现实?我们不妨回顾下20多年前
生产能力过剩与解决方案
在各种政策普遍失效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家在面对通货紧缩时,只能依靠时间让一部分企业破产而退出生产,减少产能,同时人口增加,将过剩的生产能力慢慢消化掉。
其实通过研究生产能力过剩的概念可以看出,生产能力过剩在本质上是一种存量的概念,比如现在有100台机器,因为市场已经供大于求,所以只用50台来生产就已经足够,那么另外闲置的50台就变成了“存量生产能力”。
解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与存量生产能力相等的“存量需求”,这种需求既有可能来自投资也有可能来自消费。
“存量需求”指的是有需求愿望并且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个概念在市场经济国家是不会有的,因为只要有需求愿望和支付能力,在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样的需求基本上就能得到满足。
但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有很多需求愿望和支付能力可能会因为体制性、政策性或结构性等一系列原因而实现不了,这些存量需求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原因各占一半)。如果能够把体制性或政策性的障碍消除,已经积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存量需求就会像水库里的水一样,一旦闸门打开,就会迅速地被释放出来,把存量生产能力消化掉。
资料图:新华社
第一个存量需求是外国企业的投资需求。
四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外资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的进入有很多限制。例如中国在加入WTO以前吸引外资主要以出口为导向,中国作为一个加工生产基地,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到国外去,不允许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因此,这些外商虽然有支付能力,也有到中国来投资的愿望,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很多投资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取消了各种政策限制,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同意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同时也鼓励其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去,因此外资迅速增加,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国。这就是一个被释放的存量需求。
第二个存量需求是私人企业的投资需求。
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快速增长,有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实力,但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经济思想,国民经济中有很多领域只允许国有企业来经营,民营企业是不能进入的。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不仅给外国企业国民待遇,而且也给国内的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让这一部分的存量需求也能得以实现。
第三个存量需求是城市里的消费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家庭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家庭必备的“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消费水平在100元左右。当时要购买这“三大件”,除了需要攒钱还需要用到各种工业券(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一类用于购买工业品的票证)。到80年代末“三大件”就变成了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消费水平在5000元左右。为了备齐这5000元的消费品,一般家庭的做法是先存钱,然后购买。
到90年代初“三大件”又变成了空调、音响和手机,消费水平达到1万元左右,一般家庭的做法仍然是先存钱后购买。但是到了90年代末,所谓的“大件”变成了汽车和房子,在当时汽车大概要25万元(约3万美元),在一线城市房子要50万元(约6万美元)。当时,对于3万美元和6万美元这样的消费品,即使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一般人通常也要以按揭和抵押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因为如果先存后买,很多人在存足了钱以后都已经老得不能再消费了。
这种消费贷款一般以个人未来的收入流作为决策的依据。比如,我现在有一份工作,只要我预期未来的工资收入流可以分期付清本利,我就会向银行借钱,以按揭和抵押贷款的方式买房、买车。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几年里,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大批的白领阶层,以他们的收入流来看,完全有能力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汽车与商品房的消费。然而在过去,银行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城市里的这些白领阶层由于政策性的原因,没有办法通过贷款来实现消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银行开办消费贷款业务。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存量需求就目前来说应该是农村里的消费需求。
上面所讲的三个存量需求基本在2002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消费贷款的放开已基本得到满足。但以农村的情况看,2002年我国的农业人口比重仍高达57%,但是农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比较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以家电产品为例,2002年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120台彩色电视机,而农村只有60台,相当于城市的50%;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81.9台电冰箱,农村只有14.8台,相当于城市的约18%;城市每百户居民拥有92.9台洗衣机,农村只有31.8台,相当于城市的约34%。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城市家庭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很早就已基本达到饱和,而家电产品在农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一些观点认为农村消费水平低主要是由农民收入水平低所导致的。1998年城市的人均收入是5425元,农村是2162元,只有城市的40%左右。收入水平虽然对农村的消费水平有所影响,却并不是农村消费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
1998年农村的人均收入是2162元,比1991年的城市人均收入(2025元)略高一点,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与1991年相比,1998年的家电产品价格明显更低。例如,1991年一台25寸的彩色遥控电视机差不多要5000元,1998年差不多只要1500元,是原来价格的不到三分之一。按理说,在收入水平相同、价格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对家电的需求应该更大。然而,1998年农村的消费水平实际上远远低于1991年城市的消费水平。
由此可以判断,收入水平不是消费的唯一限制性因素,一定还有其他的限制性条件在制约着农民的消费状况。此外,1998年广东农村的人均收入比1991年城市的人均收入高50%左右,但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仍明显低于1991年城市的需求,这进一步证明了收入水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例如,要看电视节目就必须能接收到电视信号,但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农村地区是收不到电视信号的。要想接收电视信号就必须安装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但是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可能就要4000-5000元,前面讲到一台25寸的彩色电视机才1200元,结果农民买得起电视机却买不起卫星电视接收器。当时在农村地区有一个笑话,说农村的电视机都是“雪花牌”的,就是指买了电视机却因为信号不好而影响观看。
此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还有不少地区没有通电,有的地区虽然有电却电压不稳,影响了家用电器的使用。而且农村还经常缺电,尤其是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用电量稍高就会引起断电。因此在这种既没电又没信号的状况下,农民当然不愿意买电视看。
洗衣机也有类似的情况,要用洗衣机除了要有电还必须有自来水,但是当时的农村家庭普遍没有自来水。再比如电冰箱,其特点是耗电量大,一年的电费就要几百元钱,当时农民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钱,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买得起马,买不起鞍”的情形。
所有这些都是限制农村消费现代化生活用品的重要因素。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就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配套服务设施。因此,我从1999年开始提出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新农村运动”。2005年,国家以政策形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涵盖了更多对未来农村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内容。
本文摘编自《解读中国经济: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民族复兴之路》,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 原标题:林毅夫: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否真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芯国际持续扩产,去年国内收入占比升至89%
2025-02-11 22:30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平板市场去年出货增长超4%,华为超苹果成第一
2025-02-11 21:37 观网财经-科创 -
饿了么,重大组织调整
2025-02-11 19:3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ARM CEO谈DeepSeek:惊喜,但是……
2025-02-11 18:21 人工智能 -
-
澳大利亚,中国光伏龙头又去海外打官司了
2025-02-11 17:36 观网财经-科创 -
“DeepSeek正引发世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2025-02-11 17:2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娃哈哈”商标将转让?公司回应
2025-02-11 17:14 大公司 -
“OpenAI打响抛弃英伟达第一枪”
2025-02-11 16:33 观网财经-科创 -
哪吒2票房逼近88亿元,卡牌、手办、图书等周边一“吒”难求
2025-02-11 14:50 观网财经-消费 -
马云现身杭州园区,阿里股价年初至今已经涨超30%
2025-02-11 13: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正计划前往越南增加建厂?SHEIN否认
2025-02-11 13:26 中美关系 -
《哪吒2》预测票房最高已飙升至145亿元:海外一票难求
2025-02-11 12:48 观网财经-消费 -
故意降低搜索质量?微软必应遭法国反垄断调查
2025-02-11 12:45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余承东:智驾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境界
2025-02-11 10:44 观网财经-科创 -
巴黎人工智能峰会开幕,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并未前往
2025-02-11 10:29 观网财经-科创 -
“上海速度”再刷新
2025-02-11 10:16 -
2024家电行业:国补促万亿零售额,马太效应显现
2025-02-10 21:35 观网财经-消费 -
暂停加盟申请!喜茶全员信强调“不做低价内卷”
2025-02-10 21:24 观网财经-消费 -
万科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出手,借款28亿元!
2025-02-10 21:19 金融观察
相关推荐 -
尹锡悦被罢免 评论 228马克龙:别天真了!欧盟要暂停对美投资 评论 71“果然,中国说对了” 评论 262“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220“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6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