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书友:任性《查理周刊》让西方媒体陷入精分
关键字: 法国杂志社枪击案法国巴黎法国查理周刊查理周刊袭击案沙尔利周刊四重人格:转!不转怎么嘲笑你们这些不转的!
当英美传统媒体战战兢兢、犹犹豫豫时,美国新媒体可顾不得那么多!这可都是点击量啊!
美国《赫芬顿邮报》、BuzzFeed网站、《纪事》网络版杂志、Slate网和野兽日报网(Daily Beast)等新媒体都毫不犹豫地刊登了《查理周刊》的一些漫画。
光转不够,BuzzFeed还对那些老媒体人的种种自我审查看不过眼了,发了篇长文一一点名批评这些大媒体。
五重人格:转还是要转的,但是……还是打个马赛克吧
你以为媒体无非“转”、“不转”两个选择?图样!还有一大票“既要***又要***”的媒体。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将《查理周刊》封面上的穆罕默德抹掉了。
推特网友评价:这就是恐怖分子怎么赢的。
电讯报的网站上报道这起恐袭案时,引用了在此次事件中丧生的《查理周刊》主编 Stéphane Charbonnier的照片,但有意无意将他手中的封面给截掉了。
而《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放出的这张图片是2011年,《查理周刊》因一期《伊斯兰教法周刊》(Charia Hebdo)导致办公楼总部遭恐怖分子燃烧弹袭击时,主编 Stéphane Charbonnier 手持这本“惹祸的周刊”拍的照。图片中,周刊封面也被做了模糊处理。
下面这张照片的处理方式就更令人费解了。这是《查理周刊》2012年的一期杂志,封面上并没有出现穆罕默德,而是一个伊斯兰教的阿訇(imam)和犹太教的拉比(rabbi)。该期杂志内页有穆罕默德的漫画。
其他一些媒体也用了各种各样微妙的方式来避免这些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图片的出现。
六重人格:别折腾了,早就没有什么新闻自由了
尽管人们都在高喊“我是查理”,表达对新闻自由的高度尊重,《南德意志报》专栏作家却有不同意见:“政府通过大数据,对电话和网络链接进行监控的行为,使‘我是查理’这样的话听起来更像是谎言。鉴于德国政府已经通过了收集这些数据的法案,无论人们如何对《查理周刊》的同情,新闻自由却早已为这样的法案所毒害。”
而《查理周刊》血案更进一步赋予了欧洲国家政府这种做法的正当性。这不,卡梅伦12日宣布,如果他获得了连任,而英国情报机构又没能够获得访问一些加密在线通讯工具的权限,他将禁止使用WhatsApp和Snapchat等移动消息应用,因为它们有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利用。这将是他为了应对巴黎恐怖袭击事件而制定的新的监控政策的一部分。
他说:“巴黎所遭遇的攻击表明我们面临的威胁有多大,我们需要通过情报和安全机构来掌握强大的力量,确保本国人民的安全。”
嗯,既然谈新闻自由,既然扯到了网络监控,怎么能少了大boss奥巴马?但看看新闻,堂堂白宫好像也精分了:奥巴马到法国驻美大使馆表示恐怖主义无法战胜自由,写下“法兰西万岁”;因为安保问题,自己不去也不派高官参加巴黎反恐游行;面对“懦弱”的指责,又派国务卿去补救;可匿名的白宫官员却又说漏嘴——“这事本质上不关我们的事”。
笔者也糊涂了,“言论自由”到底有多重要?平时总听西方媒体“言论自由”喊得紧,这会儿自奥巴马以降,上梁精分下梁歪,言论自由的捍卫者们或是被“政治正确”所“束缚”,或是领悟了“生命诚可贵”。俗话说,精分是病,得治。可一个人的精分靠电击都尚且难以根治,这么多曾经团结一致的媒体甚至整个西方社会若是精分了,还有辙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8“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