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望红: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来临,时代不再容许教师“躺平”
另一个问题是“编制配置的结构性失衡”。
如果把县域内的学校分为三类,分别为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编制是严重缺编,乡镇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超编,农村学校的结构性超编问题极为严重。
乡村学校出现超编,容易理解,核心原因是因为学生数量减少,但是学科教师配置要齐全,学生少教师多,所以就出现了结构性超编。
城区学校严重缺编,则是因为县域教育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乡村教师通过借调或考试的方式进城,一方面城区学校的编制名额有限,一些进城的教师人在城区学校,但编制仍留在乡村学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依靠关系进城的教师或缺乏责任感的教师占着编制不干活,学校拿他们没办法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城区学校面临着双重矛盾,即“人多编少”和“教师人数多但干事教师少”。
由于存在结构性缺编的困境,一些学校通过聘请代课教师弥补编制教师不足的问题。代课教师承担任务重,比如很多学校的编制教师不愿意担任中层干部或班主任,就由代课教师来承担,但因财务制度限制,代课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编内教师。这点早已引发了代课教师的不满,代课教师为此上访的问题已经出现。这也意味着,城乡教师的配置依靠过去的人员调动和编制配置,已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全国就业市场不景气,考教资成为继考公务员之后又一热门选择。有人统计过,从2016年至2021年,教资笔试报名人数从260万增长到超过1000万,从以前鄙视当老师,到教师编制重新成为“香饽饽”,反映了整个就业环境和就业群体心态的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国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
此外,教育环境也变得愈加复杂,教育目标、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政校关系、学生心态、教学管理任务量等都发生了变化,这要求教师不得不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教师职业的竞争,有越来越多优秀者愿意进入到教师行业,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又不断提高时,部分编内教师试图继续“躺平”不再可能。
因此,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打破“编制保护”,赋予学校和教育局一定的权力,通过制造流动和制造危机,激活教师队伍,拒绝教师躺平,重新为城乡学校配备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目的。
·实行时需注意三点
“教师退出机制”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部分,但是“教师退出”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激活教师队伍,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配置。一些地区借助“县管校聘”、教师竞聘制度等推动提升教师素质,其中的杀手锏就是“教师退出机制”。
动一动教师队伍是有必要的,职业危机所释放出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进步,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教师退出机制”的具体设计要把握尺度、保留温度。
教育工作是一项纯粹的事业,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又是极为复杂的,在复杂的教育管理中,一些教师可能因非主观意愿触碰红线,但本意是好的,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把握好尺度,保留温度,适度惩戒,重在“治病救人”。
尽管教师队伍中不乏浑水摸鱼者、师风不正者、占位不为者,但是大多数教师是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在“教师退出机制”的标准设计上,需要科学地评价教师付出,客观公平地识别和筛选出需退出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进行校师匹配,将作用发挥不明显的教师放置在更为合适的岗位上。
二是“退出”手段使用要妥当,退出数量和频率不宜过于频繁。
“退出”是一种威慑手段和调整方式,不能将此本体化,即不能频繁使用“退出”手段。一些地区计划每年进行“教师竞聘”,重新调配教师队伍、培训落聘教师、清除不合格教师,但是调配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动摇军心。
对于教师而言,积极开展教育工作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度的制度流动是必要的。如果每年都进行教师竞聘,教师们缺乏安全感,工作难以安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此外,每年竞聘对县里而言既是一个负担,也可能因工作复杂而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建议不宜频繁使用“退出”手段。
三是“教师退出机制”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中要注重公平性,避免不当使用造成的误伤,同时要规避策略性地假公济私。
由于教师竞聘、“教师退出机制”关涉到全县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能否顺利被聘用,是否被“退出”,是否会有人借助“退出机制”进行策略性转岗和责任推卸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全考虑。
此项制度的出台,客观上滋生了权力分配空间和私利谋取空间,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维护制度的公平性。一旦出现政策执行不公,就可能影响到政策的持续性、公信力和有效性。有的地区利用纪委监督和畅通的信访渠道进行监控,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为提高周转率,患者15天必须出院?国家医保局回复
2023-03-06 07:51 养老与社保 -
吴尊友:我们判断的疫情拐点,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还不一样
2023-03-06 07:51 抗疫进行时 -
十四届全国人大设立10个专门委员会
2023-03-06 07:49 2023两会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2023-03-06 07:48 2023两会 -
习近平: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2023-03-06 07:26 2023两会 -
胡和平任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
2023-03-06 07:17 2023两会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采访报道通知
2023-03-06 06:58 2023两会 -
今日两会议程: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2023-03-06 06:57 2023两会 -
陈吉宁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2023-03-05 21:34 2023两会 -
中年危机、年龄焦虑……代表委员们呼吁:35岁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2023-03-05 21:25 2023两会 -
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主席集体亮相
2023-03-05 20:15 2023两会 -
甲午沉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大口径炮弹
2023-03-05 19:54 考古 -
阮诗玮委员:建议六三三学制改为五二三
2023-03-05 19:26 中西教育 -
生态环境部部长:我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3-03-05 18:0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主席集体亮相
2023-03-05 17:22 观察者头条 -
习近平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2023-03-05 16:03 2023两会 -
3月7日10时,外交部长秦刚将出席记者会
2023-03-05 15:37 2023两会 -
侧记|全国人大大会首场发布会,我们看到这些变与不变
2023-03-05 15:30 2023两会 -
【两会时间】优化基础研究环境,破局“从0到1”
2023-03-05 15:28 2023两会 -
发力全链条创新,把握高质量发展历史主动
2023-03-05 15:27 2023两会
相关推荐 -
关税战刚开打,马斯克:希望美欧建零关税自贸区 评论 72“美国救援人员刚到缅甸,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评论 102受不了特朗普,美财长打算“跳船”了? 评论 117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484“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20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