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望红: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来临,时代不再容许教师“躺平”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雷望红】
·中小学也开始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几年前,高校中广泛兴起的“非升即走”制度曾引发过较大争议。批评者认为“非升即走”制度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压榨,过大的考核压力不利于刚毕业的青年博士们专心从事科研工作。
尽管争议不断,但是这一项制度在诸多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中持续执行了下来,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青年教师积极科研,也确实有一些青年学者在这一压力下脱颖而出。一些高校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评聘分离制度激活在编教师队伍,打破部分教师教学科研“躺平”的状态。
没成想,中小学校也渐渐刮起了教师队伍改革(整顿)之风,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去年11月份,宁波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
意见发布之后在网络上引发网友讨论和较大恐慌。而宁波之后,又有北京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实际上,“中小学退出机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地区在实践:
笔者2017年在南京某区县调研时,该地教育局就已在着手推动“县管校聘”制度,其中就涉及到“中小学退出机制”;
2021年湖南某县开展了中小学“县管校聘”的改革试点,2022年在全县全面推开教师竞聘工作,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或违反相关规定的教师进行解聘或“不予聘用”;
2022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区也印发了《南京江北新区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样提到要“探索以转变岗位、待岗培训、解聘为主要途径的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不单指解聘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提出后,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认为这是要打破中小学公办教师的“铁饭碗”。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
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二是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
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为解决两个“老大难”问题
“教师退出机制”的提出,从微观层面来讲,主要在于教育系统要解决学校教师管理中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教师调动难”。
此调动非调任之意,而是学校在完成相关工作时,学校管理层难以调动拥有编制的公办教师配合完成工作。
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学校的人事调配权、财务支配权被上收至教育局,在针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中,校长的权力极小,难以调动公办教师配合工作。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在中小学校,教师内部分化严重,教师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教师忙得忙死,但是也不乏有的教师较闲;“忙”与“闲”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对领导的认同度,以及晋升的动力等因素。
笔者曾关注过中小学校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教师负担过重的压力主要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和班主任承担,如果有老师想要躺平也没有人管得了。
在湖北某乡镇中心小学调研时访谈过一位副校长,副校长向笔者吐槽:学校中有几位年轻女教师嫁到了县城条件不错的家庭,教师工作于她们而言就如同副业一般,她们不指望在学校能有多大发展,不愿意承担学校的发展责任,有课时就踩着高跟鞋、穿着漂亮衣服来学校溜达一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了。学校对教师没有约束手段,校长副校长都拿她们没有办法。这些具有不良示范作用的老师调动不了,其他老师也不积极支持学校工作,很多工作不得不靠副校长自己加班加点完成。
有些乡村学校的校长反映一些年轻教师不得已进入到教师队伍,但是并不热爱教育事业,不认真负责,他们想管管不动,不想要又推不掉。还有些学校难以调动中老年教师,部分教师依靠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历,在外参与或开办培训班,有的老教师长年不在岗吃“空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调动和学校发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为提高周转率,患者15天必须出院?国家医保局回复
2023-03-06 07:51 养老与社保 -
吴尊友:我们判断的疫情拐点,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还不一样
2023-03-06 07:51 抗疫进行时 -
十四届全国人大设立10个专门委员会
2023-03-06 07:49 2023两会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2023-03-06 07:48 2023两会 -
习近平: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2023-03-06 07:26 2023两会 -
胡和平任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
2023-03-06 07:17 2023两会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采访报道通知
2023-03-06 06:58 2023两会 -
今日两会议程: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2023-03-06 06:57 2023两会 -
陈吉宁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2023-03-05 21:34 2023两会 -
中年危机、年龄焦虑……代表委员们呼吁:35岁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2023-03-05 21:25 2023两会 -
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主席集体亮相
2023-03-05 20:15 2023两会 -
甲午沉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大口径炮弹
2023-03-05 19:54 考古 -
阮诗玮委员:建议六三三学制改为五二三
2023-03-05 19:26 中西教育 -
生态环境部部长:我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3-03-05 18:0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新一届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主席集体亮相
2023-03-05 17:22 观察者头条 -
习近平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2023-03-05 16:03 2023两会 -
3月7日10时,外交部长秦刚将出席记者会
2023-03-05 15:37 2023两会 -
侧记|全国人大大会首场发布会,我们看到这些变与不变
2023-03-05 15:30 2023两会 -
【两会时间】优化基础研究环境,破局“从0到1”
2023-03-05 15:28 2023两会 -
发力全链条创新,把握高质量发展历史主动
2023-03-05 15:27 2023两会
相关推荐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20“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66《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96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6“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8最新闻 Hot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