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望红:阿周叔的甘苦人生
——回乡记(一)
关键字: 农村中国农村中国农民三农问题返乡记计划生育【又到一年返乡时。相较于去年一篇返乡日记引发的轰动,今年的农村似乎要安静许多。然而这不代表平静之下没有暗流涌动。对于拥有9亿农民的中国来说,农村始终是一片充满生机同时又嘈杂烦乱的地方。
在春节前夕,观察者网编辑意外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放假通知,上面除了要求回家“不要写论文,多陪父母家人外”,照例有一篇返乡日记的任务,“以社会学家的眼光对自己的家乡和家庭进行观察”。同去年一样,观察者网再度联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师生,继续推出返乡日记系列,忠实记录中国农村一年又一年的变迁。
今天推出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的返乡日记。这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人生故事,多子、贫困,为此阿周叔一家背井离乡,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他用自己充满艰辛的一生诠释着勤劳致富带来的命运改变。】
生在江汉平原的我,对于大山和传统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和敬仰。今年寒假,计划在年前到朋友广西博白老家看望他的家人,如愿满足我对于客家传统文化的向往。想象中的广西,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却偏僻落后的地区。出行之前,朋友开玩笑说,老家现在还有械斗,甚至在年终还会出现拦路抢劫的事件,博白在早期因为村民反抗计划生育政策而焚烧乡镇政府的事件而闻名全国,按照他的话说,这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地方。他问我怕不怕,我抱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无畏,笑言如果出现了,那将是今年春节最大的收获了,就当做是穿越到九十年代我的家乡。实际上,械斗和抢劫只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因为存在宗族之间的对立势力,械斗是正常的,而处在两广交界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治安状况欠佳,会出现一些抢劫案件,这些对一般的老百姓生活影响并不大。
广西博白及其周边农民的生活,要比全国其他大多数地区更为艰难,由于对计划生育的强势抵抗,计生政策执行失败,村民们坚持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的观念不动摇,生育数量至今还保持在3个的平均水平,孩子的养育成本高。加上当地的土地不适合种植水稻,而是以黄麻、红薯、花生等作物为主(丘陵地区水田少坡地多),适合种植的作物并不值钱,也不能满足口粮需求,在现金收入极少的年代,一般百姓家庭维生艰难,但想象中的艰难并没有刻写在老百姓的脸上,我所见到的是他们身上焕发的顽强意志与生命活力,纵使生活艰难,却依然不屈不饶,充满希望。我所要讲述的故事,是朋友父亲阿周叔的故事,也是这个家庭的生命史,但周家的故事只是当地一般老百姓家庭甚至是全国大多数平民家庭的写照而已。
阿周叔的脸上写满了沧桑
200年来,周家先后从福建到广东,再到广西,最后迁至北海合浦县白镇西村,定居至此。在解放前,阿周叔祖上有上百亩地,解放后土地改革划成分,由于阿周叔的三叔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在村中有威望,在土改小组中担任职务,划为上中农,成了落网地主,在频繁的批斗运动中,阿周叔的祖父虽未卷入其中,却一直过着贫苦而安定的生活。
阿周叔的父亲遗传了祖父聪明与勤劳的基因,擅长各种手艺,除了基本的农业生产以外,他还会在外面做各种活赚点现金过活,但由于孩子多,生有八个儿子,总共十三个孩子,即使再勤劳要顶不住十三个孩子的嘴。所以,阿周叔家享受着多子的荣光却过着极贫的生活,七兄弟(夭折一个)住四间房子,结婚的儿子住一间,未婚的儿子几个住一间,经济水平属于村中的底层。等到阿周叔这一代成人,兄弟们纷纷成婚,贫困没有改变他们的生育观念,多子依然是他们的人生追求。
阿周叔1986年成婚,连着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孩子在家族男丁中排名周三、周四。1991年怀了第三胎,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严格,为了躲避计生政策,阿周叔从北海合浦白镇逃到了相邻的玉林博白龙镇,当时白镇的老家,财产只有一口破锅,一家四口没有任何牵挂地逃走了。来到龙镇不久后,生下一个女儿,在女性排名中排第二,人称周二妹。最初到龙镇的几年,他们还会在老家种点作物,收割时跑回家乡收获花生、红薯等,但农产品不值钱,后来索性将农田彻底抛荒。阿周叔一家五口,在龙镇镇上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全家靠阿周叔一个人做木工维生。当时租住的房屋中,所有的家产只有一口锅、两个桶和一张供四人睡的床,结果没多久这口由岳父捐助的锅还被偷走了。
阿周叔(中)和儿子们一起回老家修缮祖堂,最左为他读博士的儿子
幸运的是,阿周叔精湛的木工手艺,很快在当地树立起名声,成为全镇首屈一指的木匠,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镇所有的自然村。但当时的村民生活艰苦,赊账太多,木工生意好但不能及时拿到工钱,为了保住客源,不得不经常通宵熬夜做工,做工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他一个人要解决一家人五口人的吃饭问题,还要付房租、买工具,并适当支持一下双方的父母和兄弟,所以生活极为拮据,家里经常只有白米饭吃。周四回忆他小时候的生活,说有一次好几天没吃饱饭,到同学家玩,同学父母留他在家吃饭,他一口气吃了三大碗白粥没喘一口气,把同学全家人吓到了。阿周叔夫妇两人在沉重的负担中还是攒下一笔钱,1993年付了2000元定金在镇边买了一块地皮,花了几年时间还完10000元购买地皮的钱,又于1997年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房子,新建的房子没有任何装修,一楼作为工作间,二楼住人,没有厨房,就在顶楼搭建一个棚屋做饭吃饭。新家没有购置家具,几张床和简易的衣柜全由阿周叔自己打造,尽管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至少全家人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住处。
建房之后,生活本该开始变好,不料,第三个儿子于1998年意外降临,这个儿子已经是家族中的第十个儿子。周十出生时,计划生育的风声紧,罚款重,阿周叔不敢请接生婆,而是由自己亲自接生,由于不懂接生技术,在剪脐带时使用酒精过猛,不慎将婴儿的腿部烧伤,至今留有疤痕。为了避风头和寻找奶水,孩子出生几天后就送到五姨家哺育,当时五姨刚生了一个同龄小孩,正处于哺乳期,有奶水吃,他不得不去与表哥抢食。在小姨家呆了十个月之后,就送到外婆家抚养。直到几岁之后,才回到家中。为了掩人耳目,周十称呼阿周叔夫妇为伯伯婶婶,当做叔叔的孩子生活在周家,他从小以为自己不是亲生的,生怕惹了伯婶兄姊生气,所以表现得勤快乖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52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2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5“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6“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