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纳·米特:未来的中国将如何重塑世界?
威权困境
当然,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实力和地位并不影响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北京已使其它国家难以再忽视位于ACGT模式核心地位的威权主义。例如,在2013年,中国大肆宣扬一带一路倡议将给受援国带来怎样的商业和技术利益。一些西方观察家甚至赞许地将“一带一路倡议”称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许多中国评论员对此懊恼不已,他们不愿意自己与美国的冷战斗士们联系在一起)。然而,七年后,中国的威权主义行径和言论使中国的威权主义面目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例如,在新冠疫情的第一阶段,中国官员指出,和民主国家的官员相比,他们能更快地调动资源和收集数据,并宣布中国将为世界制造一种疫苗。
但不管它有何潜在好处,中国的威权主义不会轻易赢得全世界的人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增大的担忧也将随之蔓延。在像柬埔寨这样的非民主附庸国,中国可能会遇到较少的阻力,但在肯尼亚和赞比亚等国,中国遇到阻力的可能性就更大,在这些国家,议会和媒体可以辩论中国对本国的影响,公众对中国及其体制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甚至还抱有公开的敌意。
如果中国全球力量的对抗性方面变得更加明显,这种敌意可能会变得更加尖锐。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增长,北京将无法继续利用现有的安全保护伞,例如,在阿富汗,北约在本世纪头十年实际上起到了帮助保护中国资产的作用。中国在海外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外交利益越来越需要中国在海外扩展自己的安全保卫力量。尤其是在印度洋,世界可能会在此看到中国更多的活动,因为中国正寻求在一个由希腊、吉布提和巴基斯坦重要港口组成的三角形地理区域扩展本国的商贸利益。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统称为“四国集团”)今年11月在印度洋举行了联合海军演习。
四国集团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视频截图
尽管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感到满意,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新情况。中国的外交手段能做到非常娴熟,但其目前常常尖刻而无趣的发言腔调却足以让许多潜在的合作伙伴望而却步;中国想要发展必要的软实力,把解放军未来任何可能的扩张塑造成为世界提供公共安全服务而非仅仅是为了满足北京的欲求,要想做到这一点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处理新冠疫情危机的方式已让许多此前一直在讨好北京的国家感到恼火。在2010年代末,中国在富裕国家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使其消费产品(如广受欢迎的TikTok应用程序)具有了与以前日本高科技产品相似的魅力。然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采取了一种高度对抗的外交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将西方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中国技术可能具有的威权特性上。
全球开始关注中国的威权主义将使中国更难向海外推广其模式。例如,中国要花费很大力气去让世界大国坚定承诺采用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开发的5G技术。然而,像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西兰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明确表示本国不会使用华为的5G技术,因为他们担心中国产5G设备的安全性,担心这些技术与中国威权体制有关联。英国起初允许华为有所限制地进入其5G市场,但在2020年7月撤销了这一决定。今年6月,在中印军队于喜马拉雅山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后不久,印度政府宣布,今后将避免在其5G网络中使用华为产品。
尽管如此,非洲大部分地区、南美和东南亚国家还是更愿意采用中国的5G技术,而且仍有一大批国家可能也愿意承担采用中国5G技术的后果,因为中国技术既便宜又高效;对它们来说,接受这项技术所获取到的经济利益超过了任何安全顾虑。中国5G技术被别国广泛采用不会使中国获得全球主导地位,但这会让中国在全世界留下一个巨大的足迹。这样一个5G集团将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北京将有能力控制一个能影响许多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有可能获得大量数据。
中国的世界
如果中国继续激怒其它国家,那即使是这种局部霸权也可能很难实现。北京对新冠疫情的最初反应表明,在压力之下,中国的威权主义倾向胜过了它与世界接触的愿望。许多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提议对病毒的来源进行国际调查。然而中国并没有像一个灵活大国那样欢迎这一提议,而是立即禁止澳大利亚大麦在中国销售。当英国政府暗示其可能会改变原先允许华为进入英国5G网络的决定时,中国外交官威胁英国“承担后果”,这就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来自中国的投资不仅是一笔商业交易,也是一笔政治交易——然而结果却恰恰是中国得到了它最不想要的禁令。中国在疫情爆发后的恶劣应对措施让批评者们更容易抓住把柄大肆宣扬那些他们所认为的中国不值得信任的行为,包括南海军事化、可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发动网络攻击,以及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漏洞为己谋利。
虽然许多西方国家试图界定中国目前的行为是非法的,但它们却回避了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中国在本地区和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有什么合法目标吗?中国是一个强盛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要期望一个拥有如此体量的国家会只按其竞争对手列出的条件参与全球秩序,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最近获取的一些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方的失败。
对华为的批评或许是有道理的,但中国的5G技术对许多国家仍有吸引力,因为还没有明显的西方技术能替代中国技术。批评中国以贬低个体人权重要性的方式扩大其在联合国的影响力是完全恰当的,但中国可并没有强迫美国减少其对联合国机构的资助,从而削弱这些机构。
华为产品在非洲随处可见,视频截图
目前,中国声称对其内政的任何批评都是不允许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自讨苦吃。美国在1950年代也曾处于类似境地。美国国内对黑人族群令人震惊的歧视行为玷污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并为其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容易攻击的靶标;毛政府邀请黑人知识分子和活动家,如威廉·爱德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E.B.Du Bois)和黑豹党领袖休伊·牛顿(Huey Newton),前往北京。美国政界人士强硬表示,其它国家无权批评美国内部的种族政治事务。但这一立场是无法维持的,国内抗争加上外部羞辱改变了美国的法律。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现在也正面临着外界对其国内政治的批评。在加入全球经济后,中国的威权主义统治变得更易受到外界攻击。但相比抱怨西方的蔑视,中国可以做一些更具创意的事情:中国可以利用其近期自我更新的历史。当年的中国,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已命悬一线,毛泽东的继任者邓小平在1980年代修改了前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理念来重塑中国。邓允许农民在自由市场上出售自己的部分收成,给予学者之前消失的学术自由,并设立“经济特区”,施行治理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
正如邓小平在毛泽东去世后所做的那样,中国在未来十年也将不得不重新作出调整,以便更好地吸收而不是拒绝来自国外的批评意见。尽管中国以威权主义闻名于世,但内部争论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最近,自由派政治学者和作家在中国体制内仍有空间对他们更强硬的同事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与国外一些批评人士接触也有助于中国检查自己的理念和政策。这种争论在近些年的消失可能不会在短期内阻碍中国的发展,但在未来几年,当政治理念僵化阻碍中国政治精英重新评估其政策时,这种情况就很可能会出现。给予不同意见更多的空间并不一定需要中国施行民主。然而,这种宽容将意味着中国致力于让民间社会蓬勃发展,并在国内外展现真正的政府透明度。
标签 中国崛起- 原标题:FOREIGN AFFAIRS - Rana Mitter: The World China Wants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由冠群 
-
拜登想调整中美关系,有三个挑战
2021-01-24 08:29 这就是中国 -
美国新增确诊18.7万例、死亡3848例
2021-01-24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使馆公布俄各大城市示威时间地点 俄方紧急召见美外交官
2021-01-24 07:24 俄罗斯之声 -
刚进白宫两小时,拜登就提起中国领导人
2021-01-23 20:07 中美关系 -
西媒又渲染中国人“少吃肉改变地球”了
2021-01-23 18:10 外媒看中国 -
美国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清理“特朗普遗毒”
2021-01-23 17:28 美国一梦 -
曾吹捧特朗普的她想“洗白”,美网民不买账
2021-01-23 16: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辉瑞将减少输美疫苗瓶数:为防“空手套白狼”
2021-01-23 14: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TikTok在意大利有麻烦了
2021-01-23 14:33 大公司 -
下台后首度发声,特朗普“卖关子”
2021-01-23 14:11 特朗普 -
美国防情报局认了:多次监控本土手机定位
2021-01-23 13:53 美国政治 -
拜登道歉,第一夫人提巧克力饼干慰问
2021-01-23 13:14 美国大选 -
美媒声称中方致信美方提议杨洁篪访美,我使馆辟谣
2021-01-23 11:59 中美关系 -
拜登任命她负责外宣,台媒又嗨了
2021-01-23 11:25 美国政治 -
审讯特朗普,时间定了
2021-01-23 10:33 美国政治 -
-
英国:变异新冠病毒或致更高死亡率
2021-01-23 07: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20.5万例、死亡4182例
2021-01-23 07:25 美国一梦 -
-
“英政府内部正讨论是否‘封国‘”
2021-01-22 21:16 不列颠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