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位学者点评:仲裁案之后,南海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关键字:观察者网:因为南海仲裁案,这片历史上几乎从未发生过重大海战的平静海域,已经变成国际舆论中的“火药桶”。与此同时,中美海军目前都在南海海域集结兵力,您认为会出现媒体所推测的“擦枪走火”的事件吗?
罗思义:显然,南海和东海最近一系列激化形势的行动只能是在美国的默认或煽动下启动的。日本在安倍领导下重启军事化的背景下故意激化钓鱼岛形势;菲律宾向海牙法庭发起了单方面上诉;美国开始一系列挑衅行动,其军用飞机与军舰频繁进入南海。因为日本与菲律宾均完全依赖于美国的经济与军事保护,两者采取明显的挑衅行动显然是与美国达成了某种协议。
文扬:发生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小。美国不是真的要解决南海问题,它是要搅局,通过给中国戴帽子正式介入南海事务。从这一点上看,它部分达到目的了。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不符合美国利益。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会贸然加剧紧张局势。
寒竹:仲裁后南海局势和中美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虽然仲裁让菲律宾占了便宜,但它心虚不会有实质性的举措,美国也不太可能有大动作。至少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
观察者网:仲裁结果对日后的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您认为中美之间有没有就这件事采取对话的可能?
宋鲁郑:对于中美来说,这是两国之间一个新的不愉快事件,而且性质非常严重,这让本来双方都有互信赤字的局面更加严峻。美国会认为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认为你确实是一种威胁,而实际上美国处心积虑地介入一个本来与它毫无关系的事件。裁决结果出来后,各方态度就可以看出,欧洲方面大都只是简单呼吁遵守国际规则,美国则直接欢呼,差别很大。
从常规角度来说,中国不会忍气吞声,肯定会采取一些动作。但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事情,G20峰会恐怕不会采取行动,至少是在美国大选最终结果前采取措施。目前各方都还是在看谁会先出手。中国是否采取措施、什么时候采取措施还和美国大选有关。如果特朗普即将当选总统,中国或许不那么着急采取行动;如果是希拉里当选胜算更大,行动采取可能会来得更快些,在大选结果出来前可能就有举措。
中美双方关于南海的沟通有很多渠道,据说部以上的沟通渠道就有几十个,肯定会谈,但主要还是谈如何避免在军事上发生冲突,仅此而已,在其他各个方面,双方很难达成什么共识。美国本身也没有让步的意思,前两天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也可见一斑。美国制裁朝鲜中国已经做出配合,但没有避免萨德系统的部署。
最关键的背景是美国认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取代其地位的国家。现在双方博弈的目标很明显,双赢的局面没有真正打开。我认为,近期不会有太大进展和行动,这并不是说不想采取行动,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王义桅:国际海洋法本身不能解决主权争端和领土归属问题。
长期以来在亚洲是一种垂直型的治理体系,比如朝贡体系等等,用平衡的横向的体系是很难说清楚的。
欧洲人开创了这样一个西式的法治手段,本质上有一个缺陷,就是用国内立法实践和殖民时期的主张来管理世界,当然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个体系来维护自己利益。但这种方式本质上不能解决几十亿人构成的、开放的全球化国际体系碰到的问题。这样一个国际法本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反复强调,道、理、法、势、术,这是不同的层面,我们必须先讲道,然后才是理、法、势、术。
国际海洋法的本质是一种横向的思维模式。自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崛起以来的那一套理念,也就几百年的经验,真正成法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而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管辖权,合情合理合法,在几千年来都是有合法性依据的,理解中国在南海主权的合法性要用更长远的时空背景来看。
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合情合理合法,中国这么大的大陆,她传统水域的自然延伸怎么可能用近代以来欧洲人这套法律来界定的呢?
道,就是和平。国际法1980年代出台之后,反而出来了造了更多的麻烦,包括南海等海域的冲突对抗更多。法律本身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很多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新的谈判,不仅双边谈判,还要南海地区的DOC、COC谈判,还要把美国包容进来,如果不能约束美国的行为,南海的秩序是很难保障的。
那么谁来约束美国,国际法无法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谁来约束菲律宾在日美的帮扶之下,将自己以个人私利披上合法外衣的行为?
观察者网: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后,周边小国是否会效仿菲律宾这种行为?中国在双多边外交及国际舆论上应该如何应对?
宋鲁郑:菲律宾刚刚完成政党轮替,中菲直接还是会采取协商的方式,只要双方达成谅解基本上可以化解裁决结果的影响。菲律宾只是想利用裁决来迫使中国做出一些让步,这和美国的目的不一样。
南海仲裁结果宣布后,胜诉方菲律宾外交部长雅塞随即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静,表达将跟中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也表明新政府主要还是想要两个东西:经济援助和菲律宾渔民的打渔权。只要不涉及主权,都有谈判的空间。中国也非常明晰地看到,菲律宾的新政府和之前不一样,并不想和中国发生对抗,提出诉讼也不是新政府干的,它本身也一直向中国示好。菲律宾也明白中国不可能放弃主权,而且菲律宾目前有很多眼前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国内的经济发展、治安等等。菲律宾明白美国也只是把它当枪使,不会为菲律宾流血的。
中国一方面会和菲律宾进行沟通,另一方面自己在南海的举措依然不变。各方都会有接触,但绝对不会开战。各方都明白这种裁决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时候,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中国是不可能让步的。另外,台湾方面也值得关注。这一次双方都是利益受损方,台湾的反应很激烈,但因为影响力太小不是很明显。但这对两岸关系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寻得合作点改善关系。
宋国友:我认为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表态,准备充分、立场坚定,充分考虑了相关方的诉求。准备充分是指,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和外交部的表态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的;立场坚定,大家可以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南海诸岛的表态,非常明确界定了我们国家在南海诸岛的权利;第三方面,充分考虑了相关方的合法诉求,并不影响自由航行等公认的国际法。
中国的表态,已经是在反制,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等各个领域,进行我们的立场表达,向全世界公开宣示,我们在南海主权方面的立场。至于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美国、日本、菲律宾的后续动作和态度。
文扬:这就要看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了,美国想要让南海问题成为“美国故事”,中国要坚持南海问题的“中国版本”,周边各国会面临选边站队的难题。但总的来说,时间在中国一边,“美国故事”在全世界都遭遇困境,没有什么成功实例,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推进中,越来越展现出“中国故事”的显见好处。周边中小国家会看清整个形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1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0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2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