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之后:美式全球化消逝后的世界
关键字: 美国大选美式全球化华尔街硅谷页岩气轨道交通2016年11月8日的美国大选,将会被历史铭记为90年代兴起的美式全球化时代的终结标志。
什么是美式全球化时代?是指从90年代初冷战结束起,以美国的克林顿-戈尔政权上台为起始,以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为导向,由美国主导的为期20多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是世界领导,倡导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国家主义和国家利益被视为异端学说,同时伴生有大量貌似美好的政治理念和行动,比如多元文化、欧洲统一、环保运动等,这个时代孕育了一大批“全球化精英”,他们说类似的语言,用类似的方式思考,赞同类似的主张,在2016年选举中大多支持希拉里。这个时代在十年前,也就是2005-2007年达到它的巅峰,之后,经历了八九年的摇摆、挣扎,它终结的征兆终于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表现无遗。
三天后,美国大选的结果就有可能揭晓(但不排除纠纷的可能)。无论特朗普是不是新任总统,一个时代已经划上句号——本号坚定的认为特朗普有极大可能当选美国总统。那么,2016之后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什么将取代美式全球化?
强人时代重新降临
在美式全球化期间,世界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倡导由非强人型的精英领导,代表是“第三条道路”,也就是美国民主党和欧洲改革后的左派政党(社民党、工党及绿党)。2001-2008年执政的小布什及其新保守智囊并没有改变这个特点。这个集团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华尔街集团联系在一起,为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政策制定了整套框架。
由于美式全球化巅峰阶段中国经济的崛起,这套体系为自己制造了掘墓人。为了排斥中国,这批精英试图炮制把中国开除在外的新体系,这就是拿TPP和TTIP来取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但这一图谋被西方体系和发展中国家体系内部的急速变化击破。
西方和发展中国家涌现出一批强势领导人,本质比较淳朴,在国际政治上主张现实主义——也就是不主张和中国对抗,甚至主动和中国合作。由于他们的能力比较强,在恰当的政策组合下可能造成一批国家“中兴”的局面。这批政治人物无一例外被全球化精英群体斥为“民粹主义”、“反民主”分子,但实际上这些人能力比较强,视野深远。它们包括:
美国的特朗普、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印尼总统佐科,印尼雅加达市长钟万学;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印度总理莫迪、韩国总统朴槿惠(她最近麻烦挺多);匈牙利总统/前总理欧尔班、土耳其总统/前总理埃尔多安、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等。俄罗斯总统/前总理普京也是类似的人,不过他的长项主要是政治、外交,经济上能力一般。
当然,我们的领导人和上面的这批政治家气质是相通的。
过去20多年美国的全球化的前提是美国一家独大,所以美国的主张成为世界的唯一标准。自由贸易、民主化、环保主义、欧洲统一、“世界大同”等美国及欧盟赞同的理念(这些理念内部起始本不相连,乃至有的还互相冲突)就成为政治经济的标准答案。既然这种全球化的政治基础不存在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会变。
其实这种美国一极化,理念只有一种方向的局面只是最近几十年的情况,形成于二战以后(二战后有40年冷战,但显然苏联一极不如美国一极有吸引力)。现在要回到二战以前的情况,美国在新强人(特朗普)的主张下主动退缩,世界各地强人纷起,有点19世纪后期的味道。当时,英、德、俄、法、奥匈、意六大国主持了欧洲(那时的世界重心)的均势和平。也就“5-6极”。由于现代经济的规模效应,2016年以后的世界不太可能有5-6极,但3极(美中俄)的结构是必然的,三极中间有各种中型国家,找三极中的某家投靠或合作。目前美国势必收缩,中国有实力但没有国际政治经验,俄罗斯没经济能力但国际经验老到,所以很多国家试图靠向中国,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中国也需要识别其中谁是揩油的谁是真正的潜力股。
华尔街的鼎盛时代终结
美式全球化时期,居于世界利益金字塔顶端的,是美国两个群体:华尔街和硅谷。金融和互联网是过去20多年利益最集中的区域。但也正是这种勾结,最后造成了人类技术的“大停滞”。因为它们滥用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从赚钱(利润)竞赛变成了“造”钱比赛(市值)。
华尔街的再兴盛起源于80年代——KKR等财务投资公司(PE)崛起,不过很难说这是当时里根-撒切尔政府的本意。华尔街爆炸式发展启动于90年代:克林顿时代的牛市和互联网泡沫给投行业务及新兴的对冲基金大量的机会。21世纪初泡沫破灭后,经过短暂的调整,2003-2007年成为华尔街的黄金时代。
那个时代的特点是:全球经济看起来很好,全球化进展神速,每年世界贸易额增长率都大幅超越经济增长率。很多华尔街的投资银行(高盛、雷曼)和综合性集团(花旗、JP摩根、德银)都变成交易为导向的金融机构,从交易中“赚钱”或干脆说是“造钱”。这个黄金时代,美国隐藏的货币总量实际上是激增的,只是它们使用了隐蔽的手法——主要通过抵押品回购的方式创造了大量的纯粹用于“金融自循环”的“流动性”,实际上就是一种准货币,只不过不统计在M2里面,蒙蔽了一批对美国有仰慕之心的中国经济学家。
2009年之后,华尔街的鼎盛时期逐渐消褪。多德富兰克法案是有真正威力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限制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进行自营交易,这把21世纪华尔街巅峰时期的主动力给抽掉了。这样华尔街就只能回到“传统业务”中去,比如IPO承销、财务顾问等。这一转变主要发生在2011年以后,一副瑞士银行的交易大厅今昔对比(2007vs2015)很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这种下滑会伴随一些新的较小机构的崛起,比如2010年兴起的贝莱德,2010年以后逐渐兴起的高频交易基金、2012年以后兴起的线上经纪公司等,但这些机构相对于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力远没有90年代末-2007年的华尔街那么大。
同理中国也会发生调整。中国的金融“黄金时代”比美国晚,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集中在2011-2015年。因为中国需要时间成长出可供金融行业挖掘的实体经济材料。这在2008年以后大体成形。2009-2010年的四万亿是后来几年“黄金时代”的引子。
中国的金融黄金时期其实是“高利贷时代”,比美国的情况要简单一些。主要以房地产和部分过剩产能、政府融资平台为基础盘剥利息,同时以高速增长的信贷(货币)规模支撑本金的滚动。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对比鲜明。这个轮子到2016年就逐渐滚不下去了。未来中国总体走向低息社会,中国真正的麻烦在于:这些银行接下来能做什么业务?现在消费贷、校园贷都在短期内做的比美国还出格。看起来,撇脂瘦身不可避免。
- 原标题:2016之后:美式全球化消逝后的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周顺子
-
最新闻 Hot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已致超50死300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
他放弃日本2.2亿元项目回国:目标是增强中国技术优势
-
“美国这个想法乍一听很离谱,但我得提醒一下,他们是认真的”
-
印度外长谈中印冲突
-
普京提议:让联合国来管乌克兰
-
王文:要消除国内对巴基斯坦安全的恐惧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
王文:奉劝美国不要再想侵犯中国的上空
-
由于癌症治疗副作用,查尔斯三世短暂住院
-
“美国高校总想收中国的钱,得好好检查下”
-
特朗普汽车关税,“只会让中国电动汽车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