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进行时】胡鞍钢:第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最后更新: 2024-07-10 14:34:18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个方面,就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首先我们看到,按不变价格计算,2012年到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75.6%和111.4%,年均增速分别为5.3%和7.0%,这十年间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进而逐渐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按照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私人消费购买力平价因子(3.85)计算,2023年城乡居民每人每日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9国际元和15.4国际元。中国城乡居民全部已经跨过世界银行所规定的中等收入门槛(即每人每日消费10—100国际元),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国家。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从2012年的2.88倍降至2023年的2.39倍,未来时期,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差距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
从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看,城镇为60.4%,农村为42.2%;从经营性角度来看,城镇居民经营收入的比重仅占13.3%,而农村比重高达34.4%。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农民成为雇主,完成了从农村劳动力转变为经营者的转变,反映了农村人口与劳动力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进而成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
从中国发展经验看,大力鼓励城乡适龄人口先就业、后创业,给他人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市场主体与创业主体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正在发生的渐进式的累积性的巨大变化,因而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岗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1.5%。
中国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我们看一看全国的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怎么样: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2008年国民经济账户》明文规定,以及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2023年私人消费购买力平价因子(3.85)计算,2023年中国城乡居民每人每日消费支出分别为23.5国际元和12.9国际元;与此同时,从居民消费结构看,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6.2%和39.3%,分别降至2023年的28.8%和32.3%。
从恩格尔系数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属于更富裕和富裕型。
这是什么概念?恩格尔系数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更富裕。可见按国际标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已经呈现更富裕型和富裕型消费结构,未来恩格尔系数比重还会持续下降。
一个家庭现代化标志之一,是看家庭机动车普及率。一是百户汽车普及率,城镇从2012年的21.5%增长到2023年的55.9%,农村也已经达到了40%;二是作为机动车的摩托车普及率;三是实际家庭机动车普及率,城市为69.6%,农村81.4%。
我们再看城乡居民住房,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36.52平方米,乡镇是42.29平方米,乡村46.80平方米。如果去对比所有东南亚国家,也可以和日本比,比较之后就知道我们的住房条件是不是改善了,做一下国际比较,才会更有体会。
再看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农村居民的卫生厕所。我记得2001年,当时朱镕基同志主持专家讨论扩大内需,我就提出来,要解决农村厕所问题。为什么我有体会?我16周岁从北京到北大荒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城市冲水厕所怎么办?没有这种生活经历,你就会不以为然。习总书记后来在农村推行“厕所革命”,就是基于这种经历,这就是人民的情结。
连我也没有想到,2021年全国城乡住户卫生厕所的比重高达97.6%和82.6%,比2013年提高了8.3和47.0个百分点。大家别小瞧这个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人均预期寿命。
中国经济总量(PPP)占世界的比重达到20%
第四个方面就是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建设了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非禁即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实现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直接得出结论:因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全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实力、产业实力、财政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2-2022年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系作者根据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计算。括号内数据系增速。
我们采用了国际上通行购买力平价方法。根据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008国民账户体系》一书的规定,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必须将本国货币计量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而不是汇率)转换成以通用货币计量的数据。众所周知,通常市场汇率和固定汇率都不能反映不同货币之间的内在相对购买力。
按照这个国际标准,中国GDP按照2021年国际元,从2012年开始,实际上增长率是有所下降的;与此同时,国际上其他国家的GDP增速也有所下降,2023年中国GDP增速达到了5.2%,世界增速只有2.1%。但是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12年的13.59%到2023年达到了将近20%。
所以我们更关心的不是简单的增速下降到什么程度,而是我们在全球GDP的比重是否持续提高。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持续保持相当长的高速,它必然经历过高速进入到中高速的情况。
再看人均GDP,按2021年国际元,从2012年的11985国际元上升至2023年的22135国际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20661国际元),与美国人均GDP(73637国际元)的相对差距缩小至2023年的3.33倍。
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进展。农业总产出居世界首位,按2015年美元价格计算,中国农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从2012年的28.7%,提高到了2022年的31.1%,是OECD占世界比重(18.9%)的1.64倍,是印度占世界比重(12.2%)的2.55倍。
这些事实证明了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说的“2030年谁能养活起中国”预言的破灭。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观察者网:您展示的数据非常详实,也很有说服力。很多读者可能也注意到,近些年来,中央也强调,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也就是说,老百姓的获得感应该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普通公众关注的民生领域这十年的改革成效如何,您的研究发现了什么?
胡鞍钢:刚刚我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情况、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汽车普及率、农村的厕所革命等等。
还有,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扶贫攻坚战,我想大家是很熟悉的,而且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2013—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0年7月15日,援藏帮扶工作人员在白那村“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场对发电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助力当地高原农民脱贫致富。图|安徽中安在线
2023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6元,按私人消费购买力平价因子(3.85)计算,相当于每人每日收入11.7国际元,不仅均高于世界银行每人每日2.15、3.65、6.85国际元的三条国际贫困线标准,还高出了10—100国际元中等收入的底线。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创造了世界消除绝对贫困的奇迹。
再者,从医疗保险的视角来看,中国医保覆盖人口已经超过OECD了,这一点是不得了的。
我们团队参与过“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与政策讨论。“健康中国”战略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要的创意,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和日本提出健康国家战略的,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的全生命周期。“2030健康中国”战略原话是这么表述的,“要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这正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因此,现在就可以用2030健康中国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中国卫生体制改革做的怎么样,卫生服务能不能覆盖全体人民,是不是能解决原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等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在这次世界新冠大流行病之后,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继续上升,从2019年的78岁,提高到了2022年的79岁。而同期的美国比2019年下降了两岁,降至77岁;印度则从71岁下降了3岁,降至68岁。
还有一个问题是教育,尽管现在大家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教育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20年前我们团队直接参与教育部组织研究和出版的《中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当时教育发展目标就是基于党的十六大报告,推断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现在来看,男性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完全超过了这本书的预估。在2002年之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没达到15%,大学基本上还是精英教育。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60%,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特别是中国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2010年的25%,提高到2022年的78%,达到葡萄牙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过仍低于美国的95%。
中国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从2003年的13%增至2022年的78%,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不过仍低于美国的95%。数据:世界银行
再比如幼儿入托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2.3%提高到2023年的91.1%,已经高于OECD国家平均的81%。
教育和医疗的问题并不是等到我们成为发达国家的时候才来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中国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核心就是健康和教育这两个重要指标。
所以我们认为,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指标包括健康、教育等的指标,就是要达到OECD国家水平,以及最大限度的覆盖全体人民,并且覆盖每个中国人的全生命周期。
需要提及的是,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仅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取得的,实际上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在大踏步前进了。1949年建国时,我国人口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6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岁,但在当时,中国的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所以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就,我们只有通过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才能够历史地、全面地看待,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借入债券后,央行再出新工具,影响多大?
2024-07-10 00:42 金融观察 -
抖音电商流量正重新分配
2024-07-09 19: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日本八巨头砸300亿美元扩产芯片,意在何为?
2024-07-09 16:30 观网财经-科创 -
云南德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打通国内重点城市和缅甸外销市场
2024-07-09 15:46 中国房市 -
曹操出行IPO启示:聚合平台是门好生意
2024-07-09 15: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微软被曝要求中国员工只能用iPhone
2024-07-09 13:44 观网财经-科创 -
不用扫码了,支付宝发布“碰一下”支付
2024-07-08 17: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关键时刻”,芯片巨头超6500人罢工
2024-07-08 16:55 观网财经-科创 -
姚洋反驳中国房子过剩:一线城市紧张,农村地区空置率高
2024-07-08 15:09 观网财经-房产 -
光刻机巨头前CEO:美对华芯片战并非基于事实,而是意识形态
2024-07-08 15:03 观网财经-科创 -
京东健康:AI诊疗应用速度超过了我们的早期预期
2024-07-08 13:43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腾讯报告:大模型未来2-3年内将打开情绪陪伴市场
2024-07-08 13:40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腾讯吴运声:大模型训练正在简化,一张照片就能生成数智人
2024-07-08 13:3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中国前沿的AI数字人技术,已经跨过了恐怖谷效应”
2024-07-08 13:28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多款AI终端、国产CPU等集中亮相
2024-07-07 21:05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重发展欧洲重安全,中国AI如何既要又要?
2024-07-07 10: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没有演员,均由AI生成”,快手宣布即将上线AIGC短剧
2024-07-07 09:54 观网财经-科创 -
小红书技术副总裁王晓博:大模型让AI越来越像人,更懂内容与用户
2024-07-07 09:53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多地住建局更名,有何深意?
2024-07-06 21:21 观网财经-房产 -
不会再买到烂尾楼了?深圳多家银行开始执行“不封顶不放贷”
2024-07-06 17:43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