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前副总理科沃德科:我对“一带一路”在波兰的进展感到失望,问题出在哪儿?
最后更新: 2024-05-08 22:52:17观察者网:中国提到经济全球化时,实际上与您的一些看法产生了共鸣。在“‘一带一路’为中波关系注入新动力”智库媒体对话会之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还在访问德国。您在研讨会上提到,在波兰的中企数量远不及在德国的中企数量,波兰有80多家中企,而德国有2000多家中企。中国和波兰的商界人士具体可以怎样实现双赢?
6月19日,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图源:新华社)
科沃德科:中国如此重视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推动其变得更加包容,用中国的说法,就是“互利共赢”的全球化,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当然,有时我开玩笑说,应该是互利共赢,而不是中国“赢者通吃”。就目前而言,全球化还不够包容,有些国家被“落下”了。
我认为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一带一路”的“下一步”是很好的,我们应加大这个方向的努力,因为全球化如果不够包容,可能弊大于利。接下来,我会关注这些倡议如何落到实处,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二个十年,如何治理互利共赢的全球化。
波兰和德国相比,为什么会出现中企数量不平衡?第一,这是企业总数,但企业有大有小,光看企业数量不能说明一切。第二,德国经济是波兰经济的四倍。此外,在某些技术方面,德国企业更加先进,他们更容易打入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更喜欢与技术更先进的公司打交道。因此,中企参与波兰经济的程度肯定不及德国,这是很自然的。
问题是,中波关系本身的趋势如何,是否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波兰对华出口增速高于自己的整体出口增速,虽然中国对波兰的直接投资规模仍不及预期,但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平均。
此外,新冠疫情阻挠了双边关系发展,但疫情已几乎过去了,因此中波双边经贸的趋势是先抑后扬。
我是从创造就业的角度看待双边或国际合作,有时就业才是最关键的。比如中国等国力推的高科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或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波兰等国的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但也会在短期内减少就业机会,从长远来看,这又有利于持续经济增长。
观察者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曾指出,中国在波兰曾有个别投资失败案例,如A2高速公路项目等,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响,影响到了波兰对中国企业、中国项目乃至“一带一路”的直观感受。您怎么看?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公众对“一带一路”的整体认知?
波兰A2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图源:AGENCJA GAZETA)
科沃德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失败时有发生,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会犯错。我们要做的是从失败的真正原因中吸取正确的教训。就舆论而言,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正面的例子。
为什么会存在当前的现象?公众的态度、公众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叙事,但媒体界往往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此,A2项目出现在新闻上的原因是因为它失败了,是“传千里”的“坏事”。
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一带一路”个别项目失败的例子,但基本上听不到例如中国全面脱贫的新闻,因为这是“不出门”的好事。
还有个确实存在且不无道理的问题是,有些人原本对“一带一路”预期更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可能需要通过实践学习。对我们东欧人来说,与中国做生意并不像与西方做生意那样容易,因为社会制度不同。例如,我所在的科兹明斯基大学,我们教授一门特殊的“中国商务”课程:如何开展“中国特色”商贸。中波合作存在的不只是口头语言的差异,还有商业或法律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不是失败的借口,但解释了为什么有时不能取得完美成功。我再强调一次,只有“不做才不错”。
观察者网:您在波兰加入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代表波兰签署了加入经合组织的公约。您如何看待波兰此后与欧盟的关系?为什么波兰还没有用欧元?
科沃德科:确实,在我的领导下,波兰在27年前,即1996年7月11日加入了经合组织,我亲自代表波兰在经合组织巴黎总部签署了相关条约。
科沃德科(右)1996年签署波兰加入了经合组织的条约
在我最后一次担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期间,波兰加入了欧盟(2003年)。如果没有1996年加入经合组织的基础,我认为波兰在2003年就无法加入欧盟。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加入欧元区,即便不久后也没有加入。在我离开波兰政府后的几年内,波兰也依然无法满足加入欧元区的马斯特里赫特标准。你不能敲了门就直接“推门而入”,必须满足马斯特里赫特的五项标准;这些标准非常苛刻,涉及财政、货币和法律监管。
后来,波兰的政治天平从自由派转向过去8年间的右翼政府,后者非常反对加入欧元区,声称这会削弱波兰的竞争力,认为波兰会放弃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是事实。用了欧元,就没有了自己的货币,无法操纵汇率或利率,因为这将由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决定。但波兰使用欧元也有会一些收获,我认为总体上利大于弊,因此支持波兰加入欧元区。
然而现在大多数波兰人认为加入欧元区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源于当下政府执政期间的主流媒体渲染,他们称欧元是德国主导欧盟的工具——这是在夸大其词,还称欧元将使波兰经济变得不那么灵活,在危机下将更难调整政策,而危机确实时有发生,因此最好保留本国货币。
波兰20年前关于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写道:您是否赞成按照雅典条约的条款加入欧盟?我当时在雅典参与签署了条约,条约规定一旦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标准,波兰有权利也有义务加入欧元。
2003年雅典,波兰代表团正式加入欧盟后的新闻发布会,左一为科沃德科(图源:波兰总统办公室)
77%的人在全民公决中投了赞成票,实际上也表示支持欧元。但现在,70%的人反对加入欧元,因为舆论更加强调欧元的负面影响。既然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反对欧元,我们确实暂时不宜使用欧元。
首先,我们必须让人们相信,从长远来看,欧元对他们有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论据,还要有合适的渠道,将这些论点传递给人民的眼睛、耳朵和头脑,这就是媒体的作用。
如果政府大多数人反对,使用欧元就不会发生。我认为他们立场错误,但决定权在他们而不是我。我能做的是试图诱导舆论,用经济学的逻辑来论证,如果波兰兹罗提与欧元之间汇率合适,加入欧元是有益的。
合适的汇率,应能保证波兰经济的竞争力。波兰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带动的增长,因此出口增速必须快于总产出的增长。我们应该加入欧元区,但不能使用汇率过高的货币。
因为我们目前的货币汇率过高,此刻加入将削弱我们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斯洛伐克和立陶宛等国此前犯下的错误。对波兰企业来说,我们的出口或将转盈为亏,而进口将非常便宜。这对波兰经济是不利的。
如果我们加入时汇率过低,这对我们出口导向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但进口将更昂贵,将加剧通胀。企业缺乏竞争力是不好的,但大量的通胀也是不好的。
波兰兹罗提/资料图
如何管理这些复杂性、矛盾、相互作用,需要深刻了解经济运转逻辑。此外,还需要大量的政治权力,以确保政治逻辑遵从经济逻辑。经济逻辑基于理性,政治逻辑则往往不同,大多数时候基于情绪。现在,波兰的情绪反对加入欧元。让我们等待经济逻辑再次“无可反驳”的时机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