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 大卫·戈德曼:美国可以尽情说中国坏话,东南亚没人听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52:55新冠疫情和欧美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深刻改变了全球地缘经济格局,也让处在产业体系升级、增长动力转换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外部环境。
中美经贸“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拜登政府针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和“孤立”政策,对美国自身而言是利是弊?是否会反向推动中国科技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在面临欧美市场受阻和国内经济人口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合纵连横”、修炼内功,抓住新兴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对话《亚洲时报》副主编大卫·保罗·戈德曼(David P. Goldman),从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的视角,解读并建言2023年的中国经济。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两会前夕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对话、整理/观察者网 郭涵 审核/周小婷、刘倩藜】
观察者网:进入2023年的第二个月,根据彭博社的报道,中国经济活动“在重新放开后迅速回暖”,走出了去年年底的阴霾。总体来说,您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是乐观还是悲观,为什么?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哪些重要挑战?
大卫·戈德曼:总的来说,我很乐观。但我的乐观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的形势,以及新一届政府会提出哪些议程。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过度储蓄,但这也取决于你听哪个专家的说法。按照中国央行披露的数据,去年全年中国银行系统中的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6万亿人民币。
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人将这么多钱存在银行,不愿意消费?你们观察者网有许多专栏文章详细分析过,我很感兴趣,也经常看。在我看来,答案主要有两个,首先是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以及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不敢大幅消费。其次是预防性储蓄,老百姓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担心养老金出问题,尤其是在经历过新冠疫情与封城后,对未来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担忧。
中国居民储蓄率10年来变化趋势(2012年-2022年)
这两个难题都需要强有力的政策解决方案。显然,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衰退趋势必须得到扭转,而中央政府事实上有许多政策工具可使用。如果中国政府能在今年年初就拿出可信且重磅的措施,给予民众信心,让他们相信其财富不会因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而缩水,我认为这对提振经济增长的预期相当重要。
第二个问题则涉及到更深层的改革,也就是应对预防性储蓄的问题。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就该问题发布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发表的一篇文章,我认为也十分有洞见。当前的共识是,中国政府需要在“五险一金”等领域向民众提供更切实的安全感。
比如就在这周,部分地区因医保改革问题,出现了很多讨论。因此,影响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给予民众更多信心,鼓励大家去消费,解冻中国超额储蓄的庞大“冰山”。
而考虑到全世界经济增长正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出口不能再像过去两年那样,对中国的GDP增长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中国也许可以保持同样的出口规模,但不可能仅靠出口就能实现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能贡献的增长也比较有限,所以关键还是促进消费。
而解锁消费困境的两把钥匙,即对房地产问题的可信解决方案,以及在收入与养老金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观察者网:尽管双边关系面临挑战,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额依然创下历史新高。目前西方舆论界正炒作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窃取了”中美贸易中的利润大头,而“全球化已经死亡”。一些更严肃的学者,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范亚伦(Aaron Friedberg),提出“全球化2.5”主张,“偏袒自由世界的全球化”,实则主张西方与中国经济上全面“脱钩”。您如何评价上述观点?您认为这一替代性主张能实现吗?
大卫·戈德曼:理论上来说有可能实现,前提是美国不得不把相当大比例的GDP份额转移到制造业投资上,但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试图与中国“脱钩”的想法十分愚蠢,就算美国设法削减与中国的贸易额,也不得不增加同亚洲的贸易作为替代。而亚洲贸易活动的一体化程度如此之高,中国产品不管直接或间接,都将占据美国从亚洲进口的相当大部分。
比如,我们可以比较中方公布的出口数据与美方公布的进口数据,从中观察到非常大的差别。中国方面统计向美国出口的份额,远高于美方统计从中国进口的份额。美联储为此专门做过一项调研,结论是中方的数据更为准确,因为美国并没有统计从第三方转口进入美国的中国产品,比如从越南、中国台湾等地。
2020年后,中国海关统计的对美出口总额超过美国商务部统计的自中国进口总额 图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2007年,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存度尚且非常高,对美出口占据了GDP的9%,2022年则只占2%。所以,如果所谓的“脱钩”真的存在,那应该理解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在持续降低。中国向亚洲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的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其增长的主要源头。我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全球南方有20亿人正走出绝对贫困的状态,进入最基本的“小康”状态。过去那里的人们一天挣2美元,如今也许可以挣10到20美元。所以在东南亚等全球南方地区,激增的需求将会是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动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142“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72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81“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09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64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