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家暴不判离,执法不作为?我采访多位公检法人员,发现很多案件千奇百怪
最后更新: 2024-12-17 08:44:00【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近几年,与家暴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相关讨论争议也是沸沸扬扬。近日,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明确了家庭暴力证据标准,引来新一轮关注。
简单回顾,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下称《反家暴法》),我国依法推进反家庭暴力工作进入了新阶段。9年来,在顶层设计、齐抓共管、源头预防等方面皆取得了工作进展及实效。“家暴不是家务事”、“家暴行为零容忍”等宣传语也逐渐深入人心,凝聚起了新的社会共识。
但与法律事实确凿的家暴案件不同,“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下称涉家暴案)在执法司法和社会治理层面,其错综复杂、清理法理的纠葛以及衍生困境,远远超出大众的想象。
01
“在2023年最高法的指导案例中,第一案就明确‘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不属于从轻处罚情形’。”一名大城市检察官告诉我,“家暴不是家务事,尤其是已达违法犯罪量刑门槛的,公权力必然介入并严惩。但‘涉家暴案’和家暴案件不同,定性为刑事案件的不多,大多数都是治安案件或家事纠纷。”
“涉家暴案件里,其实没有‘零容忍’这个说法。”当我提出近年媒体频频提及的“家暴零容忍”口号时,一名受访民警的回答令我惊讶。“因为就涉家暴案而言,最后会定为‘家庭暴力’还是‘家庭纠纷’,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甚至个案都不同。”
首先,事实界定难。案件发生在家庭私密环境中,许多受害者出于面子、子女、财权纠纷、生活质量等原因,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这在农村及部分“重男轻女”观念重灾区尤为明显。
其次,举证难。
一方面,案件隐蔽性使得寻找证人和保留证据极其困难。尤其在越发“断亲”、“原子化”的当下,外人更难以知晓家庭私密中的风云诡谲。
另一方面,尽管有明文规定,但在涉家暴案件中,公安机关的书证、医疗记录等证据类型在实践诉讼中常常遭遇困境——证据之间缺乏关联性、时间久远、签名缺失等。一名医生举例:“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后,发现家暴受害者时我也报案过。但警察来后,受害者咬死是自己弄伤的并强行离开医院,错失了固定证据的机会。”
最后,涉家暴案中,受害者不愿公权力介入“家事”的情况并不罕见,极大挫败了基层热情。
例如,施暴者对传唤不予配合,民警采取强制措施时产生肢体冲突,却被受害者阻挠甚至攻击的案例不胜枚举。
“以前遇到过一个案例很典型:几个朋友路上偶遇一男子对妻子施暴,其中一位上前劝架反被男子攻击,就变成了群架。一起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时,妻子不仅诬陷路人‘占她便宜’,两口子还要求路人赔偿损失。”公安在调取监控查清事实后,不仅为路人证明清白,还为这名先生申请到了由妇联和当地见义勇为基金会颁发的3000余元奖励金。“说实话,那位先生最幸运的就是他的身份是‘路人’和‘群众’。如果干预的民警在涉家暴案件中遭遇夫妻一致对外,民警要想自证清白付出的代价,可比群众高多了。”
02
除了上述的“界定难、举证难”,涉家暴案件还存在“基层操作良莠不一”、“司法程序复杂”、“诉后执行难”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
(1)基层操作
《反家暴法》实施以后,公安部修订《公安机关现场执法指引》,各级公安机关对涉家暴报警和求助,会快速出警、及时处置。对此,民警阿南告诉我:“我接到涉家暴案件,不管是不是所谓‘互殴’,也不管体能上的‘强势方’怎么强调‘一时不小心’,我是一定会出具家暴告诫书的。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教育和警告,也是帮助受害者固定住证据。”
2023年时,已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安机关出台了具体的告诫实施制度,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严格实行“一次告诫、二次传唤、三次拘留”的分级干预机制。做得更好的,如成都、重庆部分派出所,在涉家暴案件现场,便会立即为当事人申请“接受社会治理工作服务通知书”,有效链接医院、社区、心理中心等力量做好受害者保护和施暴者约束工作。
山东菏泽郓城县公安局11月10日发布警情通报,一男子与妻子发生冲突,被客厅摄像头记录。接其妻子报警后,警方对男子做出治安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视频截图
但对于公权力如何插手家事案件,各地甚至个人对个案的看法皆不统一,因此在一些封建观念顽固的地区,涉家暴案件存在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情况。例如,在抵达现场后,个别警察私自抬高告诫制度的适用门槛,出现了“初次暴力不出具”、“不服从批评教育再出具”等情况。再如,一些公检法人员对家暴的认知和处理力度不同,部分案件被当作民事纠纷处理,甚至因被看作“家务事”而不再介入。
“我国民辅警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同时家暴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性,在双方互有过错的情况下,个别男警会偏袒男方甚至批评女方。”一名专职社会治理的心理专家说,“所以现在力推‘微网格+五大员’模式来处理涉家暴案件,五大员是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承担特定职责的角色,主要包括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和服务员,各地五大员的职业略有不同,男女皆有,就是为了避免执法者本身有性别偏见或者偏袒同性。”
谈及性别偏袒,一名民政部门的离婚诉讼调查员告诉我:“据我观察,近些年还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就是涉家暴案件的性别比例。整体上看,女性仍然是家庭暴力最最主要的受害群体,但个别地区,男性受害者的案例也不少。”对此她强调:“所以无论男女,社会一定要形成‘反对家庭暴力’的共识。因为施暴者就是道德品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之人,他们通常是家庭中经济地位、社会资源和家庭分工的强势方,实际上,任何性别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支持中长期资本入市
2024-12-16 22:18 宏观经济 -
国常会:研究推进足球振兴发展相关工作
2024-12-16 21:06 宏观经济 -
央行:适时降准降息,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4-12-16 20:13 金融观察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2024-12-16 20:13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
2024-12-16 19:40 航空航天 -
武汉江汉路一居民楼起火,1人死亡
2024-12-16 18:19 -
赖清德想借“南岛语族”数典忘祖,兜了一圈却发现…
2024-12-16 17:49 台湾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4-12-16 17:08 -
外交部回应美国坦克运抵台湾
2024-12-16 16:06 台湾 -
职业病目录新增:腕管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
2024-12-16 16:03 -
中财办:可在经济大省优先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学装置
2024-12-16 15:34 中国经济 -
原福建副省长苏增添被公诉,退休6年后被查
2024-12-16 15:16 廉政风暴 -
广电总局:取消设立电视剧制作单位审批
2024-12-16 14:57 -
谈及这件事,硬汉邓炳强落泪了
2024-12-16 11:37 香港 -
首发经济,下一个爆点?
2024-12-16 11:06 股市 -
新华社山西分社副社长汪振望被查
2024-12-16 10:45 廉政风暴 -
“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
2024-12-16 10:26 中国经济 -
岛内吹嘘“地表最强坦克”深夜抵台
2024-12-16 10:12 台湾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
2024-12-16 10:11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安部:无业人员未找到理想工作,试图投敌换钱
2024-12-16 09:23 国家安全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4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7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