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思:这个三位一体系统,让“谎言帝国”在造谣生事上为所欲为
最后更新: 2022-05-11 07:43:53西方民众“蹦蹦床”
从“传送带”上输送过来的无数谎言,在“回音壁”里进行了一系列加工之后,就成了一种很像是新闻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欺骗性新闻”。“欺骗性新闻”制作完毕之后,“回音壁”还有一个确实可以称之为是“专业”的本领,就是再加入一些西方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要素,让这些“欺骗性新闻”不仅深入人心,还能让西方社会公众吸食成瘾。
西方公众对于“欺骗性新闻”的这种十分积极的反应方式,就是整个谎言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的第三个部分,可以形象地理解成一个铺在环形“回音壁”下方的“蹦蹦床”,意思就是:在“回音壁”中加工好了的“欺骗性新闻”传播给了下方的“蹦蹦床”之后,并不是被悄无声息地吸收了,而是被此起彼伏的热烈反应再次反射一次或多次,就好像是人在“蹦蹦床”上做弹跳运动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西方民众不是置身于一个内容最丰富、流动最自由、类型最多元的信息环境中吗?为什么不仅不激烈地揭穿“欺骗性新闻”的虚假性,反而完全不带任何批判地全盘接受而且乐在其中呢?为什么恰恰是西方民众给了“传送带”和“回音壁”这一为系统性地造谣生事而特制的组合以最大的支持,甚至成为了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呢?
不得不承认,这是在“传送带”和“回音壁”这一特制组合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是这一组合,民众至少不会完全暴露在“谎言新闻”中,至少不会完全相信新闻媒体的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至少还能保持自己最起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但是在西方社会,这一组合太完美、太天衣无缝了,一个如此强大的主流媒体“回音壁”,却是在最高调地宣扬自身的专业、中立、客观、公正的同时,用最大的强度和密度向民众输送着最荒诞不经的“欺骗性新闻”,结果就像是普利策那句话所说的,到时候,媒体的所有恶劣品行都会让民众一模一样地染上。
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件: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前,为了让美国出兵看起来像是正义之举,美国军方耗资1200万美元委托一家公关公司策划了一场“媒体战略”。这家公司收了钱之后,只是很简单地借用了几个科威特流亡者的面孔,让他们讲述一系列编造好的虚假故事,故事中的7名证人有5人使用了假名字,分别讲述了关于伊拉克军队在科威特进行强奸和实施酷刑的罪行,整个活动的高潮是一个15岁的科威特女孩描述了自己如何看到伊拉克军队把早产婴儿从科威特城一家医院的保温箱里拉出来扔到了地上。很久以后,这个丑闻被彻底揭穿了,15岁的女孩其实是科威特驻华盛顿特区大使的女儿,所有“亲历者”故事都是凭空编造的。
为什么每次都会重复完全一样的故事呢?上千万美元的活动策划,其实也不过就是把电脑里存储的老故事,例如古巴士兵在安哥拉如何如何、苏联士兵在阿富汗如何如何等,拿出来重新换成不同的施暴者和受害者,情节和内容什么都不变,为什么会如此简单呢?
因为这些公关公司知道,西方社会的公众只要看到这些内容,就一定会产生强烈反应,“蹦蹦床”效应就会出现,“回音壁”中的回响就会与“蹦蹦床”上的弹跳发生共振,这样“媒体战略”就成功了。对于公关公司来说,捏造故事的成本很低很低,他们真正的专业服务就是制造出“回音壁”与“蹦蹦床”两者之间的共振。而由于西方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低了,批判精神越来越弱了,轻信的心理倾向越来越严重了,所以这些公关公司的工作也越来越简单了。
这就是“谎言帝国”在国际事务上能够系统地、成批地造谣生事并不断得逞的整个内部机制——一个由“回音壁”、“传送带”和“蹦蹦床”组成的三位一体。在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大量出现之前,这个三位一体系统已经基本上一手遮天了。借助于这个系统,“谎言帝国”的造谣生事也基本上是为所欲为了。
当然,随互联网革命一起发生的媒体革命,给这个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系统也很快与时俱进了,现如今,它的三位一体结构也已经完整地复制到互联网信息空间当中来了。毕竟,“民主的另一个概念”仍然在强有力地推进着它这种意义上的“民主化”进程,“谎言帝国”也仍在不断推进着它的宏大事业,这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
战斗正未有穷期。(未完待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李强:强化阵地意识,进一步巩固扩大社会面清零攻坚成果
2022-05-05 22:10 抗疫进行时 -
我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22-05-05 15:27 -
《云南映象》公演19年被迫解散,杨丽萍:疫情太残酷
2022-04-30 17:07 -
市监总局关注知网涉嫌垄断:正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2022-04-26 11:39 -
治理“饭圈”乱象,豆瓣鹅组等7个问题小组被停用
2022-04-14 17:32 明星那点事儿 -
中办国办:摸清国内外中华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
2022-04-12 09:27 -
中国不缺聪明人,但民族强大靠的是偏执的守望者
2022-04-09 08:27 -
出国参展的俄罗斯艺术品被芬兰扣押,价值近3亿元
2022-04-07 11:30 乌克兰之殇 -
国家电影局: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一律暂不开放
2022-03-18 20:30 抗疫进行时 -
演员马绍信去世,曾在《大决战》中饰演林彪
2022-03-16 07:26 中国电影 -
香港武侠片宗师楚原去世,享年87岁
2022-02-22 09:27 中国电影 -
韩国申遗汉字被联合国警告?16年的老谣言了
2022-02-18 17:54 三八线之南 -
2.7分,创下情人节档史上最低分的它首日挣了1.43亿
2022-02-17 16:20 中国电影 -
2022年电影春节档总票房突破45亿
2022-02-06 09:08 -
第5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破20亿
2022-02-05 10:43 -
131斤!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
2022-01-31 23:37 考古 -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揭晓
2022-01-30 20:53 春晚 -
“造此是建業人也”,韩国王陵墓砖上的7个中国汉字亮了
2022-01-28 10:08 三八线之南 -
“虎”作姓时读作“māo”?《咬文嚼字》主编回应
2022-01-28 08:36 -
曾占据中国近八成省份的上百处“飞地”,如今怎么样了?
2022-01-27 13:42
相关推荐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89“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30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96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4最新闻 Hot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他俩激烈争吵,姆努钦还被拉出来鞭尸”
-
哈梅内伊表态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