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强:我支持林毅夫吉林药方 但振兴东北这还不够
关键字: 林毅夫吉林报告惹争议吉林报告东北经济东北振兴东北国有企业人的需要,是这些重工业行业的劳动者生存生活问题,除了医疗、教育、道路等公共产品外,结婚(性别比例平衡)、夫妻另一方的就业(就业平衡),将来子女就业与发展前景(代际发展平衡)等都是影响重工业劳动者是否留得住,是否有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市场的需要,就是生产出的产品谁来买,需求有多大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要材料、设备、人才、技术等都可以靠行政命令安排;改革开放后,这些企业一下子被推向市场,只能通过市场去购买生产要素。一方面市场化后重工业的生产要素成本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当时国家对这些企业又是多取少予,没有给予改革的配套资金,而且还有不少的资金或任务摊派,从而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原有的企业垮掉了,新建的轻工业企业又没有竞争优势,那些剩下的重工业企业职工的配偶、子女就很难就业,这导致已有职工不安心,年轻人才不愿意来,企业年龄结构老化。再加上国家裁军,减少对军工等行业的订单,企业市场大幅缩小、利润降低,员工收入水平较低,无法留住本地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
同时,其他地方私营煤矿简单低成的开采(不少引发大量事故),让东北国有企业的煤炭缺乏价格竞争力。这些都严重削弱了东北经济发展的能力。
吉林发展配套轻工业资源深厚,不能放着金山银山往外跑。图为吉林精气神公司的长白山山黑猪在农博会上。
东北国企瞻前顾后踯躅前行
十八大以前,到底是加强还是削弱国有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的争论都比较多。国外经济学学者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认为国企没有效率,也搞不好,私有化是根本出路;国内绝大多数学者都深信并不厌其烦地反复宣传这种观点;不少官员也受其影响,或默认或成为这个观点的宣传者;私企员工和在校学生大多也接受了这个观点。
总的来看,在学术界,国企私有化的声音占主导;在民间,反对国企私有化的声音也非常强烈。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指导思想不太明确,既不明确坚定的发展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遭到削弱的行为也没有坚定反对。
这就导致在国企建设和发展上思想多元,方向不明,行为随意。很多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没有信心和把握,对国企发展不关心、不用心、不支持,也不反对,任其自生自灭,对社会上炒作的国进民退,或者认同,或者不作声。而且普遍存在当有需要时,就想到国有企业,当出现问题时就认为国企是负担的现象。有时为了GDP指标,乱干涉企业的投资与发展计划,不顾市场规律地要求企业乱上项目或进行重新组合,不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不断给其增添大量的新问题。
尤其是与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相比,东北在政策上一直处于吃亏的状态。东北的重工业,与电力、石油等具有自然或行政垄断性质的企业不同,主要是装备制造、汽车、煤炭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自负盈亏,这些非垄断行业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创造市场,老产品需要有价格优势,新产品需要研发投入。但是,政府没有给他们平等的竞争条件。
这些企业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办社会职能,要养大量的退休职工,还有医院、学校等,另外税收等方面的征收比私营企业更严格,实际纳税的比例更高;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重,不能要求私营企业做的,却可以要求国有企业做,不能要求私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却可以要求国有企业负担。
这样一来,与私营企业相比,他们的成本就更高,从而使其老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足;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升级换代慢,或创新水平不高,这样自然竞争不过没有负担的私营企业。所以,当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发展相同的行业时,东北的这些国有企业就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因为他们一个是带着镣铐在跳舞,一个是没有任何额外负担的轻装上阵,二者竞争的最终结局早已注定。
事实上,不光是东北的国有企业,全国各地国有企业都存在相似的问题,都有相似的境况。有人说,那为什么广东格力作为国有企业发展得很好呢?一是格力是从乡镇企业开始的,没有大型老国有企业的负担,除了所有制,其他方面与私营企业的情况比较接近;二是政府采取了明确的与私企一视同仁的发展战略;三是一直维持并放手让比较优秀又有情怀的企业家管理企业。还有人说,那为什么华润等竞争性行业的老国有企业做得不错?那是因为华润是总部设在香港的国有企业,他们一直是市场运作,一开始就没有市场镣铐。
由于东北的国有企业比较集中,且在本地经济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导致相关问题在东北地区以比较典型的方式被反映了出来。它和俄罗斯、土耳其、智利等国私有化导致经济一蹶不振属于相同的原因和性质,只是它们是以国家的形式,整体呈现出来的,而中国是以东北地区为主局部呈现出来的。
破解东北经济持续下滑的主要措施
那么东北振兴究竟如何破局,除了林毅夫吉林报告提到的产业政策,我认为重振国企,发挥好国企的引领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即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
现在,如果靠市场的自由流动,很难实现人才与资本的回流,所以我认为,需要通过地方国企投资相关产业来带动人与资本的回流。另外,东北地区经济的主体是国有企业,抓好国企就稳定了经济的主体,基本面一旦好了,就会产生正效应,从而带动私企的增加和效益的提高。
解铃还需系铃人。新一轮东北振兴国企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图为一汽新能源车下线。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全面解除国企镣铐
为此,要牢固树立所有制不是问题,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否公平,成本负担是否相同,内部管理是否有效,主要干部任用是否得当,企业监督的内容、方法是否正确有力才是问题的思想,对国有企业敢于发展、敢于管、正确管。
通过政府的专业市场投资主体——国有投资企业,按照市场规则积极投资,巩固提升不有过时的老产业,积极开拓新产业。政府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完全彻底地解除国有企业的市场镣铐,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真正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从而发挥出其在市场稳定性、市场融资能力、市场行为规范性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与私营企业差别化的独特竞争力。
建立互利共生的经济生态系统,补齐配套工业短板
重工业是不能单独生存的,必须有轻工业的支撑。这一点上我支持林毅夫团队的报告,因为没有这些轻工业的支撑,重工业生产需求和人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人才流失。
作为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等重工业是其比较优势,应该发挥好。要守住并发展好东北的重工业,就要在建立经济生态系统上下功夫,围绕重工业的生产和人的需求,加大投入,把配套的轻工业建立起来,降低重工业生产成本,让家属比较容易的就业,子女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便利和质量较高的生活环境。
在初期由于没有成本优势,私营企业不愿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有资本进行先期投入发展相关产业,等市场慢慢形成后,全国各地私营企业和私人资本就会自动流入。
吸引人才回流 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东北人口流失比较严重,除了采用一般的经济发展措施来减少人口外流,促进人口回流外,还可以制定差别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如实行三孩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东北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提供水平相对中西部地区更高,但人口较少,有未充分利用的公共资源,增加生育率可以提高公共产品的利用率,且不需要太多的额外投入。二是增加人口内生增长水平,促进长期人口增长和结构改善。三是增加本地消费,增加当地市场需求总量,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提高当地GDP。随着消费的增加、人口结构的改善,会带来更多的创业和外部企业的进入,形成集群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当地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经济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新自由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危机是普遍的,作为国有企业最集中、重工业最发达的东北地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错误受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国内最典型的代表。东北地区要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破除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统治和影响,不能再采用抽象概念化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当地经济建设,必须采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理论新方法。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张发展国有企业、解除国企市场竞争的镣铐,并不是要否定私有企业及其市场地位,更不是主张用国企取代私企,而是希望二者平等竞争,以己市场之长弥补对方市场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评论 43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评论 816“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评论 156尹锡悦被罢免 评论 346马克龙:别天真了!欧盟要暂停对美投资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
美股开盘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变
-
90亿美元还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台?特朗普要亲手毁掉‘美国象征’?”
-
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
石破茂:这是一场“国家危机”
-
“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
《经济学人》绷不住了…
-
“和她见了一面后,特朗普炒了近10名国安官员”
-
尹锡悦被罢免
-
尹锡悦发声
-
道指狂泄近1700点,美股创5年最大单日跌幅
-
巴西宣布采购2艘英国二手船坞登陆舰
-
王勋、宋思玉,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
美太空军鼓吹“太空军事化”,又拿中国做文章
-
“入境美国时要慎之又慎,那里已面目全非,充满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