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不应将乌克兰问题,作为衡量中俄关系对错优劣的评价指标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25:43应俄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22日访问了俄罗斯。
访俄期间,两国元首举行多场会谈,并签署两份重磅联合声明,进一步发掘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与独立价值,激发两国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因此,如何就中俄双边关系“提质增效”,是未来重要议题。
这场外交活动,无疑也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俄乌冲突一事,将如何体现在中俄元首会谈议程中?中国在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方立场》文件后,会以何种方式、何种角色参与调解,亦是外界关注焦点。对于美西方借俄乌冲突恶意抹黑中国、挑拨中俄,中国该作何种回应?南方国家能否成调停俄乌的力量之一?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作出了解读。
【对话/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3月15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22日访问俄罗斯。这一消息备受国际瞩目,一方面时间点上似乎比外界预期得早,另一方面全国两会刚结束,新一届政府就任,习主席连任国家主席后首站出访选择俄罗斯,这个分量不一般,而且中俄领导人同时在对方官媒发表署名文章;综合这些要素,释放了什么信号?
赵隆:双边议题为主、全球和地区问题为辅,应该是习主席此次访俄的总基调。与十年前一样,习主席在当选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访之地;同时,此行也是201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首次国事访问。我想,这既吹响了中国“大国外交再出发”的号角,也是中俄元首从“云会晤”回归面对面、常态化交流的重要信号。
习主席抵达莫斯科的首日,就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一对一会谈,这充分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密切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正是借助中俄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和民间交往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众所周知,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底色,但中俄深化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也不应被忽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以及地区多边事务的关键力量,中俄通过元首外交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对表,有助于深化两国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信会议、金砖国家及20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协作;而中俄所形成的战略共识也有助于推动现行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对大国关系和多双边合作形成示范效应,特别是在动荡变局中发挥“稳压器”的作用。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大范围会谈。新华社编辑 申宏 摄
观察者网: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近日美西方国家传出了很多“不和谐”声音,似乎有意妨碍这场外交活动;当然,中俄都对这些质疑、挑拨、甚至无中生有的抹黑作出回应。您如何看待各方在此时的举动?怎么评估这些动作对俄乌局势、乃至中国带来的影响?
赵隆:近期各方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动作确实非常频繁,试图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展示立场、离间分化,其实本质上企图对此次访俄行程制造出一种所谓“选边站队”的氛围,挑动阵营式的对立。但是,正如秦刚外长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编辑会上所说,“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总体而言,这些挑拨和小动作难以撼动中俄深化合作的战略定力和既定议程,更像是一种“政治杂音”。
不可否认,乌克兰问题的确是中俄两国元首讨论的话题之一,但绝不是唯一话题。在我看来,如何根据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按照“中俄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这一重要战略定位,谋划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定位、新内涵和新目标,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提质升级,这才是习主席此访最为重要的意义。
从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的两份重量级联合声明来看,其主要内容都围绕进一步发掘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进一步激发合作的普惠效应和世界意义所展开,这也是对外界有关质疑、造谣和抹黑的有力回应。
因此,我不赞成将乌克兰问题作为衡量中俄关系对与错、优与劣的评价指标,亦不能利用乌克兰危机来干扰、胁迫中国对外交往的独立自主性。正如此次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所强调,“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中俄关系成熟、稳定、自主、坚韧,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不受外部影响,展示出生机活力”。这种清晰明确的表述,既是对中俄关系本质的定性,也是对深化战略协作的定向。不能让中俄之间的正常交往与合作,落入部分国家围绕乌克兰危机制造的“话语陷阱”之中。
观察者网:确实如您上述所言,外交部此前表示,这次访俄行程是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从和平这层意思来看,其实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中国是否会在访俄期间提出用和平谈判解决俄乌冲突;尤其是最近的沙伊和解,是否会促使中国把握势头在俄乌问题上更进一步?当然,我们也知道,前提是沙伊调解模式是否适用于俄乌。
赵隆:和平共处是国际交往的基础,和平也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前提。习主席此访之所以被称为和平之旅,正是因为我们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非常明确、一以贯之的,那就是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作独立判断,根据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劝和促谈。
在中国斡旋下的沙伊复交,应该说对于化解国家间矛盾、解决地区冲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实,中国也在尝试推动包括巴以和平进程重启等。我想,相关进展将增加各方对于俄乌之间恢复谈判、最终实现和平的信心。
当然,现阶段我们也不能太乐观,因为此类地区冲突和危机背后,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教和种族纠葛,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调解模式与和平方案,单一国家也不太可能掌握化解冲突的万能钥匙。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的背景下,各方在战损、武器装备和资金消耗等方面均承受压力,但尚未触及主动退让或妥协的临界点。
关键还是在于各方(特别是当事方),要对止战休兵的必要性形成共识,针对谈判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达成一致。只有在此情况下,第三方斡旋才可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地时间3月19日,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接受福克斯对话时语出惊人,不仅抹黑中俄合作,还宣称如果会晤后发表某种停火呼吁“是不可接受的”。图自AP
观察者网:不过,任何由中国牵头或参与的调解,肯定会牵涉俄乌、美国、北约等相关方的看法。尽管中国始终强调劝和促谈的角色,但各方对中国的看法恐怕并不如此简单。比如,美西方不断发出所谓“警告”,既“警告”中俄不要走近,又捆绑中俄“同盟”,还声称不会接受会面后释出的任何呼吁和谈信号;再如,近日俄特使访华谈及上合军事化问题;还比如,乌克兰及其他中亚国家对中国有一定程度期待,所以我们应如何分别看待、处理这些情况,中国能够回应的是什么?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赵隆:就如前面反复提到的一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坚持劝和促谈,保持与各方接触。中乌两国外长在3月16日刚完成通话,针对如何推动停火止战、寻找政治解决方案交换了意见。需要注意的是,中乌两国也是战略伙伴关系,所以两国元首保持各种形式的交往是应有之义。
但当下不容忽视的是,美欧部分政客、智库、学者或媒体等,出于某些私利,恶意炒作中俄关系,企图将中俄关系污名化,进行一种威胁绑定,尝试制造出中国发展对俄关系的负罪感,渲染中俄正常交往的过错论,甚至捏造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袖手旁观、从中渔利的谬论。其实,这种种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还是不希望中国在化解乌克兰危机的进程中抢占风头,不希望中国透过调停和斡旋扩大影响力。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化解危机,而是更关注由谁主导、如何获利等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国家捏造的所谓中国“对俄军援”这类虚假叙事,甚至以国际道义和公理为幌子频繁要求中国必须如何、不得如何,把中俄之间正常的贸易、能源、科技等合作关系强行赋予额外的安全意涵,针对中俄关系同步推行妖魔化和“打楔子”策略。
但是,中国的对外政策高度独立自主,不应从地缘政治博弈、大国竞争、阵营对抗的角度,将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以及各类双边关系进行强行挂钩,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立体化地看待和理解中国的大国外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