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张广天:自信不能是无端的,不能是倚仗过去的
关键字: 张广天南荣家的越中国中华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传统典籍观察者网:近代以来,不少国人在面对西方时往往有一种迷信和盲目崇拜,当然近年这种趋势也在退热。您说“文化需要还原,还原到可以认识的地步”,您认为当下的我们该如何正视西方?
张广天:自五四以来,仁人志士们一直在追寻西方文明的种子移植过来的途径,以及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我们也常常提文化自信,只是自信不能是无端的,不能是倚仗过去的,而学习也不能仅仅靠赶超。世间各地人群生性不同,经千万年征战、融合、交叉、淘选,都是在生活方式这点上寻找出路。如果我们丢弃并遗忘了自己的方式,那么其实我们失去的是我们的生性。
我历来不同意性相近、习相远这个说法,性万千有别,倒是人们趋势求利的习越来越靠近。一切想抹去人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的努力都已经失败,一个需要遵从本性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开始。
如果我们真的在乎文化自信,我们不应只从典籍和传统中去寻找支撑点,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每个个体又是怎样的性情,一切世间所谓先进的优越的成就如何养我的性情。进步与落后,不能只从枪炮射程远近来看,而要看怎么对我有用。怡我性情者优,败我性情者劣。
观察者网:如何理解书最开头的“虚心的人有福了。这话的原义是说,灵魂贫困的人有福了。”
张广天:和合本圣经翻译时,将希伯来语原义“灵魂贫困”译作了“虚心”。虚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有特别的道学意味,仿佛是一种德行,一种操守,而灵魂贫困分明指的是另一件事。人活着,靠的是一点精气神,这就是灵魂。
按中国古代的文献,人之魂魄居住在五脏六腑中,乃脏腑之精微,其实就是物质,是物质的顶端品级。人道主义以来,西方强调人本精神,而中国自春秋以来也强调人的能力,人们从不同的文化中越来越沾沾自喜于人类的作为,这就是灵魂的强硬。一切主张造化在先的宗教,必定视命运为根本。在造化面前,灵魂倘强硬了,神的位置在哪里呢?或者说,你那么强硬,神怎么帮你,神的福泽怎么临到你?你真的需要神的救赎吗?
观察者网: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心”与“理”的对撞,宋“歌舞演戏,还不忘教导劝诫”,所以要吃败仗。是否“讲理”的宋败给了“随心”的金?您提出“心学为体,诸学为用”该如何理解?
张广天:这是哲学史的问题。宋元之际,正是心学与理学分立交织的时期。所谓心学,强调宇宙序令驻于每个生命体中;所谓理学,着重于事物之理。前者向内求真,后者向外格物致知。一个是理想主义先验派,一个是实证主义经验派。心学是承认命运的,是与造化浑然一体的,而理学主张人间规范,主张事在人为。
我在《手珠记》中提出“心学为体,诸学为用”,一方面是针对历史上那个“中学为体”,另一方面是从信仰建设的角度打通信与用的关系。中学为体的荒谬已然被前人论证得很透彻了,一言以蔽之,即道学的中学乃表面文章,并无有中国人的精神在其中。所以,固守旧制只会垒起文化的屏障。心学为体说的是信仰,即我们在天命观的主导下如何重建天人关系。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是生活中的、在具体现实污秽中的人,人的经验和发现,即使不能成为迷信膜拜的对象,至少可以为我所用,用以渡河,适往彼岸。
五四以来,国人过度为所用迷惑,摆脱了中学旧制,摆脱了前朝迷信,但又陷入到所用的迷信中。信仰与迷信不同。人是需要信仰的,而所信必大于人的存在。执地上人间经验中一事一物托信,乃是悖谬。而至于托信于天,从人心中沟通上宇宙序令,并不与在现实中依靠科学精神前行相矛盾。这就是“心学为体,诸学为用”。
观察者网:书中的卫绾奕是个很特别的角色,她在外与人私通,起意烧死丈夫南荣靖桑,才致使梨云园失火、南荣越家破人亡,但后来却化作大鸟陪伴靖桑的亡魂,她本身又有着仙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
张广天:人是命运中的人,魂也是命运中的魂。我当然无法揭示命运的奥秘,但我观先人与今人之命运,看见既然的命运轨迹往往如此。按人的规矩,按理学的一套,那么常常非此即彼,于是也便失去了性情的美丽与邪恶。
性情之所以为性情,必是难以理解的,却是矛盾而复杂的。人理所欲解,总是干巴巴的,正如西方作家说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性所流露,又总是愚蠢的,正是这愚蠢和拙劣开了缺口,令天光洒进来。
观察者网:您出生在江南,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到北京、西南、欧洲各地闯荡;做音乐、当编剧、导演,也是作家。从这方面看,文中的南荣越,似乎也有您的影子在?
张广天:我的经历和经验,当然使这本书的具体细节至少言之有物,言之有依。其实,对我影响很深的正是来到北方。
我第一次进入漫天大雪的北京时,真的觉得到了外国。我曾经的一个外国女朋友对我说,你们南方北方简直是两个国家。以前我讪笑她这番话,后来到了北京,才体味出其中奥秘。看来身在局中的人,受制于教育背景看不清,而局外人一眼就看破了根底。
北京人将水果和蔬菜搁在一处卖,我们江南是没有的;北京人吃羊肉、烤肉,我们江南是不常吃的;北京话里有那么多外来语,我们江南是闻所未闻的;北京城里那么多喇嘛教寺庙,我们江南是没有的,我们那里都是禅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京那么多红墙金瓦的殿宇,我们江南也是没有的,我们那里都是乌木青瓦的楼阁亭榭……还有,北京大妞义在情之先,像哥们一样套她近乎她不反感,不像我们江南温婉女子,一打招呼就往情爱上想,常常一句话不周到,就被理解成耍流氓。
观察者网:您创作过轰动一时的戏剧《切·格瓦拉》,有没有考虑过把自己的小说搬到戏剧舞台上?
张广天:我写的这些话本,用了很多文学以外的叙述方式,不是常规中的,其中也不乏戏剧的身手,然而,既往文学上使功夫,就嫁到文学家族去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背着人家再出来偷情,不地道。戏剧的归戏剧,文学的归文学吧!
张广天介绍:
1966年生于上海。作家,音乐家,戏剧家。
曾出版长篇小说《妹方》、《既生魄》与《南荣家的越》,出版学术著作《手珠记》。
他导演的《切·格瓦拉》、《圣人孔子》曾成为知识界的思想风标。他的戏剧《基尔凯廓尔药丸》与《野草尖叫蓝靛厂》在欧洲和东亚多国上演,影响了中国以外地区的戏剧观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王恺雯
- 最后更新: 2018-12-21 07:38:59
-
这部横扫美国大奖的美剧,第二季口碑又炸了
2018-12-18 18:03 -
帝王将相?这就把二月河“落霞系列” 看得太低了
2018-12-17 09:23 -
外国人学中文太久后,会有哪些改不掉的习惯?
2018-12-13 18:24 观网看片 -
《红海行动》《战狼2》等获华表奖(完整名单)
2018-12-08 22:21 中国电影 -
人类文明“四长老”齐聚北京:打破冲突论 构建共同体
2018-12-07 11:04 -
《三体》成资本估值神话,我们恐怕等不到电影面世了
2018-12-07 07:19 中国电影 -
21岁柯洁打破李昌镐最年轻六冠王纪录
2018-12-06 19:31 -
“影帝制造机”曹保平
2018-12-05 13:40 中国电影 -
村上春树又陪跑了
2018-12-05 08:25 -
144名中国妇女被骗赴新加坡卖淫 两国联合破案
2018-12-04 16:38 -
2018十大流行语官宣:确认过眼神,是“锦鲤”没错
2018-12-03 15:01 网络热词 -
他亲手写就“中国人民银行” 昨天纪念馆开张了
2018-12-02 10:49 -
《法制晚报》明年休刊 全力做新媒体
2018-12-01 17:07 再见纸媒 -
拼不过陆企,台湾光伏龙头裁员近千
2018-11-30 07:25 台湾 -
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非遗名录
2018-11-28 20:52 -
12月电影片单!年终盛宴,好戏连台
2018-11-28 10:35 中国电影 -
体制有什么问题?美国新老自由派这么看
2018-11-27 22:21 美国一梦 -
消失的中国园林还能复原吗?
2018-11-27 07:48 -
韩媒:中国网漫来势汹汹 韩国业界坐立不安
2018-11-26 17:14 -
唐代诗人杜牧的墓 如今已成菜地
2018-11-26 07:45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147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17“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27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0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