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中国SCI论文,为何仅5%发在中国期刊上?
最后更新: 2022-09-15 08:02:29问题是,为什么英文期刊的“关系稿”没有成为一种障碍?
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英文期刊从1990年代初期就进行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如:增加市场化主体办刊、减少刊物刊登稿件的限制、增加版面费、允许年轻的期刊进入高水平期刊目录、建立第三方的期刊监管机制等等。
而中文期刊则因市场化程度不足,面临更加严重的管理问题。在普遍吃财政饭的情况下,期刊因为害怕担责,没有动力增加论文版面。已有的论文版面往往还是只够二十几个大课题组发文使用,难怪会被人腹诽为“学阀俱乐部会刊”。
同样是因为财政化管理,不同期刊的经费差距拉不开,尤其是主编收入拉不开,也打击了办刊热情。同时,主编也没有动力拒绝领导批过来的稿子,导致“关系稿”居高不下。这种“关系”稿的作者往往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审稿,就造成了过去“审稿慢”的痼疾时常发作。由于很多实际的主编是轮替制,因而导致主编缺乏责任心,对办好学术期刊的责任感不强。
而英文期刊的市场化改革,保证了期刊主编与期刊利益的一致性,同时保证了办刊水平与办刊经费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关系”稿的占比较小,同时保证了较快的审稿速度。
雪上加霜的是,中文学术期刊还缺乏严格的学术监督。
英文期刊常用的SCIE数据库虽然是商业机构搞的,也存在私相授受的现象,但大体尊重了“庸者下,能者上”的规则。2019年11月,牛顿曾经发表过的《皇家学会哲学会刊:B》因论文自引率较高被移出了SCIE期刊数据库,显示出SCIE的操盘者“科睿唯安”维护学术伦理的决心。
“中文核心期刊”的考评机构是彻底非营利性的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然而在中文期刊地位实际上“世袭罔替”的情况下,除了公开化的学术不端或严重人浮于事,极少有选入“中文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被除名的情况。
有鉴于此,国家实际已将重要中文期刊的审核权下放到各个大学。在实践中,各个大学往往把自己选出的重要期刊参照SCI论文进行分区管理。这无疑繁荣了中文学术,但存在各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短期内中文期刊对年轻学者的吸引力还是会弱于英文期刊。
做好宣传才能打响中国期刊
截至2021年,根据中国科协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中国的SCI科技期刊有213种(JCR认为同年中国的SCI期刊有251种,可能是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在《蓝皮书》的发布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指出:“与中国作者发文规模相比,中国SCI收录科技期刊的发文量远不能满足现实发文需求。”
笔者对这些中国SCI期刊进行了粗略的调查,其中大约只有12种期刊使用的是中文或者中英文并行,还有9种期刊存疑。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中文期刊存在被SCI收录后,转为全英文或者大面积英文发行的情况。可见,中国SCI期刊是在中文期刊满足不了中国研究者学术交流的情况下才批量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这些中国期刊为了尽快融入SCI体系,在办刊思路和风格上,基本就是国外期刊的“克隆”产品,因此也在学术圈产生了很多笑话,例如:某人投稿某杂志多年,并一直使用美元支付版面费,某次学术会议碰到了经常发送邮件的主编,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一本中国SCI期刊。
中国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期刊《Cell Research》首页
中国SCI期刊的成功说明了市场化办刊的可能性。根据《蓝皮书》中的数据,中国SCI期刊中有编制的办刊人员仍然达到65%以上,但已经解决了传统中文期刊“关系”稿不正常偏多的问题,得到了JCR和其他国际学术监督组织的积极评价。
但哪怕国际化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地步,中国SCI论文还是满足不了中国学者的发稿需求。这一方面是中国SCI期刊发展的基础差,高速发展还是在近十年,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SCI期刊在宣发方面相对来说做得不好。
强调学术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不是也要重视科学传播?很多普通人都知道NATURE、SCIENCE、CELL(细胞学)、LANCET(柳叶刀)是世界知名学术期刊,但是有几个人能说出四五个中国顶级学术期刊?
以前面提到的期刊《Cell Research》为例,2022年其影响因子高达46.297,不仅在中国SCI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世界也是位列前茅,至少远远超过美国老牌学术期刊《Cell》在2012年的影响因子。但《Cell Research》是否真的比2012年的《Cell》影响大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事实上,中文期刊和中国期刊在小同行之外的影响力一直偏小,登载在中国期刊的研究传播力有限。
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是屠呦呦等关于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当时发表于中国最好的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过去很多年下载量寥寥无几,直到屠呦呦获评诺贝尔奖之后,下载量才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青蒿素论文即使是2020年时下载量也不高,而且引用/下载比高的惊人,说明主要是同行在阅读下载
而中国学者将屠呦呦的发现转载到国外期刊并进行综述后,引发了国外学者的讨论和热议,并从各个角度评价青蒿素的价值,最终成为促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因素。
后来《科学通报》做了很大的转型和努力,宣发了很多中国科学家的独特研究以及科技改变中国产业的案例。尽管其影响因子不是最高的,但《科学通报(英文版)》依然是目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技期刊。
哪怕是今天学术水平非常高、在中国期刊中又非常注重宣传的《科学通报》,在非基础科学研究者中的知名度依然相当低,其他的刊物当然就更不用说了。从宣传自己的科学成果的角度,我们不能苛责那些更愿意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学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习近平抵达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2022-09-15 07:20 观察者头条 -
“梅花”中心即将离沪
2022-09-15 06:51 极端天气 -
“双橙”预警高挂 上海转移38.9万人
2022-09-14 23:10 极端天气 -
北京:科技创新热潮涌动
2022-09-14 21:21 喜迎二十大 -
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喜迎二十大)
2022-09-14 21:17 喜迎二十大 -
新疆: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2022-09-14 21:13 喜迎二十大 -
黑龙江:龙腾虎跃全面振兴开新局
2022-09-14 21:02 喜迎二十大 -
-
无耻!分享新疆见闻,俄罗斯留学生的推特账号竟被“扬了又扬”
2022-09-14 20:39 -
【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飞虹”连天堑、织经纬,“珠联璧合” 映落神州
2022-09-14 20:20 -
国常会: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
2022-09-14 20:17 核电 -
喜迎二十大 | 吉林:抢抓机遇锐意创新
2022-09-14 20:03 喜迎二十大 -
浙江气象台:预计“梅花”将于19时前后在舟山到北仑一带登陆
2022-09-14 18:18 极端天气 -
上海气象局:“梅花”今夜或在奉贤到平湖沿海地区再次登陆
2022-09-14 18:04 极端天气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教育公平的阳光遍洒神州大地
2022-09-14 16:4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筑牢百姓“幸福梦”
2022-09-14 16:3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
2022-09-14 16:3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姑苏古城: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焕新发展
2022-09-14 16:32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祖国永远是香港坚强后盾
2022-09-14 16:2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2022-09-14 16:2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