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网络新四害| 羽龙禁:纵容极端言论,就是在“养蛊”
最后更新: 2024-12-11 11:26:52近日,观察者网在微博发起主题为#反网络新四害#的投票活动,由网友评选出当代互联网“网络新四害”。最终经过网友投票,“网络谣言”“饭圈文化”“网络暴力”“极端言论”位列前四名,成为“网络新四害”。
观察者网组织刊发系列评论文章,深入分析“网络新四害”背后的形成机制、传播规律以及深远影响,和各位网友一起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第一篇:反网络新四害| 黄楚新 陈智睿:网络谣言,被不断传播的“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羽龙禁】
从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恶意辱骂,到对一个群体的集体性否定,还包括近年来公知、恨国党的所谓“批判”,以及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在网络传播时代,一个人似乎只要躲在屏幕后面,就可以“隐身”,尽情宣泄自己的不满,也让整个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戾气横行。
也因此,在观察者网关于“网络新四害”的评选中,极端言论也“榜上有名”。
网民们对极端言论的反感和警惕,说明其给网民们带来了入侵且存在很强的不适感。如果不认真对待,其未来势必如同“养蛊”一般带来持久的破坏性。
同时,因为其敏感性,对极端言论的处理方式,绝对不是单纯依靠政策或平台就可以完成的。可以换句话说,“网络新四害”都是社会问题,但极端言论更具有政治性。
极端言论的例子
如果要从概念上来定义极端言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言论表达中,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仇恨、敌意或过激立场,通常具有煽动性、对立性和暴力倾向。
极端言论往往在内容上存在极化、绝对化的观点,并常常通过过度简化复杂的社会、政治或文化问题,推动某一特定观点或意识形态,忽视或排斥其他观点。
这些言论往往出现在政治、民族、宗教、性别等各个领域,不仅具有情感上的激烈性,而且可能对社会秩序、民族和谐、国家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上文之所以说“养蛊”,是因为从表现形式来看,发布极端言论的人绝对不会单纯地就在某个领域中发言,他们往往呈现蔓延的态势,不断扩大自己的“话语领地”。例如,一个政治上极端的人,他往往会在民族、历史上呈现极端状态。所以,如果换个角度认识的话,极端言论的另外一种表述是意识形态对抗中的一个手法。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极端言论”就好比一个人生病,发烧仅仅是一个表象而已,一旦出现了极端言论,背后的极端群体可能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了。所以,极端言论的背后往往透露着政治问题。
在我国互联网历史中,进入大家视野的、且较为典型的极端言论案例就是“精日”。“精日”的全称叫做“精神日本人”,是指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历史和当代日本进行“病态性”崇拜的人群。这种“病态性”崇拜让这一群体肆意践踏和伤害民族感情,并以此为荣,而且部分群体确实与海外力量有深入联系,同时具备演化为“网络暴力”的能力和趋势。
例如在2017年,有人身着日本军装在上海四行仓库和南京紫金山拍照,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同时更让人警惕乃至于恐慌的是,他们还会“线下精准打击”,通过“人肉”的方式获取目标人物的个人信息,在线上散布有害言论、公开其个人信息、线下上门打击等。
极端言论的出现条件
深入来看,极端言论的出现不是某个要素导致的,往往是多种社会、政治、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例如身份认同危机、技术更新迭代、某些极端人物的煽动、特殊事件或时机带来的群体情绪集体化、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等等,都可能成为极端言论的温床。而在真实社会中,上述要素往往是多个集中出现的。这里重点讲述3个要素,分别是群体认知习惯、技术对认知的改造和压力的催化作用。
认知模式的习惯——区别、刻板印象和情绪
“区别”是我们的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人类特有的认知模式,会让我们非常容易出现“区别”这一模式。当“我们”和“他们”这一概念出现后,才会出现更加清晰的概念甄别。可以说,“区别开来”是人类认识周围的第一步。
“刻板印象”是我们认知的模式之一。在我们的语境下,刻板印象往往被赋予了负面意义,但刻板印象客观上是每个人都存在的,甚至我们认知速度的提升是依赖刻板印象的。例如当我看到一个颜色艳丽的果子容易产生“它能不能吃”的想法,多次证明,很多颜色漂亮的果子都可以吃,这就提升了我们的认知速度。什么时候刻板印象会变为负面呢?直到我们吃到了一株颜色艳丽的毒蘑菇的时候。
情绪是我们对事物最基础的感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逐步出现,伴随着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群体不再单纯是一个“人群”,而是拥有着认知、价值观、群体特征的集合。价值被赋予的同时,刻板印象作为简化认知的模式被广泛使用。
随着需要认知的内容日趋复杂,情绪被强化。简言之,我们认识任何一个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代入,即“这个东西对我好还是不好?”于是乎,在这一认知模式下,所有的内容都会被网民们较为“简单粗暴”地基于“于我是否有利”进行看待。
综合一下,这就是社会极化问题中的“复杂-极端”解释假说。简言之,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知越简单,就越容易出现极端的判断。相反,对某一个问题的认知越复杂,就越不容易出现极端的判断。而受限于我们的认知模式和认知能力,情绪化的认知会主宰着我们,从而我们就出现了极端判断的土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国台办介绍2024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情况
2024-12-11 11:12 台湾 -
-
偷拍盗摄时有发生,最高法表态
2024-12-11 10:58 依法治国 -
马英九将率台湾青年再访大陆
2024-12-11 10:39 两岸关系 -
哥伦比亚机场存放两万具遗体?后续来了
2024-12-10 21:14 -
男子用无人机拍军事禁区被判10个月
2024-12-10 20:54 国家安全 -
七部门:将符合条件教师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2024-12-10 18:52 中西教育 -
农业农村部原部长唐仁健,被决定逮捕
2024-12-10 16:43 廉政风暴 -
严重影响西藏高质量发展!吴英杰被“双开”
2024-12-10 16:34 廉政风暴 -
中方是否计划本周在台岛周边举行军事演习?外交部回应
2024-12-10 16:24 两岸关系 -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被“双开”
2024-12-10 16:24 廉政风暴 -
女硕士被“收留”事件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24-12-10 13:32 依法治国 -
习近平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2024-12-10 13:19 -
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2024-12-10 13:17 中国经济 -
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读懂这三个关键词
2024-12-10 12:46 中国经济 -
14年来首次!再提“适度宽松”,释放什么信号?
2024-12-10 10:34 中国经济 -
关志鸥任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
2024-12-10 09:56 高层人事 -
将于明年年初首飞!长八甲遥一火箭装船起运,奔赴发射场
2024-12-09 22:49 航空航天 -
-
台湾周边海域发现中国军舰?毛宁回应
2024-12-09 20:34 台湾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127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02“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35“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90“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遭美施压限制对华接触?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