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果:我国文学教授千千万,为什么国际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申丹
关键字: 爱思唯尔论文引用申丹叙述学学者榜单不久前,拥有全球最大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频率被引用学者榜单。这份榜单在网友中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因为大家发现平时舆论场上叱咤风云的大V学者基本都榜上无名。
榜单以理工科为主,不过爱好文学的我,还是发现艺术与人文领域学者排名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墙角的小花也动人,打开榜单链接一看,四位上榜者有两位是考古学教授——倪喜军和袁靖,另一位是哲学教授——刘清平,都不认识。唯一一位与文学打交道的是北京大学的申丹教授,想必很多读者都没听说过。很巧,我读过她的著作。
申丹教授
申丹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一搜材料,发现她是名门之后呢。1958年生于湖南长沙,母亲张文庭是钱钟书的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申丹是第一批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的学生。1982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深造。1987年学成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等职。1992年,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次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母亲是名师还不够,公公也是名师——我国著名西方语言学学者李赋宁。2004年,李赋宁教授因病辞世,申丹在《国外文学》季刊上发表《我的公公李赋宁》一文,深情追怀这位同王佐良、许国璋等同辈一道建立我国外语文学教育体系的老学者,回忆其人格魅力,称李先生不是自己的父亲但亲如父亲(提醒注意下这里“自己”的用法,申丹教授在她的叙述学作品里对此有大段研究,我后文贴给大家)。
中科院博士后研究员韩晗,曾进行过一项大型人物访谈项目“学人录”。其中有一篇名为《申丹:驰名西方批评界的中国女性》的文章。据他介绍,与西方人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相比,中国学者自然处于劣势。往国外期刊投稿,难度较大;即便能够被国外期刊转载,也往往是介绍中国国内研究西方语言文学现状的文章。“西方学者在英语语言文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也相当不易。英美国家的英文系相当于国内的中文系,从业人员甚众,而英语语言文学期刊不收版面费,文科经费又紧张,这方面的学术期刊为数不多,每期一般又只发四至六篇论文,因此稿件接收率很低。”
在西方人文领域影响更大的是老牌的A&HCI(全称为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人文与艺术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据了解,创建于1976年的A&HCI收录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即便少量收录了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也以英文期刊为主。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被该数据库全文收录的人文类期刊。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官网介绍,申丹有三十余篇期刊论文被A&HCI数据库收录,几乎都是欧美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
说了半天,申丹大神到底研究什么东东呢?
三个字:叙述学。
一句话:研究人类怎么说话写作讲故事的。
说开来那学问可就大了,叫我怎么“叙述”才好呢?
先引用:
申丹在接受《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乔国强的采访时解释,叙事学主要“对作品的情节结构、时间安排、视角种类、叙述层次和种类等各种形式技巧进行了系统分类,探讨了其不同的结构规律和文本功能”。
大概了解了,申丹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讲叙事作品是怎么叙事的。我这不等于啥都没说吗?怎么给文学圈外读者交代呢?记叙文大家小学都学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嘛,已经有点叙事学了。这六个点再拓展下,每个点里都有学术G点。比如时间,“很多年以后”这句话总知道吧,自打郭敬明从《百年孤独》里搬过来,早已经被玩坏了。还有很多可玩的,倒叙、正叙、插叙都知道,循环叙述则流行于科幻作品。叙述的时间和故事的时间的长短对比是门写作技艺。有时候,叙述时间快于故事时间(一个小时讲完一生,两小时穿越银河),有时候慢于故事时间(唉嘛乔伊斯先生、伍尔夫小姐的意识流啊,主人翁才走了两步,文字已经流了一地了啊)。这些已经足够文学专业的人写一卡车的论文了。不过别小看,叙述学研究对文艺生产还是很有用的。比如美剧《24小时》就是个典型嘛,剧情长度和故事长度完全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在,这么个叙述时间成为这部剧情片的最大卖点之一。作家的叙述技巧常常改变了我们的时空感觉。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大概是用小说创造的叙述迷宫经典。作家能叙述出花来,甚至还能得诺贝尔奖。
关于人物的学问也是多了去了,比如小说作者和叙述者什么关系,叙述者和主角什么关系,全知视角还是有限视角。有次在中文系的课堂上听一个mm发言谈《狂人日记》,她说鲁迅好虚伪啊,一边批判吃人,一边又写自己吃人……唉嘛,这是不了解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啊。当然,我觉得理解这些不一定要靠叙述学教材,靠基本情商也是可以的。不过我凑巧阅读过申丹教授的作品还写过论文,深切体验叙述学真是博大精碎啊。人称你我他里有学问,引语加没加引号有学问,心思不够细的都能被叙述学专家给叙述晕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01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82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6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