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动车的命,拜登说了不算
中国电动车行业不可能因为拜登的“一纸公文”而偃旗息鼓,相反,拜登政府此举更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全文]
-
为什么欧洲人没有自己的“宁德时代”?
即便面临先天不足,但考虑到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与就业岗位等问题,欧洲政商两界都希望本土能“旱地拔葱”,培育出至少一家足以媲美全球顶级电池厂的企业……[全文]
-
把电池卖到欧洲,没那么简单了
出来混,要有势力,要有背景。[全文]
-
你嘲笑合资车企,合资车企也在嘲笑你
当我们陶醉于这种美妙叙事,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终于赶超外国前辈们时,一些冰冷的数据又在提醒我们必须要清醒一点:放眼国内,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之外,没有一家车企能够靠卖电动车赚到钱,而比亚迪能赚到钱,主要也是托刀片电池的福。[全文]
-
补贴十三年,中国新能源车的成长与代价
现实世界没有完美的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无论是补贴政策的制定,还是调整、修正、打补丁,或者是本身不采用产业政策,都大概率是一个不断寻找次优解的过程。[全文]
-
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打脸”报告
2月底,俄乌战争爆发;3月份上海疫情,好不容易熬到了6月份解封,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又让川渝地区限电,不少车厂被迫停产,9月,碳酸锂的价格又突破每吨50万的天价……所以对于车企来说,今年完不成KPI是常态,完成才是意外。[全文]
-
为搞电池,美国也玩起“市场换技术”
美国想要建立一条“资源-电池-电车”的内循环产业链,将所有关键环节握在自己手里,借此来打造一个与中国对等,甚至超越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只是在这种模式下,美国的盟友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跟着大哥“喝酒吃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