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 破解统一难题3:中国几乎没有导弹防御系统?
最后更新: 2024-11-12 11:20:58冷战 vs 冷和
美国不缺乏主张冷和的学者专家,只是被冷战分子压抑了,但在大选前,已有主张冷和的专家公开建议特朗普远离冷战思维,转向更符合特朗普主义的冷和战略。
虽然特朗普在他任期中所聘雇的安全高官,包含国务卿都是冷战分子,但特朗普与这些“全球主义者”的不合拍也是明显的。美国支持冷和的学者认为,特朗普第一任期难免受困于既定的政治结构,但第二任期就没这么沉重的包袱,应贯彻特朗普主义。
在外交领域,对接特朗普主义的战略被称为“现实主义克制”(realist restraint.),要求决策摆脱意识形态对抗,认清中美对抗是结构性的权力平衡问题,非关“民主 vs 独裁”、“正义 vs 邪恶”这类形而上的价值对抗,而是在经济端、技术端、软实力端实实在在的较量。
“现实主义克制”论者反对美国将“全球福祉”置于“本国利益”之上。当然,全球主义者看法相反,他们认为两者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拜登政府的冷战意图,表现在对华采取“威慑模式”,旨在使用大棒,制造冲突,拉帮结派,以恫吓对手,遏制开战的可能。
若想促成冷和局面,就会使用“螺旋模式”(spiral model),旨在避免刺激对手扩大军事能力与开战意愿。此一方法论强调对立双方应消除想象中的恐惧,否则将因恐惧叠加,并过度脱离现实而出现误判。
需要强调的是,冷和并不是鸽派主张,而是鹰派主张,这一派认为中美对抗无可避免,也属必要,但美国采取全面对抗是不智的,而应在对抗中排除双方进入热战的风险,甚至要避免走入冷战型的军备竞赛。
那么中方的态度呢?相信大家都同意,中方排斥冷战,若现实只能二择一,宁可选择冷和。
冷和的内在矛盾
话说回来,冷和模式之主张看似合理,其实也有内在矛盾,即如何定位对手。
冷和论者认为,中国不是美国“全面的对手”,而是“地缘政治对手”,此一定位容许中美保持深厚的经贸关系,只需在地缘政治层面上寸土不让,针锋相对,如此才能落实“既竞争又合作”的双边关系框架。
然而,冷和论者支持“技术围堵”,遏制中国发展,如此怎么保持深厚的经贸关系?又怎么不是“全面的对手”?
“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这话我始终无法认同,因为它省略了人类有“将问题复杂化”的毛病,而这毛病往往出于我们对得与失的评估。事实上,几乎所有问题的原初都是单纯的。
例如,中方可以质问美方一个简单的问题:中美关系到底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此一质问来自于美方将中美关系复杂化,设定了所谓“竞争又合作”的复杂框架。而之所以美方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因为单纯的竞争关系,会让美方得不偿失。
图片来源:路透社
拜登政府意图实现冷战,但无法实现冷战,所以才会将冷和的概念硬套在冷战思维上,致使其对华战略比特朗普更复杂,如在军事上的进攻意愿与避战意愿同样强烈,在经贸上脱钩的意愿与挂钩的意愿也同样强烈,这种矛盾自然产生复杂的答案和患得患失的结果。
冷和是将对手定位复杂化的理论,因此在学界充满争议,但这也凸显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简化问题的难度。虽如此,只要我们意识到此一复杂性是人为的,就能找到简化的途径。
实现冷和的有效手段
若干大陆鸽派学者似乎认为,实现冷和平,并由中方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方法,是借由重回韬光养晦的姿态以降低美方的恐惧。如不断诉求,中方无取代美方之野心,也无称霸之念头,或者甚至如上述学者之陈述,矮化中国军事能力,否认中国国际影响力,无限期搁置台湾问题等等“告白”。
虽然用心良苦,但是,中美缺乏互信基础,告白不会有效,你韬光养晦都会被解读为扮猪吃老虎,既然无效,甚至适得其反,自取其辱何苦来哉?
其实简化问题最好的方法,中方已经试过了,而且取得了成功,即切断军方高层对话,直接了当封锁了美方的“威慑模式”。威慑的成功与否,端视你知不知道对手怕什么,如果你不知道,甚至感觉对手什么都不怕,那么就会放弃威慑手段。
打架最怕遇到的不是体格比你壮硕的对手,而是疯子,因为疯子会跟你玩命。如果美方认为中方无意避战,无畏一战,必然就会放弃威慑,改而思考“螺旋模式”的避险途径。
忽悠也讲究方法,对美国这种对手,示弱是下策,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行为模式才是上策,因为难以评估后果。
其实,即使是鸽派学者也注意到了,中美双方愈谈,就愈暴露出巨大分歧,这可不是什么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实证经验。若目标是冷和,其先决条件就是保持距离,别让对方摸清你的底细。
保持距离还有个好处,即无论是特朗普或哈里斯当政,都不会妄想推翻中国政府,因为当一切都充满问号,美国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建立对话,减少问号。
最后,请大陆学者停止公开表达“只要台湾不追求法理独立,不让外国直接控制,中国大陆就不会动用武力攻打台湾”这种美国不会信,又让赖清德无比安心的说法。这番话真把自己的底线描述得够凄凉,中方只求一块遮羞布,至于布的后面发生什么,嗯,君子动口,动口,动口,不动手。
这则满是硬伤的访谈,参考性远不如最近马凯硕在台北的发言,后者绝不轻视美国,也绝不轻视中国,并在台北直言台湾是棋子。实话总是比较有说服力,而忽悠总会露出破绽。
注释
1.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how-many-bombers-does-us-air-force-have-207991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澳最新民调出炉,“人们看破了‘中国威胁’的迷雾”
2024-11-12 11:13 -
美国押注这条铁路挑战中国地位,但…
2024-11-12 10:50 非洲之窗 -
苏林与特朗普通电话,邀请他再次访越
2024-11-12 10:41 -
日本政府回应这一幕:吃了感冒药
2024-11-12 10:40 日本 -
中方最快明年年初在福岛核电站厂区内采样
2024-11-12 09:38 日本 -
“俄罗斯与伊朗这一步,值得骄傲”
2024-11-12 09:36 伊朗局势 -
“共和党拿下众院,特朗普将拥有超级执政权力”
2024-11-12 09:29 美国大选 -
特斯拉大涨近9%,比特币升破8.8万美元
2024-11-12 08:11 观网财经-海外 -
日本新一届石破茂内阁成立
2024-11-12 07:27 日本 -
-
“特朗普还没上任,美国在这里已落了下风”
2024-11-11 23:31 中国-拉美 -
“他权力过大,美国打算明年换人”
2024-11-11 23:19 -
以色列新任外长:目前巴勒斯坦建国并不现实
2024-11-11 22:57 巴以恩仇录 -
台欲交150亿美元“保护费”向特朗普示好?
2024-11-11 21:42 -
离任前,博雷利视察乌军“前线”
2024-11-11 21:25 乌克兰之殇 -
朔尔茨重申:愿“很快”与普京恢复对话,但…
2024-11-11 20:51 乌克兰之殇 -
商务部决定,11月15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24-11-11 20:30 欧洲乱局 -
“纯属虚构”
2024-11-11 19:34 -
“特朗普就职前,美国进口商要从中国抢货了”
2024-11-11 18:43 中美关系 -
他,美国新“边境沙皇”
2024-11-11 17:13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57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86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6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7“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