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欧盟会和中国站在一起吗?
同时,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还导致北大西洋政治关系的恶化。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多边主义崩塌:美国单边主义背离世贸组织规则,欧盟委员会批评此举“违法且损害全球经济”,动摇跨大西洋合作根基。
2.战略对立加剧:特朗普将欧盟定义为“经济对手”,要求其增加美能源进口,被欧盟视为政治勒索。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称此为“欧洲经济的噩梦”。
专家们认为,今年7月的欧美谈判或将成为一个转折点:双方如果无法谈拢,那么,全球贸易体系或进入“新冷战”式的割裂状态。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欧盟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尽可能软,必要时硬。
所谓“软”是指对与美国的对话持开放态度,尽可能寻求与华盛顿达成外交解决方案。
为此,欧方多次提出相互取消工业品关税的提议,包括建立涵盖汽车等行业的工业品自由贸易区。但特朗普政府迄今未接受该提议。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多次赴华盛顿磋商,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立场。
所谓“硬”是指采取针对性反制措施。若谈判失败,欧盟计划分阶段实施报复性措施:
1)恢复对美商品加税:包括波本威士忌、牛仔裤、哈雷摩托车和花生酱等(这些商品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曾被欧盟列为反制目标)。
2)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大豆、玉米、纺织品和钢铁等均属其列。
3)数字税:欧盟正讨论对苹果、谷歌和Meta等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以此加大对美施压。
在最严重情况下,欧盟可能启用所谓的“终极武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具体措施包括禁止美企参与欧盟公共采购项目,限制美资进入欧盟金融市场以及暂停美国企业专利保护。
该工具能为欧盟带来更快速透明的决策机制与更规范化的流程架构。但需注意的是,要真正有效威慑来自外部的胁迫行为,欧盟必须依据严谨的模型分析来精准选择和量化采取何种反制措施。
当然,ACI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威慑效力,而欧盟统一市场的规模、各成员国的决心与团结将是关键所在。
此外,欧盟还将通过推进与南方共同市场、墨西哥、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协定,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全球83%的贸易发生在美国之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在强调贸易关系“多元化”方面,刻意淡化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它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刺激美国,毕竟它面对的是特朗普这样极要面子的人;另一方面,它也不想在努力摆脱对美依赖的同时再次掉入所谓的“中国陷阱”。
到目前为止,欧盟对美采取的这套"软硬兼施"的双轨策略,为自己在维护主权尊严的同时赢得了一定的战略主动。但这种带有“绥靖“色彩的应对方法最终是否凑效还是个问号。
中国和欧盟在特朗普的勒索下会走到一起吗?
特朗普宣布全面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欧盟和中国都予以了猛烈抨击。“降低风险、多元化、重新定位贸易”这个原本一直用于减少对华依赖的口号,如今被用在了美国身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去多有嫌隙的中欧商贸关系似乎出现某些“柳暗花明”的迹象。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4月3日披露,中国商务部长此前与到访的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和价格承诺谈判,为推动中欧企业开展投资和产业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4月11日,欧洲理事会发言人宣布,欧盟首脑和中国高层将于7月在中国举行峰会。
欧盟前驻华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相信欧盟与中国“在未来很有可能相互接近,双边关系有望进一步缓和”。中国驻欧盟商会秘书长方东葵也认为,“中国和欧盟现在可以通过加强沟通和磋商,为动荡的全球贸易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据欧洲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欧盟方面回应表示,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中欧在关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相向而行,肯定不是华盛顿乐见的。同时,欧洲在谈论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时,也总能听到一些关于中国的“噪音”。
德国“候选”总理默茨在接受采访时声称,“目前已有超过40万个来自中国的小包裹被送达德国人的家门口”。他呼吁欧盟委员会赶紧采取行动,尽快将局面重新纳入有序轨道,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产品的安全。
面对特朗普肆无忌惮发动的关税战,欧洲媒体更多的是谨言慎行,但对同样受到关税冲击的中国却不吝微词。
更有一些政客和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公然提议在与美国谈判中拿中国当“投名状”或主张“联美抗中”。
外媒截图
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4月15日发表题为《特朗普应该和欧洲一起对抗中国》的社论。其中写道:“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和新西兰的经济实力总和为60万亿美元,而中国仅为18万亿美元。我们需要一种类似北约宪章第五条的经济条款——即承诺共同抵御对手的防御条款。特朗普目前的做法恰恰相反……尽管如此,欧洲人仍应尽一切努力说服他。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同日,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也发表评论写道:“战后世界秩序的经济、军事和哲学支柱已然崩塌。但在废墟上袅绕的硝烟中,一个地缘政治命题依然清晰可见:竞争或退缩。……欧洲人也需自问,如何通过更统一、更坚定的领导力,将其巨大的财富和规则制定权转化为真正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然而,欧洲最终无法回避以下问题:是默许中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贸易、技术和政治影响力上永远对其屈从,还是——尽管困难重重——选择与美国合作?那些批判‘美国优先’的人,恐怕更难以接受‘中国优先’。”
德国社民党麾下的网络杂志《国际政治社会》(IPG)今年3月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告别一厢情愿思维》(Ciao, Wunschdenken)的文章,从六个方面阐述重塑对华战略的路径。
该文认为,“欧洲必须重新调整对华战略,在与北京打交道时应更加务实”。这里所称的“务实”意指以下几个方面:
1.放弃以往“以贸促变”(Wandel durch Handel)的策略,变相承认西方用通商手段改变中国政局的计划已经破产,正视中国已经崛起并正在“挑战美国霸权”(die USA als Hegemon)的事实。
2.强调未来对华政策必须以经济安全(Wirtschaftssicherheit)和技术主权(technologische Souveränität)为核心,主张“去风险”,减少对华依赖,但反对“脱钩”。
3.承认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无法解决全球性挑战,特别在气候危机、稳定世界经济、抗击疫情、战争与和平等领域;认为“对话”有助于减少误解和误判,但交流和合作不等于“屈从”。
4.强调加深对华了解、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来指导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因为“不理解中国的国内动态、文化特性和地缘政治主导思想,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该文难免带有不少“傲慢与偏见”以及“冷战思维”的痕迹,但德国智囊已开始正视中国的实力和作用。当然,“正视”还不等于“接受”,而后者恰恰是欧洲目前尚在挣扎和犹豫的根本原因。
结语
在特朗普发动的关税及贸易战阴影之下,“首鼠两端”的欧洲有以下几个主要担忧:
第一,美国不再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留下的空白有可能导致世界局势的动荡,让世界回到一战前的地缘政治局面。
第二,美国带头不再坚持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而是通过关税战来追求贸易利益,并借助新的战略架构或合作机制(如美俄单独媾和等)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第三,特朗普更多不是建设者,而是破坏者。他无视长期后果,只追逐短期利益。这将彻底动摇西方的生存根基。
第四,将美国国内政治冲突毫无节制地国际化,譬如,将欧洲划为“民主党阵营”,将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退出国际组织和协议等。美国未来是否继续采取类似举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对国内局势的判断。
欧洲政治精英认为,既然暂时无法做到战略自主,既然还必须与特朗普当局周旋,那就不如投其所好。连在伊拉克战争中曾对美国说“不”的德国前外长费舍尔都不反对德国和欧洲必要时可以放下身段。
欧洲政客其实已作过不少尝试:马克龙延续其“长袖善舞”的做法,在特朗普上位前就邀请其参加巴黎圣母院的修缮落成典礼;英国首相斯塔默去白宫觐见特朗普时,亲自递交英王查尔斯三世的邀请函;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日前亲往美国,争做欧美关税战中的“搭桥者”。
然而,这些满足特朗普“虚荣心”的举动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马克龙斯塔默所做的“铺垫”,丝毫没有影响特朗普对欧洲发动关税战。虽然他后来宣布暂停90天实施,但原因却是为了应对中国,而非欧方“拍马屁”(kissing his ass)成功的结果。
很显然,欧洲的“献媚”是因为“恐美”,是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断奶”后的痛苦。
在这一片谄媚声中,荷兰作家和诗人普菲弗反倒认为,特朗普打压欧洲的原因是他害怕欧洲,特别是一个团结的欧洲。
他阐述道:“在这位特别信奉‘丛林法则’的美国总统眼里,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但一个统一的欧洲却很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因此,他一贯拒绝与欧盟代表进行对话,一直致力于分化和分裂欧盟。”
被学者公认的古希腊九大抒情诗人之首的品达(Pindarus),在其作品《皮媞亚胜利曲》(Pythische Ode)中写过一句话:“Génoi‘ hoîos essì mathôn”。意思是:我们必须在了解了自己究竟是谁之后,才能成为我们所是的人。
面对一个“自我优先”的美国,欧洲正在努力学会看清自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观学院直播厅|青年谈:从贸易战这堂课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2025-04-25 12:09 中美关系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2025-04-25 12:0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2025-04-25 11:5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2025-04-25 11:47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2025-04-25 11:1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2025-04-25 10:50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2025-04-25 10:36 日本 -
我国发布首份报告:菲炮制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2025-04-25 10:23 南海局势 -
我驻英大使:中国早已不是19世纪半殖半封国家
2025-04-25 08:08 中国外交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2025-04-25 07:53 欧洲乱局 -
中俄伊三国代表,共同做了一件事
2025-04-25 07:32 伊朗局势 -
美军部署B1-B轰炸机至日本,朝中社谴责
2025-04-25 06:54 朝鲜现状 -
波兰总统呼吁俄乌相互妥协以结束冲突
2025-04-25 06:38 乌克兰之殇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2025-04-24 23:29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2025-04-24 22: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2025-04-24 22:26 中美关系 -
王毅会见瑞士外长卡西斯
2025-04-24 22:12 中国外交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2025-04-24 20:4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2025-04-24 20:27 俄罗斯之声 -
潘功胜会见日本银行行长植田和男,就金融合作等交换意见
2025-04-24 20:24 中日关系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