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美国为何如此忌惮中国生物科技产业?
最后更新: 2021-12-24 14:01:0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2021年12月15日,美国将制裁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外媒报道,引发国内CXO(医药研发、生产代工)企业股价恐慌式暴跌。
美国将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制裁实体清单,反正不是第一次了。先是半导体行业,然后是航空航天行业,即便接下来轮到生物科技行业,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政府既然能用一管洗衣粉忽悠全世界、编造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给中国企业随便安几个“莫须有”的罪名应算是轻车熟路。
就在上周四,美国商务部将我国军事医学院及其下属11个研究机构列入制裁实体清单,给出的理由是“将生物技术不当地用于军事用途”。美国政府特别喜欢制造双重标准。军事医学院的研究都是为了救死扶伤,而美国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在捣鼓什么“生化危机”就不得而知了。
顺便说一句,近20年来,美国一直独家阻挡重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的谈判。要说“将生物技术不当地用于军事用途”,美国可是一家独大。更滑稽的是,美国贸易代表Gina Raimondo声称,“中国正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控制人民和压迫少数民族群体”。如果这指的是全民接种新冠疫苗的话,那么,我们衷心希望这种“控制”来得越及时越好——让中国天下太平,而西方国家尽可“躺平”。
尽管美国商务部暂时未将知名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添加到制裁实体清单中,但不代表他们将来不会这么做。看得出来,美国已经忌惮中国的生物科技产业了——但凡能够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产业,美国怎么看都不顺眼。总有一帮美国政客,寄希望于通过打压几个新兴高科技产业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凛冬将至”,明天可能会更糟。
值此时刻,一群跳梁小丑已经迫不及待地蹦出来表演了。例如,美国新闻集团旗下的《巴伦周刊》于2021年12月16日刊发评论文章,幸灾乐祸之意在标题中昭然若揭:《Chinese Biotechs Could End Up on U.S. Blacklists. What Investors Need to Know.》直译过来就是——“中国的生物公司可能因登上美国黑名单而完蛋,投资者该知道的”。其实,正是因为中国的生物科技产业在过去几年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才会遭到美国的忌惮。
巴伦周刊文章截图
在过去20年间,中国医药市场的体量在迅速增加。放在世界格局中看,中国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医药市场,体量甚至已经超越欧盟。而欧盟经济停滞,人口衰退,市场体量已经开始缓慢下降。可以说,正是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以及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哺育了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
20年前,中国市场是美资药企的乐土,礼来、辉瑞、默沙东、BMS等顶级美国药企,在许多原研药、特效药上处于垄断地位,招一堆医疗代表就可以在中国横行千里随意捞金。而现在的情况大为不同,中国本土的生物科技企业,正在原创性技术上奋起直追。可以说,美国药企和生物科技企业在研的各种药物技术路线,都可以在中国生物科技产业中找到竞品:双特异性抗体、溶瘤病毒、基因治疗、CAR-T、CAR-NK、mRNA疫苗等新兴技术路线,都是如此。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全球范围内,生物科技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中国和美国两个主要玩家,其他国家的实力就连敲边鼓都够呛。这种发展趋势,是生物科技这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发展生物科技,需要几方面关键要素:人才供给,技术储备,资本投入。能凑齐这三大要素的,全球基本只有中国和美国,其他国家真不够看。
先说人才供给。如果没有必要的人才供给,光有资本注入不足以建立产业。得益于过去2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群体。2019年以后,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超过6万人,和美国每年5.5万的数量基本打平。而其他发达国家加在一起,每年培养的博士还不及美国一半。所以,只要中国持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在人才供给方面不至于落下风。客观地说,中国高校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素质比起10年前已有很大起色,正在逐步逼近美国高校的水准,气可鼓不可泄。
再说技术储备。技术储备基本上要用钱和时间来换。中国药企和生物科技企业,在下游生产工艺开发方面,与美国同行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上游原创性的技术开发,特别是新型药物机理和新型靶点的开发,中国企业与美国同行的差距相对更大些。这是因为中国生物医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目前还在补历史欠账的阶段;因为基础不够牢固,所以高校和研究机构里立即能拿出来做转化的技术较少。美国的哈佛大学、MIT、斯坦福、UCSD等著名高校,在生物医药技术的市场转化方面,足以碾压中国一流高校。
另一方面的因素是,中国高校的某些教授在小环境里被哄得太好了,XX学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之类的“帽子”一戴,时间久了就会飘飘然,对于“学以致用”缺乏起码的认识。但是,近几年美国送来了“神助攻”——由于中美关系下行,美国的从业环境不再友好,BMS、礼来、默沙东等美国药企对中国科学家进行系统性的边缘化,促使大量曾在美国业界积累经验的中国科学家回流中国,并带回了他们熟悉的技术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
至于资本投入,这对中国更不是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构成巨大冲击,中国作为唯一能够有效控制疫情的大国,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自2020年第4季度以后,中国境内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2021年第3季度已高达231亿美元,与美国相比亦不逊色,其他西方国家则望尘莫及。
大中华区初创企业的投资价值(单位:美元)
既然中国的生物科技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的关键阶段,假如美国变本加厉,进一步对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展开制裁,能否阻止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呢?我认为,短期内会带来些阵痛;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制裁可能反过来促进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专注于进口替代和原创性技术开发,甚至会形成新一轮“神助攻”,最后给美国企业培养出强大的对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如若中国制裁,我们最高将损失50亿欧元”
2021-12-24 13:40 -
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化身“疫苗大使”?
2021-12-24 12:03 美国政治 -
日本不派政府高官出席北京冬奥
2021-12-24 11:06 日本 -
美国2名女议员24小时内相继遭持枪抢劫,均支持“警队改革”
2021-12-24 09:53 美国一梦 -
美两院通过法案对所有新疆产品下黑手,外交部回应
2021-12-24 09:23 中美关系 -
印度税务部门对在印中企开展大规模调查,中方回应
2021-12-24 07:31 龙象之间 -
美国新增确诊27.1万例,新增死亡2089例
2021-12-24 07: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朴槿惠31日将被特赦
2021-12-24 07:06 三八线之南 -
阿富汗,谁在秀,谁在救?
2021-12-23 23:26 阿富汗 -
人民日报:英特尔,想想H&M前车之鉴
2021-12-23 22:38 -
英特尔道歉太傲慢,但更接近“真相”
2021-12-23 21:56 中美关系 -
越南政府花1500万造桥,还没剪彩就轰然倒塌…
2021-12-23 21:16 -
发生集体感染的驻日美军离美时未检测,日外相:强烈遗憾
2021-12-23 20:22 日本 -
争端升级!欧盟启动法律程序,波兰:侵犯主权
2021-12-23 20:04 欧洲乱局 -
耐克挂在巴黎歌剧院外的广告,让法国网民怒了:粗俗
2021-12-23 19:58 法国见闻 -
美舰载无人加油机开始上航母测试
2021-12-23 19:27 -
“美国应意识到,他们遏制不了中国发展”
2021-12-23 19:12 俄罗斯之声 -
“背叛”拜登的他,背后是不能得罪的金主
2021-12-23 17:33 美国政治 -
德国商会警告立陶宛:不改善与中国关系,将关闭在立工厂
2021-12-23 16:59 中国外交 -
每年多交5.6亿“保护费”,日外交人士抱怨:拜登比特朗普更难对付
2021-12-23 16:57 日本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7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33“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00“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86“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遭美施压限制对华接触?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