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关系艰难时刻,中国人民这位老朋友站出来了
最后更新: 2022-11-26 20:56:01观察者网:您认为美国目前在台湾问题上是什么策略?
吴心伯:我觉得美国整个对台政策在不断倒退。
第一个倒退体现在“一个中国”政策。中美建交以后,美国向中国明确承诺他们在台湾问题上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现在美国越来越把台湾当作一个独立的主权实体来看待,并不断提升美台关系,实际上是倒退到了“一中一台”的政策。
第二个倒退体现在美台军事关系方面。中美建交时,美国从台湾撤军(把原来驻在台湾的军队撤回去)、废约(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后来仅剩美国对台出售武器以及美台进行一些情报合作。但如今,美国正大力加强同台湾军事政治联系,除了频繁对台军售和情报合作之外,还越来越多地帮台湾训练军队,甚至在推进美台军事合作,包括一定程度上的“一体化”。
第三个倒退体现在,美国正越来越积极地为介入台海冲突做准备。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代表团11月10日至11日的“中美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对话”,美方团队由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牵头。
格林伯格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年朱镕基在上海主政时,于1989年10月开创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当时就特别约请对会议成功举办劳苦功高的格林伯格先生担任了第一届会议的主席。这次代表团访美及在美国的行程,格林伯格先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吴心伯:这个对话的倡议是由格林伯格先生首先提出的。今年7月,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专栏文章,提到他要组织一个小组来研究如何改善中美关系。
格林伯格先生今年已经97岁了。在这个时候,他站出来做这样的事首先表明,他确实意识到中美关系很艰难,让他很关注、很忧虑,所以他这么大年纪一个老人要站出来。
另一方面,他本人同中国的交往和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搞好中美关系,对这位中国老朋友来说既是商业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情感的倾向。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面临挫折时,格林伯格先生曾在华盛顿参众两院和多个行政部门之间积极奔走,发出强烈呼声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格林伯格先生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格林伯格先生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还是二战老兵,这样的背景使得他在美国商界、政界备受尊敬。他7月份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专栏文章最后列出了小组的十几个创始成员。
这次美方有十几人参会,名单都是格林伯格先生亲自定的。他希望继续壮大这样一支队伍,让更多有影响力政商界人士加入。
格林伯格先生提出这一倡议之后,得到了中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美方有影响力的人物主动站出来推动中美对话、促进中美合作是和中方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一致的。因此,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了高规格、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代表团赴美参加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美方也对中方代表团的组成、规格,以及很强的对话能力印象深刻,并给出了积极评价。
格林伯格先生今年已经97岁了 图源: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在中美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当下,像格林伯格先生这样在两国政商两界都拥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能够为两国关系的进展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吴心伯:现在美国看待中美关系的范式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内对华态度相当负面,美国皮尤研究中心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超80%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说要搞好中美关系、不能与中国发生冲突,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可能会受到或明或暗的攻击。
这时候,像格林伯格先生这样具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站出来了。这本身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美国社会对中美关系还是有积极的声音和力量。另外,也确实能起到推动作用,他能把关心和希望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力量组织起来,一起出谋划策,包括与中方进行对话。同时,他也有政策渠道,把一些建议反馈给决策者。
所以在当下中美关系困难时期,像格林伯格先生这样的人的作用非常独特。首先他要有勇气站出来,还要在中美关系上有远见,能提出自己的设想和看法,还需要有影响力和渠道,至少要让决策者了解他们的想法。
观察者网:您认为代表团在赴美对话的时间选择上有哪些考量?
吴心伯:从时间上看,11月8日我们到达美国那一天正好是美国中期选举正式开始投票的日子,在这之前中共二十大闭幕,中美两国国内的重要政治议程都告一段落。这个时候,一些东西看得就比较清楚了,双方谈起来比较肯定,更有把握一些。正好,中美元首也确认要在11月14日举行双边会晤。因此,这一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
观察者网:您在当地感受到的中期选举的氛围如何?
吴心伯:我觉得,美国中期选举的气氛又热烈又激烈。“热烈”是指大家关注度很高,投票率也很高。“激烈”是指在各个选区两党的候选人竞争很激烈,包括在最后关头,美国总统拜登和前总统奥巴马两个人都去到宾夕法尼亚州为民主党候选人站台拉票。过去美国中期选举好像没有像这次一样这么受关注,竞争这么激烈。
图源:美联社
观察者网:为什么这次中期选举尤其激烈?
吴心伯:从以往的规律来看,美国执政党在第一次中期选举时,都会输掉国会中的一院,甚至两院。拜登执政两年没有搞好美国经济,美国国内现在面临高通胀、高犯罪率和移民危机等等。这些都让共和党觉得此次中期选举势在必得,他们期待会出现“红色浪潮”,因此共和党是全力以赴的。
对民主党来说,也有背水一战的感觉。这次中期选举对他们来说,不仅关系到拜登未来两年的执政前景和2024年的美国大选,也关系到美国民主制度的未来。
这次中期选举关系到拜登未来两年的执政前景是指,如果国会中的一院或者两院都被共和党拿下,拜登就成了“跛鸭”总统,日子会很难过;关系到2024年美国大选是指,如果共和党这次大胜,特朗普顺势宣布要进行2024年总统选举,那就意味着共和党提前揭开了2024年大选序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共和党就掌握了先发优势;关系到美国民主制度的未来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支持的一些候选人不接受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他们认为拜登获胜是不合法的。对美国人来说,这就涉及到是不是认可现有的制度运行规则,如果输了就不按规则办事,那么民主制度就不起作用了。这也是很多人这次投票支持民主党的原因。
观察者网:如今中期选举结果已见分晓,共和党拿下众议院,民主党是参议院多数党,对于这个结果您有何解读?
吴心伯:这次应该说,共和党小胜,民主党小败。民主党党毕竟丢掉了众议院,所以说是小败。但在某种意义上也被解读成,这次是民主党的一种胜利,因为在拜登执政政绩不佳的情况下,没有大输就是胜利。特朗普则是最大的输家。
标签 中美关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韩资品牌灵感源自“东方二十四节气”?欧莱雅中国致歉
2022-11-26 20:49 -
面对美国封锁,古巴向中俄土寻求“突围”
2022-11-26 20:23 中国-拉美 -
“戴安娜”呼吁各大电影奖项取消性别区分
2022-11-26 16:50 -
泽连斯基罕见公开批评基辅市长
2022-11-26 15:58 乌克兰之殇 -
普京透露当前“首要任务
2022-11-26 15:07 俄罗斯之声 -
“在国内不捡垃圾却跑国外捡得勤快,日本球迷演给谁看?”
2022-11-26 15:03 -
托卡耶夫宣誓就职哈萨克斯坦总统
2022-11-26 13:36 -
师徒、决裂、入狱、接班…马来新总理诞生记
2022-11-26 13:35 观察者头条 -
美军驻叙利亚基地遭火箭弹袭击
2022-11-26 12:19 -
“我们遭罪、美国获利”,欧盟官员发问:华盛顿还算盟友吗?
2022-11-26 11:47 欧洲乱局 -
无视美国警告,埃尔多安:没人可以教训土耳其
2022-11-26 10:50 -
无理打压!美国禁止华为中兴等5家中企在美销售设备
2022-11-26 09:27 华为 -
美国新增感染21905例、死亡130例
2022-11-26 07:46 美国一梦 -
伊朗向毗邻伊拉克的边境增兵
2022-11-26 07:24 -
土耳其副总统:土埃就关系正常化保持接触
2022-11-26 07:24 -
他特意戴了拜登赠送墨镜
2022-11-25 22:54 三八线之南 -
106年来首次!英国护士宣布大罢工
2022-11-25 22:43 不列颠 -
“如果世界能避免经济衰退,那需要感谢中印”
2022-11-25 20:43 -
被嘲“笑话”,欧盟这提案果然搁浅
2022-11-25 19:44 欧洲乱局 -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159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55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9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3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