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求: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
-
建设金融强国,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
我们建设的金融强国当然不是金融霸权,但同时我们又要体现出金融强国的一般特征。[全文]
-
被动挨打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和饥饿的记忆一样糟糕
中国社会“穷”的历史有上千年,老百姓的苦日子太长了,苦难和战争中被侵害的记忆都太深刻,因此人民的生活必须改善。中国想发展,也倾向于和发达国家搞好关系,尤其是美国。[全文]
-
资本市场承载金融强国使命,不能只为融资提供便利
只融资,不关注企业有没有成长性,市场就不可能成长,市场就会成为投机的市场。[全文]
-
希望未来十年,上市公司前十名中应有四五家高科技企业
这十年来,很少有像中国资本市场这样从理念上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变化的领域。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推动者。[全文]
-
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开拓第三种模式?
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吸收了发达资本市场的先进理论与发展经验,融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与现实需要,正在形成有别于传统的市场主导模式和银行主导模式的第三种发展模式。[全文]
-
在华盛顿,缺少一个像发改委这样的规划部门
美国要从完全资本化的经济模式进入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个国家处在受金钱主导的权力结构中。赚钱是首要任务,已超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政府若没有完善的全国层面的规划程序,就不可能为结构转型做好准备。[全文]
-
中西辩论:中国真能和平崛起吗?
当年日本侵华,成为中国整个国家的屈辱,中国势必想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这不是因为中国特别好战或有侵略性,而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生存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地区称霸。[全文]
-
这道三选二的“经济难题”,我们还存在不确定性
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改革步伐缓慢。独立货币政策、资本的自由和人民币汇率稳定,被称为“不可能三角”,三个目标只能选两个,中国的选择还在不确定性之中。不过,独立货币政策是确定的,中国是个大国,不可能跟着美联储走,要根据本国就业、经济增长、通胀等一系列目标来确定货币政策。[全文]
-
“Ta”已不是“Ta”,中美会重蹈美苏覆辙吗?
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的盟友没有美国多这是事实,但中国的敌人好像也没有美国多,所以还是中国更安全一点,美国反而到处是敌人,我们不应该以盟友的数量比较国之强弱。[全文]
-
中国金融要回归常识和逻辑,不能总为国企和富人服务
中国金融要走向普惠性,走向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不是天天面对着王健林、马云,也不能天天面对富裕阶层,天天贵宾室的。有100万美金和1000万人民币的人还是很少的。我们99%是中低收入阶层,应该为他们提供服务,这就是普惠金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