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秋北:“爱国者治港”不是让所有反对派出局
观察者网:“港人治港”以爱国者为主体,这话按字面理解,是否意味着不要求百分百参与管治者都是爱国者?
吴秋北:全世界的政权都要求参与其中者爱国家、拥护政权,所以若想参与到“爱国者治港”这一行列里,肯定100%都是必须爱国的,要不然就很荒谬——你不爱它,不拥护它,还要在里面工作,这不精神分裂吗?
我个人是无法接受的,估计改革后的制度也不允许这一情况出现。王晨副委员长在说明中就有提到,要“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以往有些议员当选后开始捣乱,在任上搞“港独”、搞“揽炒”,做法与自己先前所签的确认书相违背,但旁人奈何不了他们。《基本法》104条本地立法就是要对这类行为作进一步规范,如今提出的“全流程的资格审查”也意味着当那些人的言行违背誓言、触犯某些红线后,能有专人跟进。
反对派议员在立法会内上演暴力冲击的闹剧(资料图/大公网)
观察者网:我看到有外媒(《纽约时报》)开始跳脚,称这一大变动将“摧毁反对派政治希望”,相似声音不在少数。您认为未来反对派在香港政治参与上有哪些活动空间?
吴秋北:有一点必须要讲清楚,这系列改革是让反中乱港者出局,剔除那些抵制国家制度、抵制特区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的的人,而不是针对所有反对派。如夏宝龙副主席所言,我们强调“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
全世界的反对派都是要求爱国的,无论他们属于什么党派。也就是说,“爱国者”是对“治港”者的最基本要求。邓小平在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中也提了相关标准——“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三条其实是非常低的标准,在遵守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反对派可以有其他意见。
应该说,反对国家主权,根本就不属于反对派的职责范畴。反对派的政治希望就是颠覆政权?这说得通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要是没法接受在爱国的原则下提出反对意见,那他肯定是没有参与空间的。
观察者网:除了媒体,我们看到美国和欧盟也快速下场。比如欧盟宣称,全国人大如通过相关决定,“将对香港民主原则和民选制度产生负面影响”。您怎么看待西方的这一批评?
吴秋北:我相信尽力抹黑的这些人肯定跟那些反中乱港分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企图没有实现的希望了,就把改革讲成是不民主的。实际上,扩大参与规模是进一步地发展民主,而不是倒退。
其实关于所谓的“民主”,我们也要同时注重实际效果,而不只是强调形式。《人民日报》3月5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感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的文章,我觉得这文讲得非常好。文中提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也就是说,光有党派之争及内耗,这不是真正的民主,还需让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且有实际效果。我相信待香港的制度设计完善后,香港可以更好地专注经济民生的发展,我们的民众也能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民主的真谛”。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观察者网:谈到香港的经济民生发展,您在2月末发表的《香港的变与不变都不能反动》一文中指出“反对派只是表皮,大财团才是核心”,还提出“新时代的工运,要在劳工权益上为工人发声,治好大财团和大资本家的制度性剥削‘顽疾’”。当下,大财团在香港的影响力可谓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要治好“顽疾”不是件容易的事。请问你们工会有无计划为此具体做些什么?
吴秋北:如今香港的经济命脉和土地已被高度垄断,已达到一种抵制变革的程度。因为大财团当下只想维护既得利益,没有新的发展动力,这极可能造成香港经济失去活力。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要打破这种垄断。
虽然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但如果资本主义发展到对整个社会不利的情况,我们就需要改革这种制度。“一国两制”确实是要维持香港原本的生活方式不变,但不代表香港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可以变。
那怎么改变?以土地垄断为例,政府必须成为能跟垄断力量相抗衡的一股力量。政府现在手头没有土地储备,“任人鱼肉”,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开发荒地、填海造地来增加土地储备,这样也可以平抑土地及租金价格。另外,政府也可征收土地闲置税,甚至动用土地收回的权力。这些都有利于打破土地垄断。
贫富悬殊的问题,也可以从薪金税收方面入手,通过调解一次二次分配来打破这一扭曲状况。我们工会就是要推动政府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要团结更多民众特别是雇员,我们只有团结够大的力量,才能让政府在施政时考虑平衡,解决资本高度垄断、财富高度集中这些扭曲弊端。
现在香港正努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智慧城市,这智慧城市除了硬件要求,还有些是理念上的进步,也就是强调“人人都有机会”,为此我们呼吁政府有更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要敢于介入社会财富分配层面,要让社会有更多工作发展机会。
观察者网:你们会采取什么行动搞团结?
吴秋北:要做很多工作的,要动员社会关注,要让民众特别是雇员觉醒,还要增强大家的团结意识。我们一直在做凝聚意识的工作,这不光是表现上的发表联署声明那么简单。
观察者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打破香港现有垄断局面的良方之一。在这一方面,工会有提供什么助力吗?
吴秋北:确实,旅游、贸易及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行业联合贡献了香港50%以上的GDP。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利于香港后续发展的,因为很多香港市民很难从中分享经济成果。所以我们主张产业多元化。产业多元化也是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国家的发展机遇。我觉得把香港的产业和内地、和大湾区的产业链结合起来,这是香港发展的一个出路。
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方面,虽然人工智能会让一些低技术人员失去工作,但它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工作需求,我们必须推动这一方面的发展。香港有科研能力,但没能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从研发到开发成产品,中间存在断裂。因此,我们可以把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内地的产业链更好地结合起来。
观察者网:5日晚,林郑月娥在社交媒体上提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涉港部分,其中有部分和工会的愿景重合,比如“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关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您今年参与两会,是否有提出相关议案?
吴秋北:我认为大湾区人口规模庞大、经济体量巨大,且产业链完备,作为大湾区的一员,香港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大湾区的发展带动自身发展。对于年轻人而言,大湾区的发展也能为其实现一些梦想提供良好的机遇。
为此我们工会提议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在大湾区共同家园这一概念下,各地要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民众向心力。
此外,我们提议建立“大湾区生活一站通”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希望与大湾区生活相关的公共服务需求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比如我们交社保医保、车辆过境后收到的罚单等等,若全部问题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掉,无疑能为民众提供极大便利。我相信按现在的科技发展,这一提议是有可能实现的。
另外,我们也希望香港和内地在疫情方面能有一个联防联控机制,这样有助于香港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时间银行”来了!现在“存入”,年老后提取
2021-03-08 07:32 养老与社保 -
委员提案:将教师节改设于孔子诞辰日
2021-03-08 07:06 2021两会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日将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1-03-08 07:03 2021两会 -
香港社团联会举行座谈会 支持中央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2021-03-08 06:53 香港 -
国防部回应军费增长:天下并不太平,国防必须强大
2021-03-08 06:53 2021两会 -
代表建议:完善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
2021-03-08 06:36 2021两会 -
美国“挺凤梨”,自己人都吐槽
2021-03-07 23:02 台湾 -
这个地方,习近平一直高度关注
2021-03-07 21:57 -
和总书记一起议国是|向总书记汇报!替老奶奶捎话……
2021-03-07 21:54 -
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2021-03-07 21:49 -
代表建议: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
2021-03-07 21:40 2021两会 -
政协委员:建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商品房
2021-03-07 21:40 2021两会 -
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3-07 21:12 2021两会 -
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03-07 21:02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我很牵挂玉树 玉树的将来会更好
2021-03-07 19:54 -
-
韩正会见林郑月娥、贺一诚
2021-03-07 19:20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03-07 19:03 -
特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1-03-07 17:36 -
【央视快评】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 文明风尚的倡导者 敢于追梦的奋斗者
2021-03-07 17:31
相关推荐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3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22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2“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43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