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长期污名化儒家和伊斯兰文明,制造文明冲突陷阱
西方媒体长期将伊斯兰文明与极端主义挂钩,同时将儒家文化歪曲为“威权象征”。而文明的对话必须摒弃“教师爷”心态,承认各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平等尊重,反对文明优越论。[全文]
-
孔子是一个“进步的保守主义者”
在山东大学,每次有饭局都要按照“等级”来排序入座。最重要的两个人会坐在圆桌的两个顶端,客人和主人会夹杂着坐,如此一来每位客人都会有一个专门给他夹菜和倒酒的人,没有人会觉得在酒桌上受到了冷落。这成为了贝淡宁和汪沛写《正义等级论》的契机。[全文]
-
我们不应该玩他们的肮脏游戏
大部分的西方人都会用西方的民主来判断中国的政治制度。我说不,我们应该用中国自己的有很强历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来判断什么好什么不好。我此前写作的《贤能政治》一书,就是希望可以让西方人跳出民主VS专制这类教条的思考框架,同时也鼓励中国人用自己的标准评价自己。[全文]
-
武汉封城后,却让国际航班飞向全球?弗格森你在放毒!
尼尔·弗格森是一位知名的历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我非常尊重他的学术造诣。当他4月5日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撰写主题为“中国必须要回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的专栏文章之后,让我大吃一惊。[全文]
-
小口罩,大外交
在今天,不同国家和区域文化差异性正在急剧凸显,分离主义运动在各个大陆都有所显现。然而,恰恰也正是在今天,在这新冠疫情的危急时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之中内涵的和谐,更有人类共同面对灾难与挑战之时的团结。[全文]
-
法国也在“选贤任能”,为何仍会引爆“黄马甲”
如果政治精英团体都具有某个特定社会背景,即便他们会做出特别的努力帮助其他社会背景的人,统治者或许仍会缺乏执行有利于其他族群的政策所需要的知识。无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话语说得多么动人,这样的领袖常常缺乏足够的动机和知识去为这些人争取利益。[全文]
-
为何想成为中国人这么难
我出生于加拿大,有着高加索人的身体特征,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说中文,认同中国文化,目前拥有中国永久居民身份,但几乎没有人认为我是中国人。这都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基于种族的观念在当今中国根深蒂固。[全文]
-
选举遏制不了腐败,那还能靠什么?
选举民主不一定是遏制腐败的利器。在中国台湾地区,权威的国民党领袖蒋经国让世界历史上最腐败的体制变得清廉了,但是在李登辉治下的民主化之后腐败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中国领导人认为腐败会威胁整个制度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的。[全文]
-
政治尚贤制的问题何在?
中国背景下,政治尚贤制面临三大问题:腐败、僵化、合法性受质疑。腐败问题能够通过独立的监督机构、提高官员的工资待遇、执政党向多样的社会群体和更多言论自由开放等方式处理。但是,合法性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改革的方式处理,包括某种明确的民众认可。[全文]
-
专访| 叫我“洋五毛”的人搞错了什么
如何减少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让他们多读读儒家经典。官员不一定得达到“君子”的要求,但至少要考虑不腐败。儒家提倡“慎独”,即法律没有清楚规范,没有人监督我的时候,我仍不会为了自己或家庭滥用国家的资源。这不是太高的要求,可以做到。[全文]
-
中共“合法性”不单依靠民族主义
中国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通过以下三个来源获得了合法性:民族主义、政绩合法性和政治尚贤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合法性的这三个源头在不同时期都很重要,但民族主义在政权初期最重要,政绩合法性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十年非常重要,而政治尚贤制正在变成越来越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全文]
-
那么多“幸福”指标,没一个靠谱
按照盖洛普的调查,以色列位列第8位,加拿大第8和美国第14,韩国得分较低,排在第 56,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得分更低,并列第81。这些国家的国民没有选择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就应该被扣分吗?而按照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家庭关系不再考虑之列,倒是衡量了“根本的投票权”,甚至衡量了“祷告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全文]
-
西方学者谈中国,往往带着殖民思维
在批评中国的时候,许多西方学者无法跳出固有的西方政治框架,导致他们追逐那些与自己民主理想和人权观念契合的“中国异见人士”。用这种态度做学问,说明他们还未能摆脱殖民主义思维。[全文]
-
谁说中国模式将导向“美丽新世界”
数代西方人都在期盼某种时代精神降临,使社会生活在各个维度上达到平等。在他们眼中,“一人一票制”才是民主政治正统,“基层开展民主,中层勇于试验,顶层强调贤能”的“中国模式”则是异端。但其实支撑“中国模式”的“贤能政治”与中西方历史都有深厚渊源,它的魅力正在于此。[全文]
-
美国应学习中国的精英领导制度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怀疑日益加剧,前所未有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全球流动给西方民主社会带来了“控制危机”。在美国,即使那些有才干的领导人,像奥巴马总统,一旦获得领导地位,也会犯“新手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在政府的最高层坐镇指挥。中国的领导人就不太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有经验而且接受过培训。中国的重点已经转向了由有能力和品德高尚的政治领导者进行完善管理,而共产党的选拔机制也变得越来越注重能力和才智。一旦中国的领导人到了拥有政治权力的职位,他们就可以作出考虑到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决定,其中包括未来几代人和生活在这个国家之外的人们。[全文]
-
纽约时报:儒家宪政宣言
中国政治的未来不会是西方式多党制选举,而更有可能是儒家悠久的“仁政”传统。毕竟,民主作为一种理念,有其根本性缺陷。其政治合法性完全基于人民主权——具体地说,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们赋予政府以权力。但一个国家的政府并非只有一种合法性来源。 根据《公羊传》的说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有三个来源:天(神圣的、超验的自然伦理)、地(历史、文化)、人(凭借公意的支持获得政治服从)。 中国古代的王朝曾经实行过仁政。仁政不是为了简单地问中国是民主还是不民主。相反,仁政提供了判断政治进程更加全面、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政治眼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