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尼·布莱尔:西方失去主导权时,对华要清醒而不恐慌
最后更新: 2022-07-28 10:17:28【导读】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最近发表演说,分析和预测了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格局演变。布莱尔认为,西方将在政治和经济上失去主导地位,国际格局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对俄乌冲突以及中国,布莱尔依然秉持部分西方的冷战思维,但他认为“中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建议西方不要主动遏制中国,而是采取“实力加接触”的对华政策,并排除国内政治的干扰。观察者网翻译本文,谨供读者参考。
【文/托尼·布莱尔 译/观察者网 宁栎】
就像1945年或1980年一样,西方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 1945年,面对欧洲国家之间的冲突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西方不得不创建新的国际治理、防务机构和欧洲合作机构。
1980年,在多年的核扩散压力之后,我们推动苏联的最终解体和自由民主价值观的胜利。
在每一个案例中,西方外交政策的目标都和国内政策的目标相联系。
1945年,在欧洲由艾德礼政府领导的英国,还有美国,都致力于建立福利国家、现代化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服务,使广大民众能够享受到迄今为止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享有的福利。
1980年,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支持市场和私营企业,反对积极的国家权力,因为国家权力似乎阻碍而不是帮助了企业。
支持或反对任何一个转折点,并不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是,治理方式、计划,还有寻找世界存在意义的世界观,能相互配合,总体上为民众的进步提供条件。
1945年和1980年的这两个转折点下,至少按照各自的标准,都成功了。欧洲和平了,苏联解体了。直到本世纪初,西方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实际工资都有所提高。形势在改善,西方很强大。
布莱尔在迪奇利年度演说上(来源: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
但在2022年,我们有理由说,对于西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生活水平停滞不前,数百万人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通货膨胀压低实际工资。拿英国来说,很快就会征收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的税收,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支出,然而公共服务却面临崩溃。尽管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目前占日常公共服务支出的44%,但它几乎瘫痪了。
在不同程度上,我们可以在西方各国看到类似的情况。
新型疫情造成严重冲击,乌克兰冲突更令问题雪上加霜。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通过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银行重组避免了萧条。当时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但这项政策扭曲了西方的经济,奖励那些有资产的人,惩罚那些没有资产的人,加上政府推行的紧缩政策,大大压低了社会中最贫穷者所依赖的服务。
这在政治上的后果,就是过去15年来民粹主义泛滥。传统政党眼看着自己被新一代的激进分子推翻,传统政治被搅乱,被贴上“精英”标签遭到民众谴责。右翼倒向民族主义,认为文化问题和经济问题同等重要;左派想靠传统国家权力解决不平等,拿身份政治推动激进主义。新的政党不断涌现,绿党、中间派,还有极端的左翼和右翼。
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西方政治陷入大混乱,陷入党同伐异、丑陋、无效的恶斗。
这不能不影响到外交政策。最近,一位领导人向我抱怨很难与美国的对外政策保持协调。对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现在拜登的对外政策,他的评价分别是:“太多、太少、太怪异、太软弱。”我予以反驳,因为这种描述不公平。就每一位美国总统而言,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一次是拜登为乌克兰争取支持。但我认为,他真正的意思是说,今天与美国打交道的人认为,美国国内政治劫持了对外政策,破坏政策连贯性。不幸的是,那些不是西方朋友的人也发现了这点。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对我们内部的民众来说,国内政治似乎功能失调;对外部世界来说,外交政策看起来不可预测。这两者都不利于西方的民主事业。
我当了十年英国首相,之后15年与世界各国政府有广泛合作。我学到了一件事,关键在于实际效果。不管是不是民主国家,政策的效果都会检验领导人和制度的成色。
民主面临的挑战是效率。政治宣传中总是说民主是透明、诚实和可靠的。这些很重要,但不能取代效果。最终,约翰逊倒台的原因不仅仅是丑闻引发的愤怒,而是对英国未来缺乏规划。 当可靠性都没有时,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金正恩:朝鲜已做好准备应对与美国的任何军事冲突
2022-07-28 09:37 朝鲜现状 -
俄罗斯要留到2028年?
2022-07-28 09:29 航空航天 -
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美国没因加息衰退
2022-07-28 08:03 观察者头条 -
美国新增感染237236例、死亡885例
2022-07-28 07:06 美国一梦 -
美司法部对特朗普展开调查
2022-07-28 07:03 -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今年已加息225个基点
2022-07-28 06:39 -
拉夫罗夫:全球粮食危机是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不恰当制裁的结果
2022-07-28 06:39 乌克兰之殇 -
两天会议后,美联储预计将宣布再次大幅加息
2022-07-27 23:04 美国经济 -
“他可能成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你觉得马克龙会同意吗…”
2022-07-27 22:47 不列颠 -
白宫:拜登两次检测阴性,解除隔离
2022-07-27 22:44 美国政治 -
埃塞一公交与皮卡相撞,3名中国公民遇难
2022-07-27 22:05 -
乌央行求助IMF,开口就要200亿美元
2022-07-27 20:56 乌克兰之殇 -
中国空间站用中文是“排斥他国”?美版知乎网友的回答亮了
2022-07-27 20:42 -
日本:行凶伤人数周的“猴子帮”一成员猴已被处死
2022-07-27 20:20 观察动物 -
白宫:正探讨如何“缓和”俄退出国际空间站的影响
2022-07-27 19:11 航空航天 -
被CNN解雇后,科莫弟弟“再就业”
2022-07-27 18:00 美国政治 -
-
美方正制定“佩洛西保卫计划”?我外交部再次警告
2022-07-27 17:41 中美关系 -
“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国也要“黄了”?
2022-07-27 17:29 阿拉伯之冬 -
减税还是加税?英党首选举辩论现场“唇枪舌剑”
2022-07-27 17:04 不列颠
相关推荐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评论 43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评论 126“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评论 228美国安顾问将来访,格陵兰岛总理不满:来干嘛? 评论 97“特朗普想联俄抗中,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评论 218最新闻 Hot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
“这都是政治作秀”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
追赶SpaceX,中国正靠它们?
-
“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
以色列计划对加沙发动全新地面攻势,民众:还打啊?
-
“对等关税”生效前特别提中国,特朗普用了这个词
-
《卫报》为黎智英撑腰,邓炳强怒斥:误导、诽谤
-
白宫为何“喜欢”这座南美监狱?
-
“敏感时刻,中日韩走得更近了”
-
以防长:已打死新任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
-
“俄新任驻美大使下周前往华盛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