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士臣:小心!不要掉进“美国大选陷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田士臣】
自今年4月份以来,笔者多次组织和参与各领域中美关系对话,交流对象既有来自学界的专家,也有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因为笔者不是中美关系问题专家,借用法学逻辑思维对这些对话会上与外方交流的情况进行分析,感觉当下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
比较突出的是以大选结果作为标准评判中美关系定性和走向,用大选结果捆绑中美关系的各个方面,这恰恰就会形成“美国总统大选”陷阱(presidential election trap)。尤其中美大国竞争关系及其对中国战略安全环境的影响,很多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形成的跨党派共识的结果,与美国大选并无直接关系。
这里,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几点认识思考:
一、用冷战的惯性思维认识看待中美博弈,没有认识到当前中美博弈的独特性、复杂性、全新性。
由于我们当前所经历的最为熟悉的大国博弈就是美苏冷战,惯性思维使得很多学者会以冷战的标准去判断当前的中美对抗,认同和不认同中美进入新冷战的两派都会讲出一大堆理由,也都有道理。
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当前中美关系,其实完全可以把这种全面对抗的中美关系,定性为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状态和模式,它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其表象就是在热战门槛以下的各领域全面对抗,本质是美方以保持科技、金融和军事等领域霸权和绝对优势为目的,坚决打压中国科技优势和主导权的博弈对抗。如果在冷战和热战之间非要起个名字的话,可以叫美国强加的、以全领域全面对抗为特征的大国竞争。之所以要突出美国强加,是因为客观上中方不想要这个对抗,目前的全面对抗就是美方强加给中国的。
二、大国竞争直接影响中国战略安全环境,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有待重新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基于外部战略安全环境做出了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总体处于和平状态,中国面临维护、塑造和有效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世界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这个判断需要基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重新定性。
在美国强势打压遏制下,笔者认为目前战略机遇期已经演变为战略防御期,在此之后会进入战略防御与相持期。战略防御期的特点要求中方调整战略和策略。一是对外采取守势,保存有生力量和实力,避其锋芒不与美方做正面对抗。二是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练好内功,为将来的战略相持做好准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目前中国所处的状态有点像《教父》里面老教父维托·唐·柯里昂时代结束、其三子迈克蓄积力量接班的那种状态。三是对战略防御期的理解应当是辩证的、动态的积极防御,而非直线的、僵化的被动接招。
举个例子,尽管美国将大国竞争定位为自己的新战略,这恰恰是美国进行战略收缩的结果。因为从反恐等领域退出、在全球战略收缩,恰恰可以腾出手来集中对付中国。中方也是一样,尽管总体处在战略防御态势,战略机遇来临的情况下不影响在某一点或某个方向集中突破——比如台海方向,也不影响内线和外线的灵活互动转移,而且更应当主动作为和设置议程,促进战略安全环境向利我方向调整变化。
中国不能被美国的意识形态话语牵着鼻子走(资料图)
三、中美大国竞争下的全面对抗已经成为跨党派共识,并非短期竞选策略或极右翼的看法。
这方面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特朗普全面对抗反华是出于竞选策略。打中国牌确实是一种竞选策略,但对华采取全面对抗的战略不是竞选策略,这是久已形成的跨党派共识。二是认为如果拜登上台,中美关系会改善和回到原来的状态。由于与中国全面对抗是跨党派共识,即使拜登上台以后,全面与中国对抗的政策也不会改变,但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拜登会更阴柔和守规则,确定性会增加。而且,由于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竞争中已经拓展很大空间,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了对拜登的束缚。
之所以说是跨党派共识,一是特朗普政府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上台不久,即出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明确提出国家战略转向大国竞争,这一战略调整是有政策延续性的。对美国明确的战略转向和调整,出于惯性思维和对其执行的误解,导致相当长时间会转不过味儿来。
二是作为更基础的实证,特朗普执政期间通过了许多反华的议案。在之前,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议会通常会对行政部门的政策踩刹车和制造障碍。但是,目前应对中国对美国利益的挑战已经形成为两党共识,这样就导致议会和政府在反华这一点上完全一致,政府推动的议程很容易借助两党共识形成为法律,议会通过的反华议案也很容易为行政部门签署成为可以执行的法令。
这种政府和议会在反华议程设置上的融合又得到了民意的支持,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许多美国人受信息欺骗影响,就是认为疫情是中国人制造的,这种民意又通过美国国内政治影响其外交政策。引用一位美国学者的原话:“美国政府决心使用国家力量来施加国际影响,采取广泛措施对抗中国挑战。”(It is placed with a determined American government effort to build a national power that expand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wide ranging efforts to counter Chinese challenges)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一现任共和党州长公开宣布投票拜登
2020-11-04 07:16 美国大选2020 -
美国新增89573例,累计超935万例
2020-11-04 06: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真赢了才会宣布,不玩把戏”
2020-11-03 23:21 特朗普 -
-
他坐不住了,将亲赴进博会推销
2020-11-03 20:38 -
全美首个小镇开票,5人全投拜登
2020-11-03 18:36 美国大选2020 -
-
“投给特朗普?那你不再是我妈了”
2020-11-03 18:04 美国大选2020 -
维也纳恐袭造成一奥籍华人身亡,一中国公民轻伤
2020-11-03 17:23 -
埃塞俄比亚生乱,32平民死于袭击
2020-11-03 17:10 非洲之窗 -
日本大阪市,再一次“保住了”
2020-11-03 16:38 日本 -
中国军队“抢占”尼泊尔土地?外交部:子虚乌有
2020-11-03 15:59 中国外交 -
奥地利恐袭背后:枪支管控宽松,每百人有30支
2020-11-03 15:28 欧洲乱局 -
“圣战分子”宣布为维也纳恐袭负责 公布动机
2020-11-03 15:25 -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依赖不会改变,除非…”
2020-11-03 14:09 -
美国成塑料垃圾头号生产国
2020-11-03 13:56 美国一梦 -
在这个关键州,他拼到凌晨1点
2020-11-03 13:17 美国大选2020 -
摆脱“钻石公主”号阴霾,日本两艘国内邮轮复航
2020-11-03 12:58 日本 -
推特重申:他们不得发推自行宣布获胜
2020-11-03 10:06 美国政治 -
相关推荐 -
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8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19“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1“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1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