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迦陵:伊朗眼中的俄乌冲突,既要阻挡北约,也请放过核协议
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沙里亚提也认为,这场战争是俄罗斯重整欧洲安全结构的关键第一步,乌克兰不过是短期目标,俄罗斯要的是打碎后冷战秩序,并在新生的体系结构中扮演角色。
但沙里亚提指出,这场冲突不会改变国际秩序的两极结构,俄罗斯如今地位实与欧洲相当,属于“二等强国”,中美才是新国际政治的焦点,俄罗斯要的是保持大国地位,而非成为超级大国。
而在对中国造成的可能影响上,沙里亚提指出,俄乌战争带给中国复杂的情境挑战。乍看之下,西方的战略压力会被迫移往欧洲,中国获得了战略空间,也能藉冲突展现一定斡旋影响力,更能获得俄罗斯的战略依赖;但中国一向努力在西方与俄罗斯间取得平衡,更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会让中国在大国的现实利益与安理会成员国的责任间,陷入某种两难。
类似问题上,伊朗国际事务专家阿里·比格代利则有不同看法。其先是提到,伊朗与西方不睦多年,又与俄罗斯往来密切,不谴责莫斯科是自然的立场展现,且俄乌冲突暴露了美国与西方的集体失败,情势走向对伊朗有利,“可以看到,中国也很聪明地‘支持’了普京的行动,因为俄罗斯若能在乌克兰战场胜利,将能促成中国未来在台海的胜利。”但至于怎么“促成”,其便没有多谈。
综合上述言论,可见伊朗官方应对冲突相当谨慎,既不愿站到俄罗斯对立面,却也未高调赞扬战争;而民间虽有帝国陈年旧怨的情绪反应,也认为乌克兰战争难言正义,却大抵同意此次冲突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在抗阻北约进入高加索、屏蔽伊朗北境威胁的议题上。
然而3月上旬起发酵的伊朗核协议谈判,让舆论场风向起了变化。在此之前,伊朗民间或许仍是“国家利益”与“历史情仇”的两派博弈;核协议谈判生变后,舆论场的反俄言论刹那爆燃。
核协议引发冲突
而一切根源,还须从美国制裁俄罗斯说起。
3月8日,拜登宣布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英国随后跟进,表示将在2022年底前,逐步禁用俄罗斯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如此举动,看似是对俄罗斯的巨大冲击,其实反是替美国制造了新难题。
伊核谈判进入“最后阶段”,能源贸易“蓄势待发”。图源:视觉中国
首先,就美俄2021年的贸易数据观之,美国每日平均进口19.9万桶俄罗斯原油,如此份额仅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5%、美国进口市场的3%,故对俄施行石油禁运,其实既难打击俄罗斯经济,也不会让美国面临缺油危机。但此一举措会令国际油价“高歌猛进”,连带使得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最终引爆滔天民怨,摧毁拜登本就薄弱的执政光环,同时击溃民主党11月选情。
综观近期市场动向,受到俄乌冲突的烟硝扰动,油价本就徘徊在高位区间,敏感的市场迟未等来俄乌和谈成功的消息,美国又屡屡号召抵制俄罗斯石油,导致了价格的持续走高。
3月8日拜登宣布此一消息时,NYMEX WTI原油期货4月合约上涨了4.30美元/桶,涨幅3.6%,收于123.70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5月合约则上涨4.77美元/桶,涨幅3.9%,收于127.98美元/桶。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率已在2020年12月突破7%,又在今年3年来到7.9%,眼看8%门坎近在咫尺,拜登已无本钱置之不理,不论是创造利好消息,或是开辟能填补俄罗斯缺口的新油源,美国势必要有所行动。
此外,有鉴于欧洲各国对俄罗斯油气的高度依赖,眼下的对俄石油禁运,更多是英美一厢情愿的独角戏,难以形成大规模联合制裁,但若此时有日产百万桶规模以上的新供给方进入市场,欧洲便有可能响应美国的石油禁运号召,连手将俄罗斯打回休克疗法时代。故为维系大国威望、彻底击垮俄罗斯,美国也有必要寻觅新油源。
而综观如今态势,要满足上述战略需求,美国除了催促页岩油商“自立自强”外,便只剩两种选项: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或是解禁伊朗与委内瑞拉原油。
然而,OPEC内部对于增产一事立场分歧,阿联酋虽曾有过积极表态,却终究没能同其他成员达成集体共识;沙特一开始便在配合增产上兴趣缺缺,如今还传出“拟用人民币计价部分石油交易”的风声,对白宫来说简直晴天霹雳。而英国首相约翰逊同样参与了对俄石油禁运,为此不惜于3月16日亲自飞往利雅得游说增产,但结果仍是“空手而归”。
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阿联酋和沙特,商谈能源安全等问题。图源:视觉中国
眼看OPEC增产之路暂时不通,美国便转向委内瑞拉与伊朗。前者情境相对单纯,倘若美方解除制裁,展现一定诚意,委内瑞拉未必不愿配合,眼下美国已提出“以油换债”方案,委内瑞拉虽说立场亲俄,却也可能在国家利益考虑下同意;与之相比,解禁伊朗原油便复杂得多,既涉及美国重返核协议的谈判,也牵动了复杂的大国关系。
首先,伊朗谈判代表团强烈要求美国承诺,“未来不再轻易退出核协议”,但拜登也明确表示,其无法以法律约束未来总统遵守协议,如此意味特朗普时期的单边退出可能重演。
对伊朗来说,这无异是在同个地方跌倒两次,既让政府脸上无光,也可能因天降制裁打乱发展步调,冲天民怨更会影响政权稳定,因此伊朗此次格外小心,谈判因而反复延宕。
尽管如此,伊朗经济终究需要活水注入,美国如今也确在开辟油源上有求于伊朗。自2015年核协议签署到2018年特朗普退出前,伊朗每日约可生产380万桶石油;2018年后一度低至每日190万桶,如今约为略有恢复,约为每日240万桶。
如若美国重返核协议,市场估计伊朗能在4月至5月期间,每日额外增产50万桶,并在2022年底时每日额外增产130万桶,恢复2015年后每日生产350万桶以上的规模。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欧盟首个”,立陶宛宣布不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2022-04-03 09:28 乌克兰之殇 -
一架从英国起飞的飞机在英吉利海峡失踪
2022-04-03 08:47 不列颠 -
又一个谎言被揭穿?
2022-04-03 08:35 -
巴基斯坦也有政权更迭,但为何一直跟中国这么“铁”?
2022-04-03 08:19 这就是中国 -
乌克兰:不会签署任何规定俄罗斯拥有否决权的文件
2022-04-03 08:04 俄罗斯之声 -
欧盟发布去年对华贸易数据,逆差增长38%
2022-04-02 23:30 -
波兰总理:西方对俄制裁不起作用,这就是证明
2022-04-02 23:21 乌克兰之殇 -
巴陆军参谋长:我们希望加强和美国的关系
2022-04-02 23:17 巴铁 -
乌克兰平民驶过雷区,网友:地狱级驾考水平…
2022-04-02 22:42 -
乌克兰何时加入欧盟?他想起了一段笑话...
2022-04-02 22:11 俄罗斯之声 -
捷克劝俄外交官辞职,遭讽:美国小狗
2022-04-02 21:50 乌克兰之殇 -
俄外交部发言人:西方真的认为北京会被吓倒吗?
2022-04-02 20:48 -
阻扰无果,亚马逊或成立史上首个美国工会
2022-04-02 20:38 美国一梦 -
王毅:加快中泰铁路建设,助力泛亚铁路中线最终全面贯通
2022-04-02 20:08 中国外交 -
所罗门群岛成大国博弈竞技场?我使馆:该地区不应是任何人的“后院”
2022-04-02 20:01 中国外交 -
巴以在约旦河西岸再爆冲突,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022-04-02 19:51 -
车臣:谢谢拜登老铁刷的“大火箭”!
2022-04-02 19:25 -
“中国在东盟分而治之,美国拉拢如缘木求鱼”
2022-04-02 19:23 中美关系 -
白宫发言人被曝将离职,改当主播
2022-04-02 19:09 美国政治 -
胡春华:外贸一季度开局良好,但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
2022-04-02 18:5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