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炜:锂电池不会“等待”欧美,中国成电动车的“新心脏”
动力电池锂回收
很多人对动力电池存在偏见,认为锂、镍、钴的开采,以及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已经有一定的污染了,而报废的电池会造成更大的污染。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误区。
因为汽车锂电池和我们日常用的电池有本质的区别:首先,单块汽车锂电池是很大的,和手机锂电池、笔记本锂电池不同,汽车锂电池单块可能就有数百公斤,这使得其回收集中度非常高。
同样是收集一吨废弃锂电池,如果是手机电池,可能需要收集3万块废电池;如果是笔记本电池,可能需要收集6000块废电池;但如果是动力锂电池,只需要3台汽车就够了。
其次,和手机、电脑不同,汽车的报废是受到法律严格监管的。法律很难监管到你随意丢弃一台手机,但一定可以监管你不能随意丢弃一辆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这种监管,使得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回收率可以天然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
而锂、镍、钴价格的飞涨,也使得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仅回收锂一项,单台汽车电池就可以创造约1-2万元的价值;而算上镍、钴、铜、锰、石墨等可回收资源,单块电池完全回收创造的价值将超过3万元。
更何况,动力电池里相关有价元素的含量远高于自然开采的矿石品位。根据废旧三元锂电池组分研究,其正极材料里,钴占5%-20%,镍占5%-12%,锰占7%-10%,而锂占2%-5%。而电池中集流体还可以回收大量铜、铝等金属。这种经济上的利益,以及回收上的便利,将极大地刺激相关回收产业链的发展。
图:不同类型锂电池中正极材料里的元素组成(图源:startup-energy.org)其中,NMC为镍锰钴类型电池,NCA为镍钴铝类型电池,LCO为钴氧化物类型电池,LMO为锰氧化物类型电池。
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科研机构和企业早已开始相关的探索和业务了。有国外报道指出,中国现在有25家工业规模的电池回收企业,而全球锂电池回收能力可达每年25万吨,且仍在迅速增长。
在国外,美国的Redwood Materials公司,加拿大的Li-Cycle公司,以及美国能源部ReCell中心等,都在致力于开发锂电池回收技术和项目。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玩家,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在这方面也出台了众多政策。2021年11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就写进了国家五年发展规划。据测算,我国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可能达到35万吨,2027年可能会达到240万吨。相关企业,如邦普、格林美、金泰阁、瑞隆等,都开发了相关的业务。
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可分为预处理、浸出、深度处理三个过程。按照工艺划分,又分为火法回收工艺(干法回收工艺)、湿法回收工艺和生物法回收工艺。
湿法工艺是目前相对较为成熟的一种工艺,其效率相对也较高,回收率可达70%-98%。当然,目前存在的不足则主要是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及引入有害杂质元素等。大规模的回收利用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开发中。尤其是在经济利益和政策法规的双重引导和驱使下,相信相关的技术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回到欧洲关于将锂化合物归类为危险物质的提案来。常规锂化合物,如碳酸锂、氢氧化锂本身就属于强碱性物质,和常见的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接近的。而后者则是非常普遍的化工原料甚至是食品工业的原料。
虽然锂对人体的影响的确远高于钠,但这种归类为危险物质,必然会对锂化合物的各种环节造成影响,会明显提升任何包含锂的环节的成本,实际上就是变相地排斥了锂相关的产业链。背后的原因,连很多欧美人自己都没弄明白,就很迷的那种感觉。
笔者这里也只能猜测,可能是传统车企受到新能源车企的挤压,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特斯拉CEO马斯克最近还说在德国柏林的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的“环保团体”想尽任何方法来阻碍特斯拉柏林工厂的正常运转,以及抬高其运行成本,最终就是试图将其逼走。这些“环保团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是否有传统车企通过NGO甚至是地方政府来施加影响力,很值得玩味。
当然,最终这项法案是否会得到最终执行,其实也应该打上一个问号。欧洲已经够分裂了,这个打着环保和公众安全旗号的法案,让我们发现了欧洲环保主义的多重标准,只是欧洲众多分裂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对于中国来说,当我们认定了发展的方向,就会制定长期的、可行的政策,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这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低碳减排也好,能源安全也好,产业弯道超车也好,只要我们明确了方向,我们就是一个字: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并且在干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没有电池就造电池;没有芯片就造芯片;锂不够了就去海外找,去海外收购;电池可能起火,就开发稳定的电池技术和电池管理技术;电池要退役了,就发展资源回收技术和产业……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欧洲分裂就让它分裂吧,美国党争就让它党争吧。而我们只相信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蔚来的命运多数取决于电力的占比
2022-07-07 12:57 汽车工业 -
商务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自由流通
2022-07-07 11:57 -
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出台:无人驾驶可上路,事故可追偿
2022-07-06 14:30 观网财经-汽车 -
汽车购置税减征满月:有4S店30万以下车型“库存不够用”
2022-07-06 07:06 -
吉利收购魅族,车企开始争夺智能化主动权
2022-07-05 20:44 汽车工业 -
27.99万元起售,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上市
2022-07-01 17:23 汽车工业 -
上汽集团眼中的“星云平台”和“七分之一”
2022-06-30 11:41 汽车工业 -
被美做空机构称夸大收入,蔚来火速否认
2022-06-30 10:54 -
一汽-大众家轿双车上市,价格价值战略持续进阶
2022-06-29 15:00 汽车工业 -
欧盟各成员国就“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达成共识
2022-06-29 14:59 观网财经-汽车 -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协力发布CHN平台,阿维塔之战正式打响
2022-06-27 21:12 汽车工业 -
长安深蓝SL03开启预售,主打性价比并对标Model 3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回归四缸,长安福特全新福克斯上市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上汽大众新朗逸上市,12.09万元起并提供两种外观设计
2022-06-27 13:21 汽车工业 -
蔚来一测试车辆从上海总部大楼坠落,两名试车员不幸遇难
2022-06-23 19:57 汽车工业 -
特斯拉Autopilot被揭老底:碰撞前1秒甩锅车主
2022-06-21 15:34 汽车工业 -
广汽本田极湃1入局,合资新能源战场急速升温
2022-06-21 15:32 汽车工业 -
2022款欧拉好猫GT 401公里续航版本正式上市
2022-06-20 20:07 汽车工业 -
工信部:我国汽车生产全面恢复正常
2022-06-18 07:17 观网财经-汽车 -
特斯拉中国也涨价!Model Y上调1.9万元
2022-06-17 21:39 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41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