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炜:锂电池不会“等待”欧美,中国成电动车的“新心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石炜】
最近,欧洲在电动车市场又出现了一些比较迷的操作。6月8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提议,将一些常见的锂化合物作为有毒有害物质和危险品进行管制,包括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
这将使得上述材料的进口程序、生产和处理变得复杂,将锂盐添加到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清单中,可能会促使锂生产、储存、运输、制造等行业的一系列项目的修订。
该提案没有禁止锂进口,但如果立法,将增加加工商的成本,因为这意味着更严格的对锂化合物加工、包装和储存的监管规定。
更严格的规定自然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一方面,位于欧洲的锂矿开采及锂盐制造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欧洲对锂化合物的进口、储存和下游制造行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例如,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Albemarle公司表示,如果该计划被接受,它可能会被迫关闭其在德国北部朗格尔斯海姆的工厂。首席财务长斯科特·托齐尔(Scott Tozier)说,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将无法进口其主要原料氯化锂。该部门的年收入为5亿美元,工厂拥有600多名员工。
托齐尔警告说,宣布锂盐有害的决定将促使包括电池回收商在内的欧盟生产商大批离开,这种分类将“阻碍欧盟电池供应链的本地化,而是将生产过程转移到非欧盟地区,从而产生进口需求”。
欧盟委员会估计,到2030年,欧洲对锂的需求将是2020年的18倍,到2050年将是2020年的60倍。而将锂归类为有害物质这一做法,将对欧洲电池用锂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回收造成额外负担。
为什么欧洲会出台这种法规呢?
任何提议和法规,都是人提出的。既然是人提出的,那一定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欧洲素来就有“环保主义”的思想。为什么这里“环保主义”打引号呢,因为从客观上来看,这是一种建立在高水平生活和文化政治制度自信基础上的,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优越感。
这种所谓的“环保主义”,特点就是将生活物资的生产及报废环节外包到第三世界,自身维持高能量消耗水平的同时,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谴责他国发展的“环保”卫道士。
一开始,这种“环保主义”是有正面意义的,那就是欧美自身还是生产制造原产地的时候。《寂静的春天》一书,正是这种思想的开端。
但当数十年后,欧美将生产制造业外包到第三世界,这种思潮逐渐被政客和智库利用,有意形成了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思想武器,作为对第三世界的发展进行打压和钳制的工具。而在互联网渗透率高企的今天,“How dare you”则成了这种思潮扭曲发展的一个缩影。
正是在“环保主义”的影响下,欧美对于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欧美的计划里,欧美汽车厂商可以依靠规模及利润,大规模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中去,从而继续对新技术进行更大规模的垄断,封死后发国家在汽车产业向上发展的道路。这种方法用来对付中小型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有效的。
一来中小国家多数全盘照搬西方的多党执政模式,这种模式给西方渗透和影响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西方只需培植反对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鼓动,同时联合跨国企业进行披着商业外衣的隐形经济制裁,就可以造成中小国家的政体动荡。
而动荡的环境是难以孕育真正有竞争力的研发型企业的。即使有少数有志企业成为“漏网之鱼”,也可以动用经济力量进行打击或收购。
中小型国家层面几乎没有能力去保护这些企业,自然也不可能培育起真正构成挑战的企业。从二战以来,除了美国驻军的国家,几乎再没有国家能够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更是如此。
但是,除了中国。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无论是上游的锂矿镍矿钴矿等的探测开采收购,还是中游的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制造,以及下游汽车厂商生产环节,都占据着世界主要地位甚至是首位。
2022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03万辆,其中中国一国独占120万辆,远超“外国”的83万辆。而欧洲虽然位居第二,却“仅有”54万辆。整个欧洲数十个发达国家,加起来不到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半。
动力电池这一块,中国发挥的头部效应同样明显。2021年中国企业动力电池产量占世界比例约为54%,2022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95.1GWh(亿瓦时),同比增长93.3%。
这个市场份额主要是中日韩三个国家的——1-4月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名企业市占率高达92%,全是中日韩的企业,没有任何一家欧美企业入围。
第一名是中国宁德时代,一家独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达到33.7%的份额。一季度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224.5%,市占率也大幅提升至12.1%。根据SNE数据,一季度仅排名前6的中国企业的动力电池市占率就高达55.3%,同样超过了“外国”。
这种势头在4-5月依然没有停止。中国1-5月动力电池产量飙升到165.1 GWh,装车量83.1 GWh。动力电池目前基本上都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可见,新能源汽车本来是欧美提出的概念,结果却被中国给发扬光大,现在反过来挤压了传统欧美,尤其是欧洲汽车厂商的市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蔚来的命运多数取决于电力的占比
2022-07-07 12:57 汽车工业 -
商务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自由流通
2022-07-07 11:57 -
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出台:无人驾驶可上路,事故可追偿
2022-07-06 14:30 观网财经-汽车 -
汽车购置税减征满月:有4S店30万以下车型“库存不够用”
2022-07-06 07:06 -
吉利收购魅族,车企开始争夺智能化主动权
2022-07-05 20:44 汽车工业 -
27.99万元起售,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上市
2022-07-01 17:23 汽车工业 -
上汽集团眼中的“星云平台”和“七分之一”
2022-06-30 11:41 汽车工业 -
被美做空机构称夸大收入,蔚来火速否认
2022-06-30 10:54 -
一汽-大众家轿双车上市,价格价值战略持续进阶
2022-06-29 15:00 汽车工业 -
欧盟各成员国就“2035年禁售燃油车计划”达成共识
2022-06-29 14:59 观网财经-汽车 -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协力发布CHN平台,阿维塔之战正式打响
2022-06-27 21:12 汽车工业 -
长安深蓝SL03开启预售,主打性价比并对标Model 3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回归四缸,长安福特全新福克斯上市
2022-06-27 21:11 汽车工业 -
上汽大众新朗逸上市,12.09万元起并提供两种外观设计
2022-06-27 13:21 汽车工业 -
蔚来一测试车辆从上海总部大楼坠落,两名试车员不幸遇难
2022-06-23 19:57 汽车工业 -
特斯拉Autopilot被揭老底:碰撞前1秒甩锅车主
2022-06-21 15:34 汽车工业 -
广汽本田极湃1入局,合资新能源战场急速升温
2022-06-21 15:32 汽车工业 -
2022款欧拉好猫GT 401公里续航版本正式上市
2022-06-20 20:07 汽车工业 -
工信部:我国汽车生产全面恢复正常
2022-06-18 07:17 观网财经-汽车 -
特斯拉中国也涨价!Model Y上调1.9万元
2022-06-17 21:39 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76“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2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2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7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