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溱:如何看待“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
三、一刀切的问题
1.加码原因
很多情况下,如果A地有疫情,A地人员外出到B地的时候,会被B地加码,原因有几个:
(1)A地出现了严重的瞒报现象。
(2)两地的疾控技术水平不一,如果A地疾控技术水平较低,或者出现了流调能力挤兑,则A地外出人员感染概率就会很快增加。
(3)很多地方没有按第九版要求公布病例轨迹,无从判断该地疫情传播范围。
(4)另外跨省合作较为困难,如果B地发现一个来自A地的旅客,即使B地获得该旅客的全部流调轨迹,但由于A地的轨迹未公开,B地无法将该旅客在A地的轨迹和A地其他病例的轨迹核对,实际无从判断该人员的风险。
这时B地只能对A地的人员搞一刀切。
只有A地、B地的流调能力都较强,且都诚实公布疫情数据,流调能力没有挤兑的时候,两地才能都做到精准防控,才有互信的可能。
如果要做到风险地区划分、风险人员划分结果的“全国互认”,彻底解决“过度防疫”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对流调能力进行“评级”,然后才可能建立“互信”。
2.不同地区需要调整利益关系,才能更好的防外溢
外溢病例不造成本地疫情反弹的隐患,但输入病例会,但流调花费的人力物力很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已经外出人员进行流调,本地受益较小。
但疾控是属地化的,每个地市对本地的传播链最清楚,外地想搞明白很困难,所以“防外溢”比“防输入”更容易。
但“防外溢”需要门槛,成本也很高,中西部地区付出较多努力才可能达到。
而外溢的后果由其他地区承担,被输入疫情的地区还承担着“过度防疫”的责难,造成了两地投入产出的不对等。
为了协调两地关系,可考虑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例如发生疫情外溢的地区承担被外溢地区的损失(限于直接外溢人员、该人员的密接、次密接,后续传播属于被外溢地区的责任),推动各地加大投入,提升流调能力。
四、境外输入压力有多大
从数据来看,入境航班熔断取消后,新增入境人数相对有限。
2015年数据:国庆黄金周期间,上海口岸出入境总人数达76.2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日均出入境人数近11万人次。(可计算为日常入境5万人)
2022年数据:10月1日至7日,上海浦东机场口岸入境客货邮航班约1400架次,旅客约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可计算为日常入境0.45万人)
而上海口岸入境占全国入境总数的50%左右,所以全国日入境人数约为0.9-1万/天。
熔断的航班量可以关注民航局官网11月2日熔断情况
www.caac.gov.cn/ZTZL/RDZT/GJHBRDXX/202211/t20221103_216276.html
7天时间涉及的熔断航班为10架,约2000-3000人,每天平均300-400人。如果取消熔断,对国际旅客旅程的干扰会大幅缓解。入境人数会增加3-4%。而这些航班量并不会导致入境环节的风险大幅加大。核酸后到登机前这段时间的感染概率、较短隔离期限漏掉病例的概率对疫情输入的影响较大。
五、应该做好的准备
1.财力保障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地区差异很大。
欠发达地区本身财政不足,既无力承担大量患者的医药费,承担隔离、转运等防控费用也较为困难。
在疫情期间,不同部门的利润情况相差很大,可以考虑用税收进行调节。
2022年的贸易顺差仍然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06%,可考虑在高利润出口行业调减出口退税(部分税收可以转嫁境外),用这部分截流的税收(可以暂定为每年7000亿元人民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补贴。
补贴的内容有:
· 医务人员培训、医疗设备增购的费用
· 疾控人员的培训+到外地参与实战+邀请发达地区疾控人员指导的费用
· 公安图侦人员培训费用(图侦人员负责找公共场合密接)
· 核酸筛查费用
· 密接、次密接等人员隔离费用
· 新冠治疗费用
· 被隔离人员停工补助
· 静态管理期间停业补助
2.加强培训
在疫情防控领域可以开展实战化的培训,培训分为几个部分:
· 疾控相关的理论
· 其他地区控制疫情的实战经验
· 其他关联学科中和疾控有关的部分
· 封城期间的物资配送(上虞封城期间,将物资分拣放在旁边的杭州,按户打包好的物资直接送小区,不仅保证了物资供应,也控制住了保供链条的感染问题)
· 封城期间就医问题
课程采用直播+录播+图文文字稿的形式进行,由一线专家录制,全国疾控人员进行线上培训,看不明白的可以反复看录像。
可以考虑让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人员双向流动,西部地区人员现场学习。
3.建立全国流调机动队伍
但即使是开卷考试,也有考不好的人。
人员如果没有经过实战,上战场就会出问题。
在不遗漏的情况下做到“精准”,对疾控队伍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要求非常高。
不能准确决策,就无法做到“精准”,想要减少外溢,就只能扩大化,搞“一刀切”。
所以提升防疫能力并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支援。
疫情早期处置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流调跟得上,密接、次密接能及时隔离,就能低代价控制疫情。
· 欠发达地区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疫情,人员经验不太足,各种资源也不够,靠自己的力量明显顶不住规模较大的疫情,导致了防疫力量的击穿。
· 欠发达地区遇到疫情的概率并不高,如果各地都组建技术能力较强的队伍,则可能长期闲置。
所以组建全国机动队伍是相对经济的选择。
对于上级部门而言,应该安排专门的预案和支援队伍。
· 首先需要明确全国330多个地市级行政单位中,哪些有能力精准防控,哪一些搞不定。明确每个有问题的地区一旦发生疫情,需要何种规模的支援。
· 另外还需要提前组建专门的支援队伍,并提前进行训练和磨合,一旦有疫情必须立即投入。
· 支援高海拔地区的团队应当选择没有高原反应的人员。
4.信息系统保障
基层人员需要能将敏感个人信息与可公开的轨迹信息隔离、轨迹可以转为坐标、方便访问的流调信息系统,不是流调文件管理系统。
5.明确“精准防控”状态的进入条件和退出条件
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什么时候该“精准防控”,什么时候该“静态管理”,应当更细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超千批新疆太阳能组件在美港口积压,外交部回应
2022-11-11 19:50 中美关系 -
北京:要以快制快,快封快解,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
2022-11-11 19:44 抗疫进行时 -
港警公布调查进展:承办商涉嫌虚报装置重量,5人被捕
2022-11-11 19:21 -
广州海珠区:农贸市场暂停营业,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暂停服务
2022-11-11 18:01 抗疫进行时 -
北京增本土感染者70例,包括社会面6例、重症1例
2022-11-11 18:00 抗疫进行时 -
广州即日起落实20条,目前在隔次密者解除隔离
2022-11-11 18:00 抗疫进行时 -
外交部: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绝不是躺平
2022-11-11 17:41 抗疫进行时 -
奶茶店未先说扫码被封?官方回应:正在核实
2022-11-11 17:37 抗疫进行时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2022-11-11 16:17 抗疫进行时 -
交通运输部:在隔离转运、人员流动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
2022-11-11 16:10 抗疫进行时 -
武汉市原副市长张光清主动投案
2022-11-11 15:40 廉政风暴 -
中科院公布27个侵权行为情况
2022-11-11 15:11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
2022-11-11 13:31 抗疫进行时 -
长三角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2022-11-11 13:15 宏观经济 -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今日闭幕
2022-11-11 12:26 世界互联网大会 -
歼20空地通话为人民空军庆生
2022-11-11 12:08 -
西安有城管向商户收保护费?当地回应
2022-11-11 11:54 -
疑似“ 南京大学周某事件”举报人母亲:儿子患精神疾病 ,举报信息不实
2022-11-11 11:13 -
-
河南新增本土124+2881,其中郑州124+2864
2022-11-11 09:3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4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6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