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将赴港上市,“不融资”远非终点
【导读】 继小鹏、理想相继赴港上市后,蔚来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终于获得批准,尽管蔚来此次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但以蔚小理为首的一线新势力集团,正拉开新一轮的资本争夺战。
(文/张家栋 编辑/娄兵)2月28日,蔚来汽车正式发布公告,已通过香港交易所聆讯,获得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原则上批准。据悉,本次上市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公司计划于2022年3月10日开始挂牌交易。
至此,国内公认的头部新势力企业“蔚小理”已经全部实现位于美股与港股的“双重上市”。
但与另外两位竞争对手不同的是,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的赴港上市已经在资本层面为二者募集到可观的资金用于研发、公司运营与销售渠道搭建,而最早在纽交所敲钟的蔚来,却在资本筹集的竞争上落了下锋。
不过,蔚来并非首次想要回归港股,早在去年3月,蔚来便正式提交了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二次上市的申请,但由于此前所建立的用户信托基金以及公司结构问题,早早拥有赴港之心的蔚来,却成了“蔚小理”中最迟入局的一位。
路透社曾经的披露中曾提到:“三家新造车赴港上市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以满足技术开发和扩大销售网络的需求,进而更好地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资本失速
与传统汽车制造厂商的运营方式不同,新势力造车近乎白手起家的姿态,注定了资本市场对其发展节奏的影响。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度以及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蔚来汽车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9.5亿元、78.2亿元、162.6亿元、262.4亿元。且自2020年起,蔚来汽车毛利实现扭亏,达到18.7亿元。同时,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至2021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蔚来汽车累计净亏损达到265.3亿元。报告期内,蔚来汽车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96.4亿元、119.9亿元、53.0亿元、18.7亿元。
在盈利细则中,不难看出,蔚来汽车的毛利增加与净利亏损较少,主要源于汽车销售增加导致毛利增加以及营业费用减少。
但同时,蔚来也提到其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补贴、经济激励措施及政府政策的可得性及补贴金额。从2022年开始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或将影响到蔚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的节奏。
另一方面,由于蔚来在美股呈现出的不稳定性,以及小鹏、理想相继赴港上市成功的影响,投资者以及汽车销售市场对于蔚来的积极性开始出现下滑。
2021年7月,蔚来市值一度保持在800亿美元以上,但从去年下半年其他新造车相继上市后,蔚来汽车股价出现大幅下滑,截至发稿前的最新交易日数据,蔚来总市值已经跌至333.1亿美元,折损近60%。相较之下,小鹏与理想不仅在美股保持了总市值的稳定,同时还在港股获得了足量的投资额度以快速拓充产品体系。
在整车消费市场,跑速放缓的蔚来同样面临着被竞争对手反超的局面。去年6月,作为新势力领头羊的蔚来尚以8083辆的单月交付成绩领跑市场,但从第四季度开始,拥有最多产品数量的蔚来不仅在交付量上理想、小鹏相继反超,后来居上的哪吒、零跑等年内成功上市的车企甚至“扬言”要将蔚来从头部集团拉下马。
全力起跳
资本与市场的共同选择,显然已经威胁到蔚来的持续扩张之路。
2022年新年刚过,喜欢把底牌藏到NIO Day的蔚来,便早早展现出了“亢奋”的一面。除了在NIO Day上发布了旗下第六款新车ET5,并宣布将于年内交付外,蔚来还陆续公布了两款年内即将发布的新车计划。
不仅如此,蔚来创始人李斌还罕见地“口出狂言”表示燃油车已经不再顺应消费需求的趋势,将蔚来ET5及今后产品直接对标宝马,以展示近年蔚来汽车的研究成果与豪华实力。
新的一年一季度刚刚过半,蔚来又打起了造手机的心思。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指出:“无论是吉利还是蔚来,他们造手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手机,而在手机所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蔚来的做法,更像是在智能化时代全面发展下的以攻代守。”
只不过,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留给蔚来自我调整的时间并不充裕。
尽管在资金层面,蔚来已经摆脱了3年前刚刚在美股上市时的紧迫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蔚来现金储备共计约470亿元人民币(73亿美元),同年11月,蔚来再度完成约127亿人民币(20亿美元)美股ATM增发(At-The-Market Offering),这意味着蔚来如今手上至少握有600亿人民币的充沛现金流来保障短期内的战略推进,但资本的转化如何快速转化为市场成果与成绩,则取决于蔚来今年在多款全新产品上的市场表现。
此外,在蔚来聚焦豪华市场的先决条件下,细分市场的增量局限性以及产品本身的同质化,注定将限制蔚来在市场中的表现。加之2022年,以大众、通用、丰田、本田为首的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全面电动化发力,蔚来在市场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凭借市场表现获得资本的持续青睐,仍是难题。
回首新势力车企的发展历程,“蔚小理”的成功赴美,开启了乱战时代下新势力的破局之道,但如今三者的回归港股,则预示着头部新势力们在完成前期从0到1的品牌建设后,即将迎来新一轮资本争夺的全新局面。而这一次,作为末位入局者,蔚来的“不融资”上市远非终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张家栋 
-
1月轿车市场:同比下滑6.2%,B级市场两极分化严重
2022-02-25 16:59 汽车工业 -
1月SUV市场:同比下滑3%,跑赢大盘
2022-02-25 12:49 汽车工业 -
冷却液渗漏或导致无法启动,奔驰终于开始召回EQC
2022-02-23 16:12 汽车工业 -
微蓝6冬季续航减半,充分暴露别克新能源短板
2022-02-23 15:19 汽车工业 -
北京现代的20周岁生日礼物是关停重庆工厂?
2022-02-22 17:10 汽车工业 -
从3名“背包客”到69.7万辆再到MG EH32,看上汽集团海外业务
2022-02-22 14:28 汽车工业 -
福特转型“不惜一切代价”,正考虑拆分向好的电动车业务
2022-02-22 09:30 汽车工业 -
欧拉暂停部分车型收取订单,特斯拉在中国大规模召回
2022-02-21 17:03 汽车工业 -
集体涨价,新能源汽车是开倒车吗?
2022-02-18 15:18 汽车工业 -
长城汽车1月销量超11万辆,旗下五大品牌表现不一
2022-02-18 15:18 汽车工业 -
“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业务”?是片面解读
2022-02-18 11:02 汽车工业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迈出电气化关键一步
2022-02-17 17:37 汽车工业 -
吉利汽车新年首月销量达标,新能源再涨
2022-02-16 19:07 汽车工业 -
长安集团1月销量突破27.7万辆,自主业务再拿头名
2022-02-15 18:19 汽车工业 -
东风雪铁龙:打响“后合资时代”第一枪
2022-02-15 18:18 汽车工业 -
一汽集团1月销量:红旗创纪录,丰田同比下滑近4成
2022-02-15 17:02 汽车工业 -
1月乘用车市场:自主反超主流合资,新能源创新高
2022-02-15 16:23 汽车工业 -
广汽集团1月销量超23.7万辆,同比增长9.16%
2022-02-15 16:22 汽车工业 -
奇瑞集团1月销售10.7万辆创多项历史新高,只是偏科依旧
2022-02-14 18:28 汽车工业 -
东风集团1月销售汽车超30万辆,同比涨超10%
2022-02-14 17:49 汽车工业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