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晖:刚创业觉得威马成功可能性五五开,现在有百分之八九十
关键字: 威马威马沈晖导读“续航600km”、“补贴后9.9万”,这是让威马引爆国内电动车市场的两个噱头。不久前威马正式公布旗下首款量产SUV车型EX5的售价及配置,沈晖说,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正在大增。“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觉得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是五五开,现在我认为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机会。”“续航600km”、“补贴后9.9万”,这是让威马引爆国内电动车市场的两个噱头。不久前威马正式公布旗下首款量产SUV车型EX5的售价及配置,沈晖说,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正在大增。“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觉得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是五五开,现在我认为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机会。”
如果从未来的某个时点来看中国经济,大致在2010年之后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传统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开始改变,消费和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时点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始。
从“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新能源汽车都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一国家战略中,电动汽车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中国的意义有三:一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二是实现零排放,三是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
从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至今,电动汽车在中国抓住宝贵的时间窗口,“换道先行”,在没有国外成熟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用市场化的力量,大举投入研发,初步建立起产业链,也较早引入了信息化、智能化因素。“造车新势力”成为行业一大特色,也倒逼传统车企加速变革。经过迭代进步,中国用户对国产电动汽车的性能、驾驶、乘坐体验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电动汽车关联着信息革命、交通革命、能源革命,是将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相互链接的纽带,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柱性、引领型产品。
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WM Motor)的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Weltmeister),愿景是致力于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通过数据高效驱动智能硬件发展,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截至今年9月,团队规模超过2500人,在德国萨尔州建立了整车技术中心,在美国硅谷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是集团总部和设计·采购中心,北京是区域总部及政策研究中心,成都是全球研发总部及运营中心,浙江温州是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威马还构建了新零售渠道网络。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9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结构工程硕士,此后一直在跨国公司工作。他担任过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2009年12月加入吉利集团担任副总裁,后来担任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
威马汽车最近与成都市政府签约,将在龙泉驿建设全球研发总部,斥资55亿元。沈晖认为,成都是一个全面新兴的研发中心发源地,威马的研发总部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实力,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的集群,也宣告了威马智能电动汽车全球多地研发机构协同运转的“零时差时代”即将到来。
不久前威马正式对外公布了旗下的全车交互纯电SUV——威马EX5量产车型的售价(补贴前售价为18.655—24.73万元),沈晖说,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正在大增。“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觉得威马成功的可能性是五五开,现在我认为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机会。”他的信心来自于对用户越来越理解,对产品越来越理解,“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以产品作为我们的专注点,威马希望从产品创造、产品制造和产品运营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突破。”
威马能成功吗?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威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秦朔大真探”约访了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
我特别喜欢冒险
秦朔:古语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差不多在45岁的时候,你创立了威马。这是性格因素,还是看到了行业的巨大机会?
沈晖:虽然以前一直在跨国企业工作,但是我觉得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安分的想法,特别喜欢冒点险。就算在500强做的时候,也都是带领团队做一些风险相对比较高、比较创新的业务。所以我认为在45岁时出来创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2015年的时候,我感觉中国整个汽车工业正在向出行方面转变,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跟几个朋友一起来尝试,创立了威马汽车。
秦朔:你在菲亚特、吉利的经历,对你在这样一个时点创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沈晖:我很感谢以前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对产品的理念、对用户端的理解,以及怎么把一个想象的东西变成真正成功的商业案例。当然,我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和资源。威马现在所处的行业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如果没有积累,可能很多想法只能停留在想象或书面,很难真正变成产品和服务交给一个用户端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
威马是个“杂交体”的公司
秦朔:我们注意到当下的造车新势力都有不同的行业背景,你把自己定义成传统势力还是“杂交型”?
沈晖:我觉得我们更多是“混合型的杂交体”。我本人就是如此——在美国读书时自己动手写代码,做软件分析力学结构,后来参与到实体经济。威马也是“实体+互联网”的团队。汽车产品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硬件,我们做的电动智能汽车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体经济的经验,加上互联网创新的理念及技术。
秦朔:这种“软硬结合”的特色会不会反映到公司的人力团队组建结构上?
沈晖:我们70%的人才针对的是汽车产品的实体经济部分,30%则是一些互联网人才,这个三七开的团队结合还是相当不错的。
威马当下有两个核心技术,一个是三电(电机电池电控),一个是智能化,我们有很多创新。从一开始我们就强调,不是每个有光鲜简历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关键要看价值观是否一致,做事风格、文化是否一致,这样才能1+1大于3。
C2M对于威马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秦朔:威马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智能造车C2M(消费者-制造商),具体是怎样一个模式?
沈晖:威马希望提升用户的消费的效率,这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在买车时,用户可以对车辆配置有更多的选择,另一个是在使用过程中效率更高。所以我们在建工厂的时候,从零开始就考虑C2M模式,让用户订单能得到及时反馈。
威马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模式的企业。传统汽车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制造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很难推倒重来,只能慢慢迭代提升。这便给了威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从零开始规划供应链管理体系,让用户在买车、用车的行为上效率更高。
秦朔: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和以前相比有哪些真正的突破性进展?
沈晖:用户在下单时,在参数上可以有很多选择,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得到简单明了的实际交付时间。同时,在成本上(购车价格)也会得到反映。总体来说,用户购车效率提高了,体验也不同了。
威马不会像特斯拉那样屡次跳票
秦朔:相比小鹏、蔚来,威马在量产方面是不是步伐慢了一些?威马怎样考虑这一节奏?
沈晖: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自己的节奏,不会像特斯拉那样有好几次跳票,说了做不到。我认为,在传统汽车公司历练过的人,对项目节点的时间控制特别严。对我们来讲,这个时间节点错失掉就意味着质量问题、成本问题。威马希望提升用户的消费的效率,这有两个重点,普通用户可以到威马的线下店大面积提到车,而不是10辆、20辆。我认为起码可以到10000辆,才是真正的量产。
秦朔:威马的第一款车就是量产车,且定位非常独特,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沈晖:我认为,全世界目前还缺乏一个真正电动汽车的普及者。普及者的概念是什么?首先,价位要适中,但体验一定要好。这个体验不是跟电动车比,而是跟传统燃油车比。否则用户凭什么要把燃油车换成电动车?威马要做的,就是要让用户“用得起、用得爽”,同时要有量。
要突破量产这一瓶颈,最主要的是核心团队的经历。在产品大面积的交付过程中会有很多坑,有些坑就算你避不开,你也知道怎么爬出来。这也是威马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200亿,只是进入造车领域的一个门槛
秦朔:这么多不同背景的投资人投资威马,你怎么去说服他们的?他们投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沈晖: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是一个产品公司,同时我们的团队结合得比较好。我们内部开玩笑说,威马是一个新世代的汽车人,加一批创新互联网的人在做这件事。另外一个玩笑是,他们认为我们的PPT做得不好,可能做产品会做得比较好”。
秦朔:目前威马融资的金额和你们进度的匹配如何?
沈晖: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200亿元(注:目前威马实现的融资额度),只是一个进入造车领域的门槛,对团队来讲,现在的精力还是把产品做好,能够按照时间节奏来交付给用户。威马认为生存的底线应该是10万辆。
秦朔:现在的“造车新势力”会不会像之前共享单车那样比着烧钱?威马怎样保证花钱的效率?
沈晖:很多人把我们跟共享单车进行比较,我们认为两者之间模式并不同。首先,共享单车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可能主要依靠资本。实际上,我当时判断,除了资本以为,还要靠运营效率,谁的线下能力的运营效率最高,谁就是最牛的。对造车来说,有三个重要的门槛:懂技术、价值观一致的团队;资本效率;产品能力。产品能力决定了谁可以很快地跑到及格线(即年销10万辆)。谁的产品能力强,用户可以用得起、用得爽,才能走得更远。
威马要做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
秦朔:对年产销3000万辆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你觉得“造车新势力”什么时候才能对汽车市场产生结构性冲击?或者说迎来拐点性的变化?
沈晖:我认为在2020年前后,如果一年跑不到10万辆以上的新车,一个公司生存就不容易了。到2025年应该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势力,我们是按这个逻辑在做的。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远远不够,特别是优质产能是稀缺的。
秦朔:经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你希望威马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什么样的形象?
沈晖:我希望用户想到威马时,是一个世界级智能电动车普及者的概念,不是有钱人的玩具,或者只解决个别有钱人的新能源出行的需求。威马就是要做大众化的普惠人民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标签 造车新势力- 原标题:沈晖:威马要做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不会像特斯拉屡次跳票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喆
- 最后更新: 2019-04-28 17:59:22
-
零跑与捷克BV Trade签署备忘录 将旗下汽车卖到欧洲
2019-04-28 17:59 “零跑”新势力 -
涉嫌排放造假被美司法部调查 福特坚称与大众“排放门”无关
2019-04-28 17:12 汽车工业 -
总投资100亿 比亚迪将建第4家纯电动乘用车工厂
2019-04-28 15:54 -
看好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日本电产在华新建电驱工厂
2019-04-28 15:18 新能源汽车 -
2019上海车展回头看:中国引领的“电动浪潮”
2019-04-28 14:40 2019上海车展 -
一家公司买了278台特斯拉后悔了,三问特斯拉:修不修?赔不赔?认不认?
2019-04-28 09:32 -
各项费用增加 东风汽车一季度净利润下滑10.4%
2019-04-27 14:53 -
韩法院维持宝马罚款:整份测试结果都是伪造的
2019-04-27 14:14 汽车工业 -
4月高管集体减持:吉利回应“期权到期行权”
2019-04-27 11:28 -
特斯拉自燃当事人发声:4个电池模组烧毁 感谢消防官兵
2019-04-27 10:38 -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客车:海外扬帆六个春秋,出口数量全球第一
2019-04-27 09:03 -
《复联4》中风光无限的这款新车,现实中却面临生产困境
2019-04-26 13:59 汽车工业 -
涉嫌向“排放门”停职高管支付奖金 大众再遭德当局调查
2019-04-26 11:08 汽车工业 -
快看!那些奔跑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车企
2019-04-26 11:08 一带一路 -
4S店收取金融服务费背后:“低价抛车”致使一半经销商亏损
2019-04-26 09:51 -
王传福:买10万电动车比6万燃油车更划算!
2019-04-26 09:44 -
长城汽车董事长:哈弗F7今年5月份将在俄投产
2019-04-25 20:57 汽车工业 -
3个月过去了,车市的春天还没到吗?
2019-04-25 11:57 汽车工业 -
比亚迪回应e5电动车武汉起火事件:电池完好无损
2019-04-25 09:45 -
2019年第一批C-NCAP成绩出炉,斯威G01仅得两星
2019-04-25 09:41
相关推荐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0“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06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69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评论 194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评论 179最新闻 Hot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
“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
特朗普明天将在白宫开会,讨论TikTok命运
-
“白宫正研究:丹麦给格陵兰6亿,我们加价”
-
美国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让美国再次安全
-
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
“欧美关系搞砸了,欧盟准备以自己的方式应对中国 ”
-
周一鸣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讲超25小时,狂喷特朗普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