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员建议提高“醉驾”入刑门槛,真的可行吗?
-
周弋博冲冲冲!
最后更新: 2023-03-02 17:47:11“醉驾”案件激增,占用了多少司法资源?
与“醉驾”入刑产生极大威慑力相对应的是,危险驾驶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第一大罪”。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国各级法院在2021年共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34.8万件。这也意味着,一年就有数十万起案件需要走完公刑事诉讼的全套程序。
“一个刑事案件到一审法院判决,需要经历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审判三个阶段,即使适用速裁程序,到一审判决,也通常至少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刘璐介绍道,“对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或者案件无法适用速裁程序的,历时会更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第二百二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第二百二十五条 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此外,对“醉驾”的严厉查处,也对一线的公安交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018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当年5月25日至27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动警力30.2万人次集中开展酒驾醉驾毒驾统一夜查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共出动检查车辆229.1万辆,查处酒驾1.6万起、醉驾1458起、毒驾65起。
2022年8月19日至21日,广东省公安机关开展涉车违法犯罪专项整治集中夜查统一行动,累计出动警力32.6万人次,路查路检车辆86.4万辆次,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4326宗,其中醉驾1422宗。
全国各地类似的消息还有很多,一旦各地公安机关开启专项整治行动,出动的警力次处总会在数日内达到六位数。
提高“醉驾”入刑门槛,真的可行吗?
“醉驾”案件的激增与司法资源的消耗,让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想到了提高“醉驾”入刑门槛或者干脆取消“醉驾”入刑的方案。
今年两会前夕,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可以将刑法目前规定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即构成危险驾驶罪,修改为“醉酒驾驶机动车并导致不能安全行驶、对公共安全产生紧迫现实危险的”,才构成危险驾驶罪。
如此一来,并不是只要醉酒后驾车就会构成危险驾驶罪,而是醉酒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导致行为人无法安全驾驶的,才能构成犯罪。
同时,该委员还建议,可以将“醉驾”的标准从原来的80mg/100mL以上提高到200mg/100mL以上。
对此,刘璐认为,虽然这种修改会让“醉驾”的入刑标准更加严苛,但“不能安全行驶”与“紧迫现实危险”的情况如何认定,也是需要统一入罪与量刑标准的,“否则各地执法不一,势必会影响公众对法律公平、正义的信赖。”
另一方面,即便是目前的刑法规定,也并不是但凡驾车者血液酒精含量不低于80mg/100mL时就一律入刑。
“根据最高法量刑指导意见,对‘醉驾’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刘璐表示,例如挪动车位,或者隔夜酒驾车仍达“醉驾”标准等情况,是可以不按危险驾驶罪处理的,“但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掌握的具体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观察者网注意到,2019年10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发布《关于办理“醉驾”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为怎么判断“醉驾”的“情节轻微”提供了参考标准。
该文件指出,醉酒驾驶汽车,且无致人轻伤、无证驾驶、在高速公路“醉驾”等从重情节,危害不大的,若血液酒精含量在100mg/100mL以下,可以认为是情节显著轻微,不追究刑事责任;若血液酒精含量在170mg/100mL以下且认罪悔罪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此外,对于醉酒在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众通行的场所挪动车位的,或者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门口后接替驾驶进入居民小区的,或者驾驶出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后即交由他人驾驶的,不属于刑法中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不会因此构成危险驾驶罪。
“对于提高‘醉驾’入刑门槛的提议,我个人认为并不必要。”刘璐说道,“这一行为可能会被公众误认为放松管理,从而降低了对酒驾的威慑力,让过去十余年已在公众心中深刻的‘喝酒不能开车’印象松动。”
“当务之急,我认为应明确入罪标准,如何认定情节轻微,应有明确的标准,而不应完全基于地方法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适用速裁程序,减少对司法资源的占用,对这类案件,也应提高不起诉、缓刑的适用比例。”
- 责任编辑: 周弋博 
-
中美将举行更多会谈?外交部回应
2023-03-02 16:43 中国外交 -
诸葛宇杰任湖北省委副书记
2023-03-02 15:46 高层人事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1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3-03-02 15:30 2023两会 -
民进中央建议:避免假借“专家”身份误导公众,提高相关发布门槛
2023-03-02 14:23 2023两会 -
马艾:中国重视科技创新,并将其落实为关乎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2023-03-02 13:54 老外讲故事 -
女工做助孕手术请假遭开除,法院认定单位违法
2023-03-02 13:40 -
中央政治局委员等有关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
2023-03-02 13:23 -
两部门:对涉黑涉恶、手段恶劣等的轻伤害案件,从严惩处
2023-03-02 12:13 依法治国 -
人口负增长是否影响劳动力供给?人社部回应
2023-03-02 11:39 观察者头条 -
厦门“人防导航平台”正式上线:可匹配最近防空掩蔽点
2023-03-02 11:32 -
艾滋病患者强奸“留守”幼女怎么判?最高检发布
2023-03-02 10:44 依法治国 -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建议对2024后出生的孩子免除学费至大学
2023-03-02 10:21 2023两会 -
赵皖平代表建议:将善待动物纳入“文明城市”评比标准
2023-03-02 10:18 2023两会 -
李东生代表:建议尽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
2023-03-02 10:17 2023两会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外长记者会预计3月7日举行
2023-03-02 09:43 2023两会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明日16:30举行
2023-03-02 09:25 2023两会 -
为儿媳挪用千万公款,四川一“明星校长”贪腐细节披露
2023-03-02 09:19 廉政风暴 -
新疆吐鲁番市发生交通事故,致7死7伤
2023-03-02 09:18 -
港府公报:广东清远一男子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
2023-03-02 08:19 -
城市巨型“充电宝”!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试运行
2023-03-02 08:07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
“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评论 176再次暴跌!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有“过渡性问题” 评论 254“当你四处树敌的时候,就更卖不出东西了” 评论 89关税搞出烂摊子,“美国页岩工业引擎”陷入双重打击 评论 52最新闻 Hot
-
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
美国产Model S/X无法“订购新车”
-
“特朗普是将资本的血管砍断,可能加速自己的衰败”
-
现货黄金破3200美元/盎司创新高,券商提醒
-
“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穿”,毛宁再转毛主席语录
-
菲律宾华人“钢铁大王”遭撕票遇害,我使馆发声
-
“对华关税实际是贸易禁令,但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
-
打脸美国!阿根廷又和中国续了
-
美国学者:“反向基辛格”离间中俄只是妄想
-
特朗普发癫,铁粉都怕了:这么搞中国,不好吧…
-
特朗普威胁:谈不成,就恢复高关税
-
再次暴跌!特朗普承认关税政策有“过渡性问题”
-
“两名英国政府高官同时访华”
-
“中国不会屈服,特朗普就是个地产商,不懂”
-
美部署中导盯着中国,菲律宾还买得起吗?
-
“谈不拢就对美国科技巨头下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