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投产
今天(19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公司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正式建成投产。
项目产出的可降解材料能大量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土壤、海水等自然环境中仅需半年到一年时间便可以完全无害降解。
国家能源集团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项目负责人 闫国春:通过多年创新实践,我们不仅可以用煤生产传统塑料,也可以生产聚乙醇酸这种可降解塑料。与生产传统塑料相比,每吨聚乙醇酸煤耗可以降低1/2,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3。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放大,成本可以接近传统塑料的生产成本。
该项目产品不仅可以制成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生活用品,还在医疗手术缝合线、农业地膜、地下非常规油气开采等高端领域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推动我国煤化工综合利用,向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可降解塑料是一个新方向,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产量还不到1%,它的替代空间也有几千万吨的规模,说明市场空间也是巨大的。加上减排效果,加上减碳,再加上它的成本降低,所以可以预料煤化工做可降解塑料一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方向。
可降解材料改变百姓生活
可降解材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使用起来有什么不同吗?为了了解可降解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在一些社区提前进行了示范推广,一起去看看居民们使用得怎么样。
可降解材料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垃圾袋。按照北京市垃圾分类的规定,厨余垃圾需要拆袋投放,也就是垃圾直接倒入厨余垃圾桶,塑料垃圾袋另外单独扔在其他垃圾桶中。但实际操作中既麻烦也不卫生。这也成为垃圾分类的最大痛点和难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从今年4月开始,研究人员陆续在北京多个社区开展可降解垃圾袋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已经发放了近120万个垃圾袋。原来在社区做过垃圾分类监督员的袁女士,对于使用可降解垃圾袋前后的变化,深有感触。
北京市民 袁昭:以前在家里头用的那个塑料袋,这个垃圾厨余垃圾肯定有汤汤水水的,也会给这个整体环境造成这种特别的脏,而且还特别有味道在夏天的时候。现在用了这个可降解的垃圾袋,直接扔在垃圾桶里。真的整个外面的垃圾桶环境干净了很多。
在北京顺义郊区的可降解示范综合垃圾处理厂,每天从试点社区运来的厨余垃圾就有约5吨。可以看到,大量可降解垃圾袋直接混在垃圾中,在特定的好氧堆肥环境下,仅需27天就可以完全降解。可降解材料不只应用于垃圾袋,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一次性餐具、农用地膜,甚至医疗、服装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翁云宣:您看一下我身上穿的就是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的衣服。有许多人都问,你生物降解材料是不是穿着穿着就没有了?因为生物降解它是一些条件下,在土壤里面,要有水分、要有温度、要有微生物,我们平常穿在身上的时候,没有降解的条件,它是不会降解的。质量还是很好,你看我身上这个衣服已经洗了有十几次了它也没事。
国家能源集团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项目负责人 闫国春:目前,聚乙醇酸主要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骨骼和神经组织工程,引导骨和神经再生,在组织修复的过程中逐渐降解,避免二次手术损伤。我们用煤生产的聚乙醇酸成本大幅降低,可以使这种高端的材料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治理白色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地级市推广可降解塑料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禁塑”的相关法规措施,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可降解材料产业也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底,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将禁止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商店、药店、餐饮、快递等场所使用。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前可降解塑料就将在全国所有地级市推广。
今年6月1日,《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和《生物降解饮用吸管》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意味着推广应用可降解材料制品大幅提速。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翁云宣:在生物降解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标准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像国际标准里面现在有35项国际标准,我们国家牵头的已经有4项发布,有2项正在起草的过程中,像我们制定的生物降解购物袋、生物降解吸管相关标准。应该说我们在国际上面,在生物降解产业的发展的领域上面我们是有话语权的。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年产煤炭40亿吨左右,煤化工生产可降解材料不仅原料充足,还能拉低可降解材料的成本,更有利于传统塑料等“白色污染”的治理,保护环境。目前,全球可降解材料的产能约150万吨,我国现在产能约80万吨,已经占到一半以上。预计到2025年,可降解材料新增需求有望超过400万吨,未来空间十分广阔。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不可降解塑料,这是个国际大趋势。从最近发的文件来看,显然国家行动在加快。我们国家在煤化工可降解塑料这一块是优先取得了突破,所以从技术研发到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我们是处于世界相对领先的地位。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 唐志坚 季熠非 苏泽丰 吴成轩)
- 原标题: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投产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国家林草局:“北移南归”途中出生的象宝宝已长到300公斤
2022-09-19 20:40 中国这十年 -
两部门批准: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2022-09-19 19:32 -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印发:15种情形不适宜担任现职
2022-09-19 19:02 -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后火速被删,网友:凭什么...
2022-09-19 19:01 -
贵阳涉疫大巴侧翻致27人遇难,3人被问责
2022-09-19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玩游戏电量“不断档”,男子偷了快递员40多个充电宝
2022-09-19 16:38 -
“桃园才3级就这样,没偷工减料吗”
2022-09-19 16:15 -
持续69天重旱,江西95.7%县市区特重旱
2022-09-19 16:05 极端天气 -
海军荆州舰成功驱离擅闯演练区外舰
2022-09-19 15:44 -
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2022-09-19 15:43 医学 -
李杰翔被“双开”:为谋求职务晋升结交政治掮客
2022-09-19 11:33 廉政风暴 -
“靠铁路吃铁路”,原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被开除党籍
2022-09-19 11:13 廉政风暴 -
台湾花莲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2-09-19 10:32 台湾 -
贵阳市委书记:深入细致做好隔离人员转运工作,防范类似事故
2022-09-19 09:49 -
湖北黄冈派出所副所长遭嫌疑人拒捕后牺牲,危急关头推开战友
2022-09-19 09:47 -
河南济源一公司氯气泄漏附近村民呕吐不止,当地通报
2022-09-19 09:34 安全生产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92+715
2022-09-19 09:08 抗疫进行时 -
山西碧村遗址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防御体系
2022-09-19 08:34 考古 -
贵州高速交通事故最新救治情况:4名伤势较重人员暂无生命危险
2022-09-19 08:31 -
秋粮陆续成熟,已收获1.7亿亩
2022-09-19 08:05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62“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71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50“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5“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
怕谈崩了,欧盟准备“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国又要领先了”
-
靠中国,加拿大发上“美国财”
-
美股再跌,特朗普: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
农文旅项目投资1700万后被告知是禁养区?南京浦口通报
-
“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迟疑,英国成了热门地”
-
为获提拔,他送给中管干部张福生25万
-
7天内连发3起事故,主力机队飞行训练暂停?台军方回应
-
广西吃了自然保护地划得过多的亏?自治区党委书记要求廓清模糊认识
-
“美国GDP的水分在不断增加,他们慌了”
-
“对于欧洲,中国要做两手准备”
-
IMF: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重启”将拖累增长
-
煤矿疑污水渗漏致数十亩耕地被淹,陕西榆阳区:成立调查组调查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