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蹦极》作者杨优明:当外交官,如站上蹦极高台
最后更新: 2021-10-15 15:21:47(文/观察者网 马雪)
前段时间,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微博上说看一本小说“差点把自个儿看哭了”。
这部名为《蹦极》的小说,豆瓣评分8.7,首部以中国外交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中国外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外交天团”收获了大批粉丝。银幕之外,日常中的中国外交官到底是什么样?外交官是怎么炼成的?在这部小说里,可以一窥一二。
赵立坚在微博上推荐《蹦极》
作者杨优明(笔名卢山)的身份也很特别,前驻赞比亚、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有37年的外交官生涯。
看到赵立坚在微博上推荐,杨优明大使觉得“很意外,也很感动”,“我想他一定是在书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才有这样的感慨。”
外交官有光鲜的一面,也有艰苦的一面,但这艰苦的一面圈外人不了解,这部小说打开了圈内圈外沟通的渠道,“无论是外交前辈还是新生代外交官都很兴奋。就像你憋了很多话,一直没有途径说出来,现在终于说出来了。”
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杨大使也讲述了一些中国外交官们真实经历过的惊心动魄:坐装甲车去递交国书、参加国际会议中毒遇害、二十年后体检才发现肺部有颗子弹……“除了军人之外,离枪炮声最近的就是外交官了。”
谈到小说名字时,杨优明大使说,“外交工作充满风险,充满不确定性。就像站在蹦极台上,你面对的是不可知的风险。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必须跳下去。”
除了危险,外交官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考验。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外交部也有人下海挣钱。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当时就说了句,“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杨大使觉得,外交官的精神本质是牺牲精神。牺牲精神从何而来?最根本的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如果连对国家的忠诚都没有,那肯定不会有牺牲精神,也就不配当外交官,因为很有可能跑到别人那里去。
如今,中国外交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对于有志于外交工作的青年人,杨大使期待地表示,“我们这一代已经基本完成了我们的使命,需要新一代来接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接班,而是需要一个升级加强版的接班。”
杨优明大使
“除了军人,离枪炮声最近的就是外交官了”
观察者网:外交官写小说是件新鲜事。您能聊聊这本小说的起因和过程吗?
杨优明:外交官写小说,确实是件新事。起因就是我当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的时候,兼着外交史学会秘书长,要编审一份刊物。这份刊物刊登很多外交官的回忆文章。我负责审稿,看了之后很有感触,觉得都是很好的素材,就想着以后有空了,要把这些素材利用起来,写成小说。
差不多是同时,老前辈们开始提出来,希望能有反映外交题材的小说出现。他们以前写了很多传记、回忆录、诗歌,报告文学也有,都是纪实的,叫得上名的小说还没有。他们觉得纪实的方法不够了,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外交和外交官生活,就得写小说。小说是文学的宝塔尖,纪实文学永远达不到小说所能产生的影响力。
我想《蹦极》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来的。写作比较零碎。初稿写完了,搁了好几年,退休后改了第二稿,网络连载时改第三稿。
写作是个痛苦的过程。主要是没有写过。以前都是写报告,写讲话稿,现在要写小说,写作模式需要转换,从公文写作转到小说写作。另外,还有两个难点,就是如何处理好纪实与虚构的关系,怎么写才能够吸引读者。
观察者网:现在豆瓣评分8.7,很多读者留言分享读后感,大部分都是年轻读者。您有注意读者的反馈吗?
杨优明: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个高分,也没有想到书会受到如此热烈欢迎,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欢迎。大家评论大多很正面,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大概是这本书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外交官生活,打动了他们。其实,外交官生活当中艰苦的一面一直客观存在着,圈外的人不了解。圈内的人一直在说,外交官的生活有艰苦的一面,这在很多的回忆文章都可以读到。圈里圈外的沟通渠道没有打开。这部小说某种意义上打开了这一渠道。
这本书出版后,外交圈反响热烈,无论是外交前辈还是新生代外交官都很兴奋,他们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我们终于有了一本以长篇小说形式反映外交官生活的文学作品。就像是你憋了很多话,却一直没有途径说出来,现在终于说了出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别人看来或许没有那么重要,但在外交圈的人来看,《蹦极》的出现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那就是外交这个题材在文学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
观察者网:小说名《蹦极》有什么含义?
杨优明:书名叫《蹦极》有其偶然性,开始书名叫《一个人的大使馆》,不满意。有一天散步突然想到何不用“蹦极”做书名,更能反映外交的本质。读者开始也不理解,都问为什么叫蹦极,读了书,理解了,都说好。所以也有其必然性。外交工作充满风险,充满不确定性,有些可以预判,有些根本无法预判。就像站在蹦极台上,你面对的是不可知的风险。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必须跳下去。
一个人建馆的真实故事,《蹦极》的灵感来源:1990年吴钟华代办在使馆楼前升起国旗。
观察者网:小说开篇就是钟良遭遇“生死时刻”,很有冲击力。您能讲讲现实中我国外交官遭遇过的危险吗?
杨优明:外交官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我在书中说,除了军人之外,离枪炮声最近的就是外交官了。书中的钟良有很多历险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外交官也经常在历险。
小说中提到下毒的故事,可以去看一下前副外长周南的回忆录,里面提到了这么一个故事。不仅下毒,我们也有人因为喝了毒不幸去世。
最近发生的好几件事情在不断印证这一说法,比如阿富汗发生的战乱,在非洲几个国家发生的几次政变。在这些情况下,使馆处在一线,要了解情况,掌握事态的发展变化,要保护自己和所有中国公民。你不能躲在使馆里,要冒枪林弹雨,冒着危险去给中国公民提供保护。这次阿富汗撤侨,是使馆组织的。这样的撤侨以前有过好几次,比如利比亚,也门,历史上非洲有过很多次。
孙必干大使在伊拉克战乱中履行使命
战乱的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要维持。冒着战火在使馆坚持工作,有很多故事。最经典的是有大使坐装甲车去递交国书。
因为战乱,你还要坚持跟这个国家发展关系,还要派大使。大使到了驻在国,只有递交国书才能正式履行职责。你要递交国书,但外面正打仗怎么办,就派个装甲车接你去递交国书。
疾病的风险更是经常遇到。疟疾、登革热、霍乱。只要在热带国家呆过,基本上都会碰到,虽然我本人没感染过,但同事有感染过。
你可能会说这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有危险,比如我在美国的时候就碰上过炭疽病。把炭疽放在邮件里,收到邮件后就感染炭疽病。我们使馆当然也很重视,当时在使馆院子里设了一个小屋,专门有几个人穿着防护服,先过他们这道关,然后再发给各个部门。在美国枪击案也经常发生,华盛顿也不例外。
2001年11月,在美国陆军德特里克堡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研究人员拿着一封写给参议员莱希的炭疽信件。
现在全世界都面临新冠病毒的威胁。我很为我们驻外的外交官担心。他们现在就面临新冠病毒的威胁。他们身在国外,没有国内安全,很容易染病。希望他们平安。
- 责任编辑: 马雪 
-
西藏军区两支赴俄参赛队乘坐运20凯旋
2021-10-12 07:58 -
CNN再叹:中国这项防疫措施,又是首创
2021-09-30 15:01 观察者头条 -
晚舟归航,政治绑架破产,中美博弈的阶段性胜利
2021-09-25 17:59 中美关系 -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提到英雄,有些人就觉得哪不对”
2021-09-19 08:13 捍卫英雄 -
法国警察对女性示威者下狠手
2021-09-06 16:20 欧洲乱局 -
外商投资兴趣依旧很大,香港的“跳板”作用不会消失
2021-09-03 07:34 香港 -
中方是否会承认阿富汗新政府?外交部援引毛主席一句话
2021-09-01 15:55 阿富汗 -
美军击毙IS头目,现场视频曝光
2021-08-29 15:42 -
五角大楼:在喀布尔机场爆炸前,塔利班释放了数千名ISIS-K囚犯
2021-08-28 14:17 阿富汗 -
外媒:塔利班向抗议人群开枪,至少3死十余伤
2021-08-18 21:27 阿富汗 -
解放军坦克两项参赛队抵达莫斯科阿拉比诺
2021-08-15 09:13 2018国际军事比赛 -
【南海真相】美军机对华抵近侦察,新特点及风险
2021-08-11 09:42 中国论坛 -
羽毛球男单冠军,中文居然这么溜!
2021-08-03 11:59 观网看片 -
德国警察这一推,成功引起联合国注意
2021-08-03 11:58 -
苏炳添:刘翔是开路人,也是我的幸运之神
2021-08-01 22:42 东京奥运会 -
欧美健身圈“顶流”吕小军,夺冠后外网激动坏了
2021-08-01 15:08 观网看片 -
“接种疫苗,每人发100美元”
2021-07-30 13:58 -
伊藤美诚哭了:是实力问题
2021-07-29 14:04 东京奥运会 -
“2009年,当时的特朗普总统”
2021-07-29 14:04 -
约翰逊这动作,把查尔斯王子看笑了…
2021-07-29 13:46 观网看片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