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增速可达8%?李克强回应:6%不低了,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
最后更新: 2021-03-11 17:16:41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以上,目前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还存在着由于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请问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观政策转为偏紧的可能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于2028年超过美国,对此您有何看法?
李克强: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
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来保证基层减税降费、稳岗等财力,很快就见到效果。如果我们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现在看,这个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立足于着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都是重要贡献。
标签 李克强- 原标题:中国经济增速可达8%?李克强回应:6%不低了,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
- 责任编辑: 于文凯 
-
李克强: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依然坚持就业优先
2021-03-11 17:05 中国经济 -
中方是否愿再次接待专家组访华?李克强回应
2021-03-11 16:53 2021两会 -
-
让总书记牵挂的玉树,现在怎么样了?
2021-03-11 16:14 2021两会 -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工信部出台具体举措
2021-03-11 16:10 新能源汽车 -
-
中联办:完善选举制度将推动香港走向长期繁荣稳定
2021-03-11 15:58 香港 -
外交部:要求美方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2021-03-11 15:28 中美关系 -
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高票通过!
2021-03-11 15:27 香港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
2021-03-11 15:01 2021两会 -
杨洁篪、王毅将同美方举行高层战略对话
2021-03-11 14:31 中美关系 -
中纪委:斩断“神医宇宙”利益链
2021-03-11 14:16 -
“总书记连吃活鱼都替我们想到了!”
2021-03-11 12:3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货拉拉公布整改进度:上线录音功能
2021-03-11 12:25 -
50次“下团组”,习近平强调这些中国精神
2021-03-11 12:24 2021两会 -
广东多家银行提前收回违规涉房贷款
2021-03-11 11:06 中国房市 -
班禅:境外反华势力关注的绝不是西藏人民,关心的绝不是藏传佛教
2021-03-11 10:13 2021两会 -
台军:解放军军机昨日进入台“西南空域”
2021-03-11 10:06 台湾 -
直播带货“翻车”谁来管?代表委员这么说
2021-03-11 09:48 -
遵义全力支持茅台:最优质的土地用于最优质的酱酒生产
2021-03-11 09:2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