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最后更新: 2020-05-24 19:15:21
《中国日报》记者:中国目前已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的传播,正在向很多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也有质疑认为,中国的这种帮助是有企图的。请问王国委,您如何回应这种质疑?
王毅: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对此,我们铭记在心,深表感谢。
为践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几个月,我们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向将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以解各方的燃眉之急;我们为170多个国家举办了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分享成熟的诊疗经验和防控方案;向24个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了26支医疗专家组,面对面地开展交流和指导。我们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足马力为全球生产紧缺的医疗物资和设备,仅口罩和防护服这两项就分别向世界出口了568亿只和2.5亿件。
中国之所以这么做,首先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感恩的民族,我们愿意投桃报李,回报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愿意助人的国家,每当朋友陷入困境时,我们从来都不会袖手旁观。当年非洲遭到埃博拉疫情袭击,中国在不少国家纷纷撤出疫区之时,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逆行驰援非洲,第一时间向非洲送去最急需的物资,并且同非洲兄弟并肩战斗到最后。
我们知道,中国的援助不可能完全满足各国目前的需求,我们也了解一些政治势力对中国的意图编造出各种负面的解读。但我们光明磊落,坦然处之。因为,中国所做的事情,从来不谋求任何地缘政治目标,从来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盘算,也从来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我们的初衷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多地挽救无辜的生命;我们的信念始终如一,就是一个国家控制住疫情并不是疫情的终结,各国共同战胜了疫情才是真正的胜利。
目前疫情仍在各国肆虐,中国不是救世主,但我们愿做及时雨,是在朋友危难时同舟共济的真诚伙伴。我们愿意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共同迎接这场人类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路透社记者:中国决定推进香港国家安全立法,这震动了市场,可能导致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取消香港特殊贸易地位,这引发了人们对其未来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担忧。中方是否担心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因此受到损害?中方将如何维护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
王毅:这件事情目前引起各方的关注,中央主管部门已经就此清晰地表明了我们的立场,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发表了支持的声明。在京参加两会的香港人大代表,还有香港政协委员也纷纷发出了支持的声音。既然记者提到这个问题,我想再明确几点我们的立场。
第一,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各国都应予以遵守。
第二,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事权,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中央通过基本法第23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立法,履行其宪制责任,但这并不影响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继续建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中央政府对所有地方行政区域的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责任,这是基本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
第三,去年6月修例风波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外部势力深度非法干预香港事务,这些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推进“一国两制”构成了巨大威胁。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第四,全国人大这一决定,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影响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响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影响外国投资者在香港的正当权益。大家对香港的未来,应更加充满信心,而不必过于担心。决定通过之后,将启动立法程序,这将使香港有更加完备的法律体系、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营商环境,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相信所有希望香港长治久安、“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各界朋友们都会对此予以理解和支持。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中方怎么回应美国指责中国要对疫情全球大流行负责?中方是否同意就病毒的源头问题开展国际独立调查?谢谢。
王毅:在病毒源头问题上,中方与美国一些政客之间的分歧,是真相与谎言的距离,是科学与偏见的对比。
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科学问题。应当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国内一些政治人物却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标签化、把溯源政治化、对中国污名化。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造谣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断能力。历史应该由事实和真相来书写,而不应被谎言误导污染。我们应秉持良知和理智,为这次全球疫情叙事留下客观真实的人类集体记忆。
中方对国际科学界开展病毒溯源科研合作持开放态度,同时我们认为,这一进程应坚持专业性、公正性和建设性:专业性是指溯源应以科学为依据,由世卫组织主导,让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目的是增进对此类病毒的科学认知,以便今后更好地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
公正性是指溯源要排除各种政治干扰,尊重各国主权平等,反对任何“有罪推定”。考察应覆盖所有与疫情密切关联的国家,坚持公开透明和客观理性。
建设性是指溯源不应影响拯救生命的当务之急,不应损害各国之间的抗疫合作,不应削弱世卫组织的应有作用。而应有利于增强联合国各系统履职功能和各国团结协作,有利于完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和治理能力。
埃菲社记者: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45周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欧洲国家出现两种声音。一个是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表示感激,另一个是质疑中国利用对外援助进行政治宣传。甚至有人将中国视为欧洲的系统性对手。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方将采取何种行动来证明它不是欧盟的对手?
王毅:中欧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总体保持合作的主基调,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一点。一路走来,双方积累的最重要经验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来增进信任,完全可以通过建设性沟通来处理分歧。中欧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开展互利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广,支持多边主义的共识越来越多。从人类发展进程的宽广角度看,中欧不应是制度性竞争对手,而应是全方位战略伙伴。中欧之间的交往应当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环,而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赛。
正如一句欧洲谚语所说,真朋友永不言弃。疫情发生后,中欧双方坚定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友好事例。面对这场空前危机,中欧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摆脱自我实现的猜忌,发出团结一致、携手抗疫的共同声音。
中欧今年原定的一些重大外交议程受到疫情一定影响。我们双方正就尽快举办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保持沟通,并积极探索适时召开中国-欧盟峰会,双方还将争取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拓展在互联互通、生态环保、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互利合作,以中欧建交4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方关系更加稳健成熟,实现提质升级。
《环球时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已经有多起就疫情对中国的诉讼,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诉讼,请问王国委,中方打算如何应对这些诉讼?另外,考虑到美国国内对中国追责的声音比较强烈,所以想问,中方是否担忧美国会没收中国在美资产作为补偿?
王毅:针对中国的这些“滥诉”,没有事实基础、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国际先例,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受害者。面对未知的新型病毒,中国以对人民生命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最早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并及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分享信息,我们最早确定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各方提供,我们最早向世界公布诊疗和防控方案。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最短时间里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快速蔓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承担了重大牺牲。中国的抗疫行动对全世界公开,时间经纬清清楚楚,事实数据一目了然,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对受害者鼓噪所谓“追责索赔”,为滥诉者伪造各种所谓“证据”,是对国际法治的践踏,也是对人类良知的背弃,于实不符、于理不通、于法不容。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如果想借滥诉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成果,恐怕是白日做梦,必将自取其辱。
共同社记者: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关系持续动荡。在此形势下,东北亚秩序比较稳定,克服疫情、恢复世界经济的作用备受期待。请问中方如何看待中日韩关系的发展,怎样推动“后疫情时代”的三国合作,今年内有没有中日领导人互访的可能性?
王毅: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韩三国团结协作,先后举行了特别外长会和卫生部长会,我们就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出入境人员管理等保持密切协同,形成防控合力,从而有效遏制了病毒在这个地区的扩散。我们三国民众守望相助,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时代新篇。可以说,中日韩三国联合抗疫,为全球抗疫树立了样板,也为国际社会增添了信心。
下一步,在继续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尽快恢复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日韩三国GDP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以上。三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将为促进地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动力,也将为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首先要严防疫情反弹,巩固抗疫成果。面对疫情常态化,我们要继续分享信息和经验,完善联防联控安排。要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合作,建立地区应急联络机制和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这些信息技术作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是要推动复工复产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在做好防控前提下,中国愿与韩国以及更多国家开设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和促进货物流通的“绿色通道”,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快恢复务实合作,畅通各自和地区的经济循环。
三是要着眼“后疫情时代”,提高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为此,要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5G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还应该加快中日韩自贸谈判,力争年内能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化经济融合。我们还要发挥各种地区多边机制的作用,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经济韧性。
总之,中方愿与包括日韩在内的各国加强合作,争取早日彻底战胜疫情,重振东亚经济活力,也为促进地区和世界发展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和力量。谢谢。
- 原标题: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 责任编辑: 霍思铭 
-
江苏发布全面复学复课最新通知: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2020-05-24 19:02 -
美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证监会回应
2020-05-24 17:24 -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05-24 17:05 2020两会 -
重磅微视频《决战倒计时》
2020-05-24 17:0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
2020-05-24 17:00 2020两会 -
王毅谈台湾问题提三个坚决反对
2020-05-24 16:35 -
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自曝家人被恐吓,爱港发言上热搜
2020-05-24 16:26 香港 -
王毅:给世卫泼脏水的人只会弄脏他们自己
2020-05-24 16: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事权”
2020-05-24 15:58 香港 -
港区代表呼吁设立国安法庭,法官不得有外国居留权
2020-05-24 15:54 香港 -
王毅:平均每个美国人获中国出口口罩近40只
2020-05-24 15:45 2020两会 -
香港多位司局长发声,支持制定“港区国安法”
2020-05-24 15:29 香港 -
独家V观丨总书记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话脱贫
2020-05-24 15:12 2020两会 -
微镜头·习近平“下团组”辩析民营企业进退之难
2020-05-24 14:29 2020两会 -
声漫|习近平: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2020-05-24 14:28 2020两会 -
李克强语重心长说:不要小看小小的核酸检测迭代技术突破
2020-05-24 13:40 2020两会 -
“这些指标比GDP更贴地气,留一点‘弹药’给明年”
2020-05-24 13:21 2020两会 -
港财政司司长:国家安全法将有助维持营商和投资环境
2020-05-24 13:19 香港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次“下团组”,阐述新形势下“中国策”
2020-05-24 12:13 2020两会 -
港保安局局长:恐怖主义正滋生,支持建立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2020-05-24 11:47 香港
相关推荐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190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83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5“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9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