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半天走98800步被质疑 北京大学:这些学子都曾走过
关键字:“
珠峰攀登的路上不只有冲锋与荣光,也有严重的高原反应、疲惫的身体状态和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刻,但正是这些波折,伴随着欢乐与泪水,构成了这五十多天攀登的故事。登珠峰十万步,每一步都算数。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魏伟
”
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5800米过渡营地、6500米前进营地、7028米的一号营地、7790米的二号营地、8300米的突击营地,这些在8844米征程中散落的点被魏伟称之为“家”。家的故事关于温暖,也关于痛苦和挣扎。
6500米营地
6500米的魔鬼营地集聚了最多的高反故事,来到这个营地的第一晚,夏凡夜半放歌,歌声中还夹杂着沉重的喘息和头疼的呻吟,身体已经累到无法动弹,却进行了一场嘴巴的梦游。
魏伟回忆,自己第一次到6500营地整整四晚没有睡着,抱着帐篷里的太阳能电池板数上面的小格子,至今都记得有108个格子,数了不止108遍,却还是没能睡着。
在适应的最后阶段,登山队要进行无氧冲击7500米的挑战,出发的那天却刚好撞上了魏伟的生理期。
经过了6小时的艰难跋涉,以为将要到达的魏伟发现还要爬上一个“L”型的直角冰壁,比体力更先崩溃的是心理。
7790米营地
向导对她说“如果放弃,下撤最少要7个小时才能回去,如果再坚持一把,1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在7028营地吃面了。”
魏伟看了看身后陡峭的冰壁,继续慢慢向上蠕动,快天黑时终于到达了7028米营地。 从冰天雪地回到营地的温暖帐篷,迎接她的是队员们人均一个的拥抱。
“
风与雪一点一点蚕食着我的体温,我的手与脚如同垂死的病人般在僵硬与柔软的边界挣扎……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郭佳明
”
攀登珠峰从来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为了抵达8844米的高度,登山队进行了三次实战训练,从6000m的卓木拉日康峰到珠峰北坳,再到山鹰社十五年来未曾触及的8000米高度的卓奥友峰,终于做好了最后冲刺的准备。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珠峰北坳是队员郭佳明遇到的第一次险情。郭佳明和队友一起从5800m的过渡营地出发前往6500m的前进营地的当天早晨,天气晴朗舒适,于是他“轻装上阵”,没有带保暖的厚羽绒服。
然而中午天气情况突变,衣物单薄的郭佳明体内热量逐渐流失——他遭遇了失温。人体在失温的情况下,大脑、心、肺等核心区的器官温度降低,十分危险。
郭佳明开始出现目光呆滞、手脚僵硬的反应,只能在队友的帮助下拍打、暖热,就这样坚持走回营地。雪山环境下,失温造成的重感冒成了“不治之症”,咳嗽和鼻涕与他相伴一直到了最后出山。
当再次回忆这惊险时刻,他的脑海中是西藏向导递来的甜热茶,和团队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扶持。
郭佳明登山表情包
“
攀登珠峰不仅是一个体力活,同时也是一个技术活,而在技术方面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套完整、优秀的装备。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陶炳学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山鹰社攀登珠峰的三大理念之一便是科学攀登,借助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队员的安全。
装备装备负责人陶炳学,在攀登前期,搜罗一众运动品牌以寻得符合要求的装备。
如宇航员服一般的连体羽绒服,可以包裹全身,保暖性极强;登山靴的总重量大约是3公斤,体积庞大,远超普通的徒步鞋,防止高海拔条件下脚趾神经末梢被冻而失去知觉;
除了服装鞋帽,还有包裹严实的巴拉克面罩、不舒服的氧气面罩和氧气瓶更为特殊专业的装备等等。
陶炳学全副武装的自拍
“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做了这件小事,从此不仅能仰望远方被染上金色的圣洁顶峰,也能坦然欣赏脚下不加修饰的粗犷的大地。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夏凡
”
登 山队的另一个攀登理念是“绿色攀登”。 翻开登山队的队记,无论是徒步拉练还是攀登珠峰的过程,环保行动贯穿始终。
攀登队在捡拾垃圾
山鹰社制作了一批挂在背包上、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取名“顺手一袋”,以便下山途中捡拾不可降解的垃圾。
珠峰攀登期间,过渡营地至前进营地10km的路程中,位于海拔6100米的各国登山者们经常休息的垭口周围,有大量遗留的饮料瓶、易拉罐。 在登山队员们清理完毕后,他们用石块堆砌起一口深度1米的井作为临时“垃圾站”。
后来再经过时,来往的登山者们自觉地把垃圾放入“垃圾站”,垭口周围垃圾数量明显减少,队员们将里的垃圾清理出来带下山即可。
“顺手一袋”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李进学
”
兼任登山队摄影师的李进学,用他的镜头记录下雪山的神韵。
让他惊叹的是登顶前两天,极寒的早晨让起床变得痛苦,但当他习惯性地把镜头伸出帐篷,从镜头中看到日出前色调偏冷、色彩极为宁静柔和的天空,这样的景色,让他起床时的痛苦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
北大精神,永在巅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不仅是队伍的口号,也是北大人代表青年向世界发出的最强音。
——北大珠峰登山队队员 赵万荣
”
出发冲顶时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7度,凌晨十二点,学生队的队长赵万荣刚从营地出来,就对天气有了一个直观感觉:风吹得眼睛完全睁不开,裹着雪粒把上下眼睫毛粘在一起。
一面在忍受恶劣天气,一面手脚并用去攀登近乎垂直的路线,走到山脊正上方一看,另一侧是尼泊尔一侧完全垂直的悬崖。
2018年5月15日珠峰天气预报
在黑暗中攀登了6小时后,登山队员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站在万山之巅一览众山下的时候,那种壮阔景象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在山脊上攀登的登山队员
2018年5月15日上午10时23分,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在顶峰缓缓摘下氧气面罩,喊响了这次攀登的口号:北大精神,永在巅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这是一群普通人的雪山梦
只要努力
每个人都可以登上
属于自己的领域的顶峰
- 原标题:98800步,这些北大学子都曾走过……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9-07-19 14:32:27
-
下飞机取行李无人主动帮忙,刘欣:没有爱心的人是丑陋的
2019-07-19 14:27 -
上海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假冒“上海招考热线” 网站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
2019-07-19 13:47 依法治国 -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咬伤法官 咬人者被批捕
2019-07-19 13:46 -
民宿前台被辱骂头被砸出大包 平台拒提供客人信息
2019-07-19 13:44 中国游客 -
韩春雨沉寂3年“再发论文”
2019-07-19 11:49 -
章莹颖男友:判决结果是鼓励犯罪,永远不认同
2019-07-19 11:39 -
上海太平报恩寺或成国内第一高寺 逾期未竣工已半年
2019-07-19 11:27 -
港大校长对话逾600师生:不会收回谴责暴行立场
2019-07-19 11:20 香港 -
媒体评“见死不救”司机:已经突破了人们感情底线
2019-07-19 11:12 -
残疾儿童康复练习没做好,遭老师连扇耳光
2019-07-19 10:36 -
“永久封号”后还能充值4000多元?vivo手机被指诱导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2019-07-19 10:08 -
中国队最后一跳逆转!英国小哥哭了
2019-07-19 09:42 -
在内蒙古,习近平讲了这样一堂“公开课”
2019-07-19 09:2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郭台铭现身日本,台学者:麻烦大啰
2019-07-19 09:25 台湾 -
习近平眼中的科技创新
2019-07-19 09:2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恶意谎报警情800多次,广州番禺一女子被刑拘
2019-07-19 09:22 中国雷人秀 -
章莹颖父亲:不同意但接受判决,凶手要告知尸体下落
2019-07-19 08:28 -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与法轮功邪教分子会面”
2019-07-19 07:50 -
9旬老人被扫黑办列为嫌犯 警方回应
2019-07-19 06:59 -
欧洲议会要求港府释放示威者,中国驻欧盟使团回应
2019-07-19 06:56 香港
相关推荐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54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03“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0“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55最新闻 Hot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