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立平:清代选秀女就是给皇帝选妃?它的作用不止于此
最后更新: 2022-10-19 10:22:42【视频/毛立平】
【内容提要】
上一集我们讲了八旗选秀的过程。能够选中的秀女凤毛麟角,多数女孩在参选之后就回家婚嫁了,似乎对于她们而言,选秀就是走个流程、过场,重在参与。
但实际上,我们前边讲过,从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到选秀时给秀女准备的餐食和赏赐的车马费,朝廷每次选秀的花费至少有数万两银子之多,而且是八旗全体动员,声势浩大,如果只是为了走个形式,有这个必要吗?各旗只要把出身好的、长得漂亮的女孩送来看看不就完了吗。
所以,对清朝的皇帝而言,选秀的意义和作用,绝不只是为皇室选几个妻妾那么简单。那么,选秀女的意义究竟何在?清代的选秀制度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中体现出怎样的历史背景?是我们这集要讲的内容。
我们在上一集中讲到,八旗女子是三年一选秀,每次选秀就相当于朝廷对旗人未婚女性进行一次普查,就像旗人男子三年一比丁一样,也是皇帝对于旗人进行掌控的重要方式之一。男子出来挑甲当兵,跟随皇帝打仗或者打猎,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容易被皇帝看到,那女子平时待在家里,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就很难知晓,因此,选秀也是皇帝了解旗人女性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比如乾隆二十四年选秀女时,皇帝发现旗人女子“竟有仿效汉人妆饰者,实非满洲风俗”,因而大为不满,严加申斥;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皇帝又发现“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因为旗人女性都是一耳三钳的,就是每只耳朵上都戴三个耳环,乾隆看到包衣秀女变成一耳一钳,觉得这无疑是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与“满洲旧风”严重相悖,所以说如此装束“则竟非满洲矣”。
乾隆紧接着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说旗人女子“在朕前尚尔如此,其在家时恣意服饰,更不待言。”就是说,如果选秀这样的公开场合都如此穿着的话,那旗人妇女平日私服的汉化程度必然更甚。所以他再次强调服饰与满洲文化之间的重要关联,说“此虽细事,然不加训诫,必至渐染成风,于满洲旧俗大有关系。”
影视剧中的一耳三钳造型
从此以后,清帝们就开始在选秀时注意查禁旗人女性的汉化倾向。比如嘉庆九年,镶黄旗都统奏报,该旗汉军秀女内有十九人都缠了足。嘉庆帝当即斥责此举“甚属错谬”,并说“一旗既有十九人,其余七旗汉军想亦不免。”
不过,嘉庆毕竟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想问题想得很深,起初他还乐观地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只存在于八旗汉军,而且是汉军中的下层旗人女孩,“惟此等汉军自幼乡居,是以沾染汉习”。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在几年之后选秀女中,嘉庆帝就发现“其寒素之家,衣服尚仍俭朴,至大臣官员之女,则衣袖宽广逾度,竟与汉人妇女衣袖相似。”
我前边讲过,清朝皇帝一直认为满洲旧俗与汉族风俗的区别,就在于俭朴或者古朴与奢华之间的区别。满人在入关后之所以变得讲究奢靡、好吃懒做,那都是受汉人风气的影响。这里嘉庆帝说旗人寒素之家衣服尚仍俭朴,就是说她们还保持了满洲旧俗,官员之女的衣服华丽、袍袖宽大,反而是更多地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就是说,他以前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
对此,嘉庆不免慨叹,“男子尚易约束,至妇女等深居闺阃,其服饰自难查察”。就是说女人比男人更不好管。
三年一次的选秀女也就成为皇帝难得的检验旗人女性是否汉化的最佳时机,这是选秀女制度在清代中期以后增添的重要的新内涵。通过选秀,皇帝不仅向年轻的旗人女性灌输皇族的选婚优先权,同时将其作为检视旗人女性民族认同和对她们进行族群教育、加强族群意识的重要契机。一旦发现“各旗满洲蒙古秀女内有衣袖宽大、汉军秀女内有裹足者”,其父兄及所属旗的都统章京都要受到严惩。
影视剧资料图
除了检查服饰之外,清朝皇帝还利用其它手段来加强旗人女性的族群认同。比如突出她们的姓氏。本来满洲风俗,不论男女一般只称名字而很少提及姓氏,即便实录、会典等官方史书,如非必要也一般不提姓氏,一些影视作品中常常连名带姓地称呼一个满人,比如富察傅恒,其实是不符合历史背景的。平时不需要提及姓氏,导致一些满人开始逐渐对自己的姓氏不大在意,或者觉得麻烦改为汉姓。
乾隆二十五年,皇帝就发现一些旗人竟将自己的本姓弃置,改为汉姓,“如钮祜禄姓,竟呼为郎姓者”。乾隆不免觉得很恐慌,他说“姓氏乃旗人根本,甚关紧要。今若不整顿,必致各忘本姓而不知。”
因此,他首先规定今后引见官员时不仅要写官员的名字,而且要写明本姓;其次在选看秀女时,也要将她们的姓氏写在绿头牌上,我们上一集讲到选秀女前要准备绿头牌时,上面要写明每位女子的姓氏,这是从乾隆时才开始这样做的,以前并不写姓氏。其实,对于旗人女性而言,不仅姓氏提得少,往往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相关推荐 -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262“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91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98“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12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