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丢:以白瘦锥子脸为美的审美趋势,才是这个时代对女性最大的伤害
关键字: 以瘦为美好女不过百减肥郑欣宜郑爽这个世界简直是疯了,用这种疯狂的审美观去胁迫女人以伤害身体为代价实现所谓的美,这和逼人裹小脚说这才是美你不裹脚就嫁不出去的理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换了一种方式虐待女性给她们洗脑,就能被冠以“励志”的称号?你看看郑爽那张毫无神采的脸,你好意思说出“励志”这两个字?
杨紫被爆整容也是同理,可爱的小雪长大了却被导演们嫌不够美不够瘦不能演女主角,别再跟我说锥子脸才适合上镜这种鬼话,好莱坞的大荧幕上也不是一水儿的锥子脸啊!《战长沙》里的圆脸的湘湘还不够健康不够美吗?
“肥肥”沈殿霞和郑少秋的女儿郑欣宜在聚光灯下长大,遭受的恶意和侮辱更是难以想象。一看郑欣宜就知道她遗传了母亲的肥胖基因,减肥对她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她也努力去减了,毕竟为了身体着想减肥也比较健康。
但她的努力一直得到的是港媒最刻薄的嘲讽和观众无理的非难。她坦言,从小到大都与“胖”字画上等号,被外界用耻笑的眼光看待,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她的身材,例如玩过山车,人家会问“你坐得进去吗?安全带扣得到吗?”;参加毕业典礼就会被问“毕业服有你的尺寸吗?”,根本没人在乎她的毕业成绩。
她从最胖时候的90公斤瘦到50公斤,但每次体重稍有反弹,媒体就拍她各种角度显胖的照片,用“暴肥”、“痴胖”这样的形容词去写她。她减肥后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主持儿童节目,有一次节目需要她扮白雪公主,立马有多通投诉电话打到无线说怎么能让肥女演白雪公主,简直是给小朋友留下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阴影。港媒把这件事当做笑料报道出来,可是有没有人考虑过郑欣宜的感受?
从青春期就一直在和体重做斗争的郑欣宜经历了十几年的减肥-复胖-再减肥的历程,终于在2014年决定停止减肥。她在Facebook上说:“不会再强逼自己。”对于有报道称她与任职外国网上杂志摄影师Silas Lee拍拖兼半同居一事,蜜恋中的欣宜笑说:“我现在好开心呀,有人不介意我肥还是瘦,他是喜欢我这个人,喜欢我的内在美。”
△她最近是这样的,虽然不够瘦,但整个人状态很放松很开心。她说还是会定期体检和健身来保持健康,但是生活中的一切不再围绕减肥这个重心来进行了。
她的复胖宣言里有一段特别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我的Main point(要点)不是讲减不减肥的这件事,是讲做自己这件事,每个人最难做到的事就是要去包容自己的缺陷,从缺陷之中找到美。以前的我也瘦过,也索过,但是我看回自己,却觉得自己很丑,因为我不开心!我觉得瘦不代表靓,不代表开心,也不代表健康。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身心健康,拥有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才可以散发最靓的靓出来。亚洲人眼中什么叫做美? 是被框死了的,我不想再很盲目地去追求这个社会所认为的靓的东西,而去忘记了我是谁。从现在开始重组自己,开展健康的生活!
她很勇敢,讲出了这种大家都认为对的审美观是错的。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女生认同这样的价值观,不要再盲目地折腾自己,更希望整个社会都不要再鼓吹这种不健康的价值观。
比如伦敦新市长萨迪克·汗就下达禁令,禁止在伦敦公共交通系统张贴可能会引起“形体自信”问题的广告。市长先生表示,“作为两个十几岁女孩的父亲,我对于此种广告倍感担忧。这些广告可能会贬低人们,尤其是女性,让她们对自己的身材感到羞耻。是时候叫停了。”
这则“海滩身材”的海报为某代餐产品的广告,一经张贴即遭到群众强烈抵制。在伦敦地铁站内,随处可见人们在海报上的“留言”:
△不要再鼓励女性挨饿了!
△滚!
△你的身体不是商品
△另一副广告上被留言:你买不到自尊,而且回报也没那么好!性别歧视的垃圾!
女性过度瘦身引起的健康问题在欧美一直都是大问题。此前,法国直接立法禁止模特用绝食的方式减肥,禁止网站宣传绝食方式的减肥,禁止演艺公司雇佣特别瘦的模特等等,因为这会诱使许多年轻女性效仿进而产生更多的健康问题。
而我们自己,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理直气壮地朝着那些对女性外貌身材指指点点的人,大声地说一句:“关你屁事”呢?我美不美,用不着你们来告诉我。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识装”(ID:fashion3chaser),观察者网经授权转载。】
- 原标题:以白瘦锥子脸为美的审美趋势,才是这个时代对女性最大的伤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