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丢:陈冠希在纪录片里一直笑,我却觉得他在哭
关键字: 陈冠希陈冠希纪录片vicevice陈冠希陈冠希纪录片vice优酷陈冠希纪录片触手可及陈冠希纪录片第一季陈冠希赵本山曾经几乎同时愤怒和叛逆过的谢霆锋,现在越来越平和,看上去非常正能量。他不再坚持做摇滚,搏命拍戏拿影帝,开PO朝霆赚钱做青年创业模范,甚至已经可以静下心来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厨师了,当年那个演唱会上摔吉他的大男孩长大了。
而陈冠希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那个坏小子,他的人生就像是黑色幽默。出道的时候公司把他包装成白马王子,而他却不满足于这样的设定想要做个“坏小子”。2008年爆出艳照门事件的时候,他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爱玩爱闹,跟杨永晴的感情渐趋稳定,而且在《狗咬狗》和《破事儿》等电影中贡献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表演。如果没有这件事的激化,他可能也会慢慢地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不说是朝梁朝伟那个方向去努力吧,至少也是像古天乐余文乐那样做个认真拍戏的演员。
△《狗咬狗》中的陈冠希已经不靠脸吃饭了,演技好到爆,推荐大家看看。
但是艳照门断送了这一切,也把他的形象钉死在了“坏小子”的这一面上,再无转变的可能。对于现在的陈冠希,片中放了一段他的朋友的采访,告诉我们他不是没想过改变的,“他回香港之后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去做公益跑跑马拉松什么的,但总有人挑刺,专挑各种坏话说。所以后来,他就‘去他的’,我就做自己好了。我想那段时间的他很困惑。”他困惑的可能是,为什么不管是他想做个坏小子还是想做个好人,总是不在对的时候呢?为什么当他想改变,想有个家庭的时候,人们还是认定了他不会认真呢?
我总强调说,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而且永远不会停滞。一个从前想做“坏小子”的人,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有别的选择,不能偏激地认为他说“我想做个好人”就是作秀。但是陈冠希失去了成长和转变的机会,他只好一直做那个“偏激、愤怒、不成熟”的叛逆青年,因为人们认定了那才是真实的他。所以今天陈冠希的“做自己”,说出来多少有些悲凉的感觉,这个所谓的“自己”,不过是“别人”的看法造就的幻影和桎梏。
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最值得人反思的一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是逗你玩的,现实是你如果被人们认定德行有污,你这辈子就算完了,一错毁终身。甚至你子孙后代都跟着倒霉,聪慧如黄蓉尚且因为杨过是杨康的孩子就对他多有偏见和提防,更何况千千万万的庸众呢?
《触手可及》中最让我心惊的莫过于此,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是如何被面目模糊的正义群众毁掉了人生的。他在纪录片中大部分时间表现得很坚强,一开始也说如果可以改变的话,他什么都不会改变,因为他觉得那不是他黑心故意去做的,而是一个意外,而且说到底他们都是被侵犯了隐私权的受害者。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洗脑,不想承认自己被打败,也一直坚持说自己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只有让自己活得很好,才不会取悦到那些讨厌他等着看他好戏的人,他就像是憋着一口气孤身和这个世界为敌的战士:
然而在第三集快要结束的时候,他还是暴露了自己内心最脆弱的一面:
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他语带哽咽,泪光闪闪发亮。在那一刻,他的脆弱比他的坚强更让人心惊。我们听惯了那种一个人历经挫折仍然不服输的励志故事,陈冠希也努力地想扮演这样一个励志的主人公,但是这并不代表他遭受过的一切就是可以被遗忘的。真正打败一个人的,不是让他衣食无着,而是夺走他的希望所在。
尽管现在他的潮牌生意可以为他赚很多钱,尽管他还可以偶尔出现在夜店唱自己的音乐,但是他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包括他的天赋,却已经被毁掉了,因为夺走这一切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乌泱泱的亿万人,所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必为毁掉一个人的人生付上任何责任。没有任何的反思,我们又兴高采烈地去围观下一个倒霉蛋了。
无论艳照门是对是错,陈冠希都承担了远远超过这件事本身的东西,而且还要背负着这个十字架继续走下去,不知道要走多久。在他放下十字架结束这段旅程之前,恐怕我们这些看客仍然要继续消费他,消费陈冠希这个名字,就像围着一大滩陈旧血迹依旧兴奋地狂搓脚的苍蝇一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